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着陆的药方

 红井冈 2012-07-17

着陆的药方

(2011-06-25 10:54:11)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

 

在一轮投资高潮之后,大量产能被释放出来,这时如果社会总消费能力没有大幅度提升,就难免出现经济危机。直观的感觉是经济停滞甚至下滑:大量产品滞销,大批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大量投资无法收回。如果社会总消费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则能避免经济危机。这时,经济放缓但是并不出现崩溃性的危机,这就是软着陆。

 

从本质上看,经济危机与软着陆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两者的区别在烈度,是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区别。

 

资本主义的周期轮回包括四个时期:复苏、繁荣、崩溃和萧条。经济危机(或者软着陆)发生在繁荣向崩溃转换的时期。此时,产业投资停滞,大量资本进入虚拟资本市场,土地、金融投机盛行,表面上看一切欣欣向荣,实际上是危机前夜最后的疯狂。

 

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产业投资的停滞,比如在以提高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投资期,技术储备耗尽;比如遭遇资源、人力瓶颈,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无以为继;比如经济殖民地国家,遇到经济宗主国设置的技术天花板;比如宗主国经济崩溃,经济殖民地的产品突然失去销路;比如经济殖民地在经济扩张过程中,突然遭遇资本外流。

 

无论什么经济模式,投资都不可能永远无限持续下去,必然出现波折,这是无需质疑的。即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会面临投资停滞的局面:农民播种收获,扩大播种面积再播种、再收获,迟早会遇到土地面积或者人力资源的瓶颈。

 

在资本主条件下,投资的停滞就意味着大量产品没有对应的销路,大量投资无法收回,进而诱发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对资本家来讲,投资的目的不是提高未来的消费而是赚钱,工人只是雇佣来创造价值个工具。于是,他们一方面要压低工人的消费,一方面要加大投资,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产能没有对应的消费能力。

 

如此考虑,我们便不难理解经济危机与软着陆之间的关系。

 

大规模投资停滞导致经济危机,小规模投资停滞导致软着陆。全社会消费能力极低导致经济危机,全社会消费能力较高导致软着陆。

 

对症下药,知道了病因,药方也就不难开了。

 

药方之一,是人为制造新的投资高潮。这样的药方,往往短期内能出现回暖、向好的迹象,但是长期看,必然面临更多的投资无法收回的局面。不仅如此,大量投资还可能刺激金融或地产泡沫。投资期结束,数罪并罚,往往面临更大的危机。不过,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由于任期的限制,往往抱着“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态度,何况采用这样的药方,还可以大捞一把。选择这样药方的领导人,大有人在。这种药方是饮鸩止渴的虎狼药。

 

药方之二,是诱发新产业革命。科学发展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必然有大量的偶然性,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这样的药方是仙丹,可遇不可求。

 

药方之三,是主动调节社会分配结构,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如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少数人垄断财富,而是全社会提高消费能力。社会分配结构越合理,总消费能力越强,经济着陆越平稳。不过,这种药方触犯资本的利益,很难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良药苦口,掌握国家命脉的人都不愿意喝。

 

药方之四,向海外倾销产品,扩张海外市场。主动贬值本币,或者占领海外经济殖民地,大量向海外倾销、投资,争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如果海外市场消化了这些产品,一切万事大吉。否则,就可能诱发战争。这样的药方是香灰,可能救命,也可能要命。喝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要听天由命。

 

当然,不排除还有其他的药方。不过,无论哪种药方,无非是扩大投资和消费两条路。

 

对医生来讲,究竟会发生什么,只要号号脉,看看药方也就大致清楚了。

 

对病人来说,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这是最难的事情。明知是自己下面惹祸,但是,割了还不如死了。

 

对病人豢养的经济学家来说,争论究竟是经济危机还是软着陆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经济破坏严重,即使嘴上不说经济危机,大批失业者也不会认同软着陆。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多数经济学家属于宣传专家,对他们来说,良好的幻觉比良好的前景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