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

 不如书卷好 2012-07-17

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

论文代发组织生活功能和复合空间设计,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功能模式”。比如教学部分和实验室统一,办公部分和图书信息中心统一,后勤部分和学生活动中心统一; 或者除体育活动部分外,将所有功能集中,形成高效、便捷、低耗的校园布局,发挥更大的效益。1. 2 从“刚性”到“柔性”中学校园相对于大学校园来说,并没有复杂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系统,大体上功能关系都一样,使得中学校园规划结果往往类似。而且规划往往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规划到单体建筑设计一成型,这种做法虽然对形成校园的整体性有利,但是过于“刚性”而有很大的局限忽视了校园的时间因素与变化的不确定性,从而没有给校园今后发展留有一定余地。事实上,大规模中学校园的结构并不是一般机械的校园功能分区所能概括的。在当前新建中学校园规模越来越大、分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改扩建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总体布局应该体现一定的“柔性”,即在保证校园整体性的情况下,可根据未来的变化和要求而不断调整和生
长。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嘉和校区) ,校园布局引入“细胞单元”
的概念,把教学区的各功能楼,如图书馆、劳技楼、艺术楼、科技
楼、办公楼分别当作细胞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留有联系的空间。
各单元以教学楼为中心,以连廊连接构成一个紧密的树状结构,
东南侧预留有 8 000 m
2
的空地,作为将来发展的预留用地,本设
计预计可以布置两栋功能大楼,与教学主楼紧密联系,加强细胞
单元的树状结构。这种布局很好地诠释“柔性”理念。需要说明
的一点是,“刚性”和“柔性”也不是截然对立的,现实中的校园建
设毕竟有具体的面积,指标要求,布局还是会有一定的控制。所
以从长远来看,从“刚性”到“柔性”是一种趋势,“刚柔相济”现阶
段更能发挥校园的整体空间环境优势。
1. 3 从“显形”到“隐形”
“显形校园”和“隐形校园”的概念是由我国台湾学者黄世孟
提出的。“显形校园”功能一般包括教学实验、行政管理、体育活
动和服务设施等“硬环境”。这部分占据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学习
和教师授课的主要场所。“隐形”校园指的是总体布局中除了常
规对硬环境的重视外,越来越关注对校园开放的空间形态、浓厚
的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营造。反映在总体布局中对校园礼仪、
交往、休息、游戏空间的强化,这些成为校园的“第二课堂”,对学
生心智培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交往空间的设计成为建
筑师的笔墨所在。
体现在:
1) 走廊,连廊不再当作单一的交通空间来对待,也不是仅仅
加宽廊道成为课间交流的平台,而是更进一步加宽到可以设置小
天井,上下层可以视线交流,体现走廊的场所感; 或者把连廊设计
成校园建筑组群的景观轴,成为观赏城市景观的平台( 见图 1) 。
2) 校园广场过去常是空旷的草坪和毫无生气的硬质铺地( 见
图 2) ,现在除体育场外,还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活动交往空间,综
合多种多样的休息交往设施和绿化景观小品,学生在此驻足小
憩,谈天说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