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柴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姓氏的演变
随着历史的演进,姓氏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旧的姓氏消亡,新的姓氏产生,其间离合演化的原因甚为复杂。民族融合是姓氏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华夏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北魏鲜卑族拓跋氏。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三十年间将各部落的二音节、三音节等多音节姓氏都改为音近似的汉族的单姓,如将拓跋氏改为元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改为穆氏,独孤改为刘氏,贺楼改为楼姓等等,一共改了144姓(见《通志·氏族略第六》)。其中还不断制造出一些新的姓氏,如叱叱改姓狼,费羽改姓羽,纥骨改姓骨,渴侯改姓侯,俟伏斤改姓斤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许多少数民族归附唐朝,例如788年回的部落请求臣服唐王,遂改称回鹘。
此外古代有不少帝王出于开疆拓土、羁縻番邦的政治需要,经常向异族首领赐姓。如唐太宗曾封突厥族皇族阿史那·思摩为都督,赐其李姓。宋代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按当时习惯,大宋皇帝分别赐姓,有姓赵、李、张、高等17个姓。明朝洪武五年(1372),湘西一带少数民族的土司勾结爪哇、琉球使臣叛乱,朱元璋任用归附明朝的南北疆总督维吾尔人哈巴十平定叛乱。因哈巴十战绩显赫,翦除国患有功,朱元璋赐姓“翦”。哈巴十率军长期驻守株木山(在今湖南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其后代也在那里定居下来,均姓“翦”,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就是其后代。
少数民族改姓,除了民族融合的原因,也有不少是为避难而改姓的。在中国《百家姓》里并无“出”姓,经专家学者多方研究发现,原来福建惠安洪厝等地的二千七百余姓出者,是元朝太尉纳哈出的后代。纳哈出的祖先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义弟,传到第八世纳哈出时恰逢元朝灭亡。纳哈出聚兵金山,屡犯辽东,明太祖召谕纳哈出,纳哈出不服,后战败投降封为海西侯,最后死于征途中。纳哈出长子因罪被诛,次子因怕株连,去掉“纳哈”,以“出”为姓,从此隐居惠安的涂岭、洪厝一带。
还有少数民族将姓氏简略为汉字单姓的。例如,代北姓氏阿鹿桓改为鹿,萨孤氏改为萨,斛律氏改为斛;满族姓氏那拉氏改为那。还有钮等姓氏都是原来汉族姓氏中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