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新股发行对大盘的抽血

 liaogu119 2012-07-17

停发新股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

(2012-07-16 05:12:05) 皮海洲
 
 
 

       

   日前,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发表文章对投资者提出的涉及资本市场的9大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在谈到投资者要求停发新股时,证监会投保局除了继续宣扬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之外,还主观臆断地表示,停发新股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仿佛只有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才是市场化的选择,才有利于市场环境的实质性改善。

    投保局对停发新股问题的回应令人失望。作为投资者保护局,该局自成立以来,不是反映投资者呼声,主张投资者利益,而是一次次地忽悠投资者,这一次甚至表示“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这实在有违投保局的名份。

    其实,不论投保局是继续鼓吹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还是表示“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新股发行。

    其实,所谓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就目前的A股市场来说不过只是一种伪市场化而已。目前A股市场并不具备市场化的土壤,不仅没有市场化的股市制度体系,更没有与之对应的法律体系,不仅投资者不成熟,就是管理层、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都是不成熟的。所谓市场化无非就是监管部门推卸责任的一个借口而已。将新股发行进行到底,而不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甚至无需为此承担责任,没有比“市场化”更好的借口了。

    而且目前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只是一种选择性的市场化。凡有利于新股发行的,就列入到制度中来了,相反,对于不利于新股发行的,则予以屏蔽。如投保局提到的八菱科技、朗玛信息、海达股份中止发行的问题,这本来是市场化的成果。但监管部门却用二次发行来否决了这一市场化选择,从而使得中止发行失去了任何意义。并且,尽管新股发行高举着市场化的旗号,但其发行市盈率却远远超过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水平。尤其是投资基金,哪怕就是承担亏损的风险,也要将一级市场的新股搬运到二级市场中来,成为IPO的托,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吗?

    至于说“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停发新股是有利于市场环境改善的。因为停发新股不仅有利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有利于休养生息,停止新股发行对大盘的抽血。并且停发新股也有利于推动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中国股市325点、998点、1664点历史大底的形成,都是伴随着IPO暂停,怎么能说停发新股对市场环境没有实质性改善呢?

    退一步讲,即便“停发新股也并不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但既然停发新股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股市休养生息,那又为什么不可以叫停新股发行呢?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难道就因为不能对市场环境产生实质性改善就不叫停新股发行了吗?那么,放眼管理层当前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又有哪一条是能对市场环境有实质性改善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