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ip.book.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16:45 新浪读书
风云飘过来 又走了 而天空永存 流来的是水 流走的也是水 但却是不一样的水 ---作者题记 第一节 走进欧洲 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证明,从公元70年第二圣殿被毁后,以色列人便开始了两条逃亡路线的大流散历史。一部分保有巴比伦历史记忆的人群向东南方向逃遁,他们越过危险的罗马人在叙利亚的数道军事防线,分别在帕提亚人统辖的巴比伦地区和东南边的*沙漠定居下来。不过,因为帕提亚人作为罗马帝国的敌人,又时常处于与罗马人的交战时期,被强迫流散的以色列人,如果在逃亡途中被重兵屯积于此的罗马军士抓获,将作为双重罪恶之人被残酷杀害。因此这是一条特别危险的逃亡之路。所以,有更多的以色列人,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西进路线,沿着地中海向欧洲流散。 这时的欧洲还是罗马人的一统天下,除了令人尊重的希腊人,那些未来的欧洲社会的主流民族,当时还处在氏族部落向奴隶社会的快速过渡过期,被罗马人贬称为蛮族。也许是惧怕自持过高的以色列人通过大流散将他们的特别宗教四处传播,这对尚无文明积淀的罗马帝国的统治只会带来危害;也许根本只是需要对敢于造反的以色列人加大惩罚的力度,以此作为各个属地人民的反面教材;也许的确是经济资源的严重短缺,大量流散的以色列人已经成为罗马帝国当局视为辖区内危害当地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总之,从以色列人流散到欧洲的开始,罗马帝国当局就对以色列人颁布了严厉的歧视政策:禁止犹太人拥有耕地和庄园等不动产,禁止以色列人从事令人尊重的农事活动和其他重要职业,更不允许犹太人从政和参军,也不能拥有奴隶。这些政策最初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颁布,但从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以后,这些政策便逐渐强化为帝国的最高法律。公元337年,君士坦提乌斯首颁禁婚令,明令禁止犹太男子与基督女教徒成婚,违反者处以死罪。由此开始了罗马帝国法律歧视犹太人的历史。公元357年,罗马皇帝又颁布了双禁令,明令皈依犹太教者和从事犹太教皈依活动者均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公元425年,罗马当局明令宣布从此废除犹太族长制和犹太教公会。公元429年,罗马帝国颁行了第一个针对全体以色列人的歧视法令,禁止任何犹太人担任公职,禁止任何犹太人参加帝国军队。而从公元438年著名的《狄奥多西法典》中通过补充条款颁发对犹太人的各种歧视禁令,对以色列人的政治权利和各项民权的剥夺达到了新的高峰,为这部法典留下了永久污名。到公元529年查士丁尼一世*了巴勒斯坦信奉犹太教的撒玛利亚人起义后,于公元534年专门颁布了限制犹太教徒的法令,成为罗马人自己羞辱和嘲弄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的一大特色。 历史似乎有意和罗马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我们将会看到,罗马当局规定的每一条歧视政策,几乎都成为了犹太民族崛起的最大助推器;而留给他们自己的每一条政策所显示的好处,最后都成为了绞杀罗马帝国的粗壮枷锁。 罗马帝国这些种族歧视与*的政策,首先直接决定了流散中的以色列人的定居方式。他们不得不聚居在各个城市的边缘地区,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相对便宜,集中居住不但使逃亡的成本最低,还能在人数大大超过自己的各地区主权民族的歧视下,能够相互慰籍和相互帮助,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心理上,都能显示出民族团结所体现的集体力量,并使本已特别凄楚的流亡生活不再受孤独和孤立的伤害,多少能够增加一些令人温暖的色彩。当然,这种定居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宗教生活的方便,由于集中居住,这就自然地形成了犹太人社区,便能方便地修建犹太教会堂和社区学校。这不但让社区居民容易集体活动,也自然形成了民族间的区域隔离,使流散中的以色列人能够在外部干扰最小的条件下,在精神世界里过一种表面上与原来家乡相似的宗教生活。通过集中居住而产生的这些功能性作用,对于流散中的以色列人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定居方式也受到了流散地各地执政当局和主体民族的同意与默许。也许他们都一致看到了这种定居方式的利他性:外族的集中居住,不但容易管理和制裁,使行政当局既能降低管理成本,还能降低制裁风险,是野蛮政治的最佳管理对象;同时,这种定居方式,对主体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最小,它这种社区性的隔离,在当地居民与以色列人之间形成了一道自然的防火墙,在多数人眼中的犹太人的古怪宗教和古怪生活的病毒,也就自然被挡在了当地人的生活之外。 罗马帝国的种族歧视政策产生的第二个直接后果是,它无意中对社会产业和社会分工作出了一次新的划分。让罗马人没有想到的是,任何限制都是新的给予。那些将以色列人排除在传统职业和产业的法规,反倒将流散中的犹太人驱使到新兴行业的未来曙光之中。虽然他们不能参与土地兼并的封建化进程,不能成为城堡的主人和傲慢的骑士,也因为不能占有奴隶的劳动而过上懒散华贵的生活,但这些却迫使以色列人被动地进入了高智商的贸易与金融产业。这个时期的贸易活动因为林立的城邦经济,显得异常复杂和诡异,由于没有统一的货币和统一的度量体系,币值的核算和货物的价值交换都十分烦琐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以地中海地区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数量,在当时的世界上已是名列前矛。复杂的币值已有5%--15%的手续费用,加之异地货物交换价值的差额巨大,这就给了被迫从事这个新兴行业的以色列人很大的致富机会。而由于没有奴隶劳动替代的限制,又使以色列人养成了勤勉努力和身体力行的习惯,这又防止了富裕起来的以色列人没有养尊处优的退化风险。特别是传承而下的对以色列人的从未中断的政治歧视,更使流散中的以色列人充满了危机感,让他们时刻处于居安思危的心理状态。无法拥有不动产的禁令也逼迫以色列人成为以现金资产为主的民族,这种资产形态倒是符合他们可能随时迁徙的动荡处境。就这样,各种对以色列人的歧视法令,都成为了磨励犹太民族的民族特性的磨刀石,使欧洲中世纪成为以色列民族性格成长与定型的最快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上帝通过苦难赠送给以色列人的最好礼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