分享

悲剧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天雷教育 2012-07-17
悲剧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杨不管”事件的反思


    2008年7月12日《法制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安徽省长丰县,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袖手旁观,既没有上前制止打架,也没有将受伤的学生送往医院,相反,如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一如既往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他是否负有责任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比“范跑跑”更为恶劣。

    事发后记者到该校了解情况,有的老师认为,杨某某袖手旁观另有隐情,除了管不住、不爱管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敢管。因为就在该学校,半年前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血案。一名姓刘的学生因上学迟到后被老师批评后竟用菜刀砍断了老师的4个手指。老师最后被鉴定为轻伤害,手指虽被植上,但部分功能已经丧失。该学生才15周岁,没有承担刑事责任。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半年,但至今仍让老师们心悸。究竟该不该管学生?管到什么程度?很多老师心中都没有一个标准。

    由此看来,这次悲剧事件是悲剧之后的悲剧了。前一个悲剧事件学生砍老师造成了该校老师心里留下了阴影,和后一个悲剧事件杨某为了明哲保身坐视学生打架不管之间是有着因果关联的。一个悲剧之后又带出了另一个悲剧,这才是更可悲的!

    本来,学生因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而砍断了老师的4个手指,这样的因小事而引起来的恶性事件实在是令人发指,也令人痛心。一件不该发生的悲剧却发生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议论孰是孰非,谁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上究竟会有多大的意义呢?如果悲剧发生之后,留下的只是负面的效果,那么我们又何必张扬传播,让其负面效果扩散呢?

    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一想,悲剧发生以后,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防微杜渐,将那些有可能演变出悲剧的小苗苗在冒头时就把它掐掉呢?

    试问安徽省长丰县那所学校,在第一个悲剧之后有没有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老师素质,防止和降低学生的暴力行为呢?我想学校如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是不可能在半年后发生第二场悲剧的。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问题的存在,恐怕是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学校的通病,也是我们有识之士应该忧虑的所在。

    如何妥善处理师生间、学生间的矛盾,美国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的许多学校开展了一项“解决矛盾计划”,这项计划培训9岁以上的学生充当“调解员”。“调解员”如同“和平大使”,一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便可以向“调解员”求助,通过“调解员”的全力协商周旋,矛盾双方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解决矛盾计划”在美国学校推行之后,其效果是显著的,积极影响如下:

     1、学生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迅速下降。

     2、学生学会了以理性的方式和平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谩骂和打架来进行发泄情绪。

     3、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与人发生冲突的孩子被训练成“调解员”后不仅胜任工作,而且性情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得理性而不再冲动。

     既然美国的学校为预防学校暴力事件做了可喜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完全可以向他们学习,将他们的经验拿过来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学生。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如果家长没有教给他们,学校也没有教给他们,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从别的途径比如电视剧、电脑游戏中学习一些错误的方式,如通过暴力解决冲突,从而导致了暴力事件的发生。

     所以孩子们非常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当他们学会了一套于人于己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并尝到了甜头,谁又还会傻到采用一条于人于己都有害的暴力行为解决方案呢?如此学生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自然会如我们期望的越来越少了。

     但愿安徽省长丰县的悲剧能给学校和家长敲个警钟,使得更多的人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杜绝类似的悲剧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