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服国则强

 雨如烟精品书馆 2012-07-17

 

图片

 

民服国则强

 
 
   《论语》中有一段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政事的话。
  哀公问:“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这段话的意思是,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则人民信服;反之,则民不服。这也就是说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来提高选人用人的民众信力。孔子的这一选人用人观,在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
  人才是事业之本,成功之道在于用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拥有了德才兼备的人才,事业就一定会成功,所以说,选拔好的人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人才选准用好了,就能促进国家、民族的兴旺和事业的成功;反之则会加速国家、民族的朽亡和事业的衰败。
  那么,怎样选拔人才呢?孔子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标准:“举直错诸枉。”坚持这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就能发挥优秀人才对于庸劣人才的抑制作用。关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其意思就是说,正直贤良之才营造的清风正气就像“风吹草偃”一样能抑制住歪风邪气的滋长蔓延。而且贤才能较好地发挥对庸劣人才的激励、引导作用,达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效果。这样的话,民众就会受到正直的感动,心服而乐业,国家强大的动力就是这样来的。相反,如果选拔人才的风气不正,一些贪官污吏就会趁机窃据权位,祸国殃民,民众必会在激愤中奋起反抗,将这些贪官污吏送上历史的审判台。
  一个良好的社会必然有着选拔优秀人才的氛围。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庸劣人才不可能选拔优秀人才,因为他自己是庸劣之才,庸才既不能识别优秀人才,也不敢使用优秀人才,因为他们也知道,一旦有了优秀人才来掌管事业,他们的权力必然失去。只有优秀人才才能赏识优秀人才,选择优秀人才,使用优秀人才。孔子的“举直错诸枉”,为我们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原则,这个原则能使被选拔之人得到选拔者的重用,而且通过这种“贤贤相举”的渠道,可以在整个社会营造出爱护人才,用好人才的风气,这种风气正是民众所信服的,也是强国富民的基础。
  在选人用人这个问题上,说起来似乎人人都懂,做起来却是非常的难。比如说,人人都知道要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就要任人唯贤,可是真正在选人用人时,“任人唯亲”则是大多数人都跳不出的圈子,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人的自私性所决定的,将一种被称为“肥水不流外田”的物质观搬到了用人观上面;二是一种狂妄的心理在起作用,自认为自家的人是最优秀的,所以就将重要的权力全部分发到自家人手中,从家袭制封建王朝的衰亡史就可以看出这也不是一种正确的用人观,因为无论他们的家族如何人才济济,都免不了衰败的命运。另外,还有一种“任人唯亲”的现象是为了顾及家人的面子,结果将自家的庸才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结果造成了事业的巨大损失,不用多说,这肯定也是一种错误的用人观,如果你爱你的亲人,就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资助,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就是很好的关爱,自损江山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世上所有的事业是人做的,所以说以人为本是一条普遍的真理,用人的导向是事业成功的最大导向。在现今社会中,形成“举直错诸枉”的人才选用环境也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切实树立和倡导“举才以直”的选人用人观。用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选拔能够让民众信服的人才来掌管事业,这样的话,我们的事业就会越做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