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达成主任医师论胃癌的中医治疗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07-17
     苏 州中医医院汪达成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汪达成主任长期从事脾胃病的研究,在中医药治疗胃癌方面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汪达成主 任认为,胃癌病人证候复杂,往往正气虚弱,痰湿中阻和脾胃气滞等证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彼此消长。汪老治疗胃癌特点是,扶正注重胃气,祛邪着重化痰,组方 重视理气,辨证结合辨病。本文试将汪老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做一总结。
     1 扶正注重胃气
     胃 癌的发生发展是正邪相争和正邪消长的过程,正气不足则病邪乘虚而入,病邪不去则可进一步损伤正气。正如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积聚》中说:“积之成也,正 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又如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曰:“壮盛之人,必无积聚。必其人正气不足,邪气留着,而后患此”。胃癌患者正 气虚弱,扶正抗癌的观点已被愈来愈多的中医肿瘤医生所接受。汪达成主任在治疗胃癌患者时同样应用扶正的方法,而且汪老尤其重视顾护患者胃气。
     关 于胃气早在《内经》中就有阐述,《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汪老认为胃气不但具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而且具有滋养五脏六腑之气的作用。胃气的盛衰关系到 正气的盛衰,胃气旺,则正气足。
     在 临床实践中,汪老发现胃癌患者常存在胃气虚弱,其临床表现为胃纳减少,饮食不馨,恶心欲呕,四肢乏力和形体消瘦等症。引起胃气虚弱原因很多,如肿瘤对胃的 直接浸润,胃癌手术切除,化疗药物对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等;另外,心情忧郁,思虑过度也可伤及胃气。胃气虚弱则五脏六腑得不到水谷精微滋养,五脏六腑之气 也随之不足。汪老认为,胃癌患者如胃气伤而未绝,尚能少量进食,则还可医治,如胃气败绝,水谷不入,化源断绝,则难以医治,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而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而必致延剧。”因此,汪老强调扶正宜先扶助胃气, 攻邪需顾护胃气。要想方设法让病人的胃纳增加,食馨知味。
     在 临床上,汪老将胃气虚弱归纳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3种证候。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补益之剂。脾胃气虚者,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有阴虚表现 的,易党参为太子参或西洋参;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等。脾胃虚寒者,以理中汤为主方,寒气盛者,则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胃阴不足者,汪老选用沙参、麦冬、石 斛、玉竹等益胃养阴之品为君药。
      2 祛邪着重化痰
     胃癌患者正虚邪实,邪可伤正,邪气不除则正气难复。因此,扶正的同时还需祛邪。一般认为,痰、瘀、热毒是产生肿瘤的邪气,如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中说:“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而痰湿则是形成胃癌的主要病邪。
     痰是由于脏腑气机失调,津液代谢异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痰之为病,变化多端,痰湿积聚局部,久留不散,愈积愈多,即形成肿块。肿块的产生和痰密切相关,痰聚于体表可形成瘰疬,痰积于乳房可形成乳岩,正如《丹溪心法》所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
     痰 的产生和脾胃的功能活动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津液不化,聚而成痰,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惟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 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清朝俞昌在《医门法律·痰饮论》中言:“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矣。”胃癌患者,胃气虚弱,脾运不健,水湿不化,聚而成痰, 日积月累,变为肿瘤。肿瘤形成后又可进一步损伤胃气,以致痰湿积聚加重,肿块愈来愈大。因此,汪老认为痰湿是形成胃癌的主要病邪,痰湿化则胃气易康复,痰 湿除则肿块可缩小,祛邪应着重化湿除痰。
     二 陈汤、导痰汤是汪老常用的化痰软坚方。二陈汤中,半夏辛温,体滑而性燥,功专燥湿祛痰,且能和胃降逆;陈皮辛苦温,理气化湿,芳香醒脾,使气顺而痰消,二 者共为主药。因半夏,陈皮二药陈久者,具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故名二陈;方中茯苓,淡能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致湿不能聚而成痰;再用生 姜降逆化痰,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燥湿祛痰,理气和中的功效,痰湿除则癌瘤可消。二陈汤适用于胃气较弱的患者。二陈汤 中加枳实和胆南星名为导痰汤,可消除顽痰胶痰,增强祛痰消瘤的作用,本方用于胃气较强的患者。汪老在上方中常加入皂角刺、山慈菇、生牡蛎、海藻和昆布等, 则化痰软坚的作用更强。
      3 组方重视理气
     脾 胃位居人体中央,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上彻下,升清降浊,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功能。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如清吴达在《医学求是》中 云:“中气为升降之源,脾胃为升降之枢轴。”脾胃气机不调既可阻碍脾胃受纳运化功能,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引起肝气郁滞,肺气失宣。
     脾 胃虚弱,运化无力,可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痰浊积聚,痰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重浊,滞涩难去,也可阻遏脾胃的气机活动。因此,胃癌患者常伴有脾胃气 机不调,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呆食少,嗳气恶心,甚者可见胸胁胀满,气急等症。脾胃气滞既是胃气虚弱和痰浊中阻的结果,又是加重胃气虚弱和痰浊积聚的原 因。脾胃气滞是胃癌患者始终存在的病理变化。
     在 处方中伍用理气中药不仅可调畅脾胃气机、减轻脾胃气滞、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有助于化痰消积,如宠安常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 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在扶正祛邪方中,配伍理气中药还可防止补剂的壅滞,使得补而不滞。因此,汪老在临证组方时,十分重视理气药的应用。在汪老的治癌 处方中,几乎都加有理气药。
     治 疗胃癌,汪老常以枳术丸配伍于方中。本方出自《脾胃论》,白术2倍于枳实,而汪老则以枳壳组方,且枳壳用量接近白术。枳壳辛散行气,宽中除满,其性和缓, 不偏寒热,祛邪而不伤正,是治疗气滞的要药。本方加陈皮、苏梗、香附、香元等则理气作用更强。脾胃有寒者,加白檀香、甘松等理气和中,温胃散寒;脾胃有热 者,加寒性理气药,如川楝子、青木香等;两腋胀痛者,加柴胡、青皮、绿萼梅等疏肝理气;伴血瘀表现者,可酌加郁金、莪术、泽兰、山棱、生蒲黄等活血散瘀。
      4 辨证结合辨病
     辨 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辨证确切,施治得当,则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仅 以辨证的方法来认识疾病,有时是不全面的。对一些疾病,古代中医也使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黄疸病常用茵陈,疟病用常山。辨证辨病相结合可对 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伍用专方专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胃 癌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指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治疗胃癌需要对胃癌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癌变是胃癌的基本特征,所谓癌变是指机体的病理产物发生一 种特异的病理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病理产物可不断增多增大,机体难以控制,并可转移至五脏六腑,严重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汪老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癌变 始终贯穿其中,癌变产物不去,癌瘤难以消除。治疗胃癌,仅以辨证施治,尚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只有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才能正确判断预后,才可取得较好的疗 效。
     治 疗胃癌的专药是指经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汪老在临证处方时,常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抗癌中药,以增强疗效。汪老常用的抗 癌中药有:清热解毒类,如蛇果草、藤梨根、半支莲、无花果、土茯苓、菝葜、龙葵等;化痰散结类,如山慈菇、皂角刺、僵蚕、生牡蛎、夏枯草等;活血消肿类, 如莪术、蜂房、泽兰、地鳖虫、急性子、鬼箭羽等。
      5 典型病案
     患 者,女,67岁,苏州新区农民。患者于2002年12月6日,因呕血、黑便伴上腹部疼痛,去苏州大学附属二院就诊,胃镜检查示:胃小弯溃疡,病理结果为: 中分化腺癌。患者因经济等原因,拒绝手术、化疗等西医治疗。于2003年1月15日来我院门诊,患者当时呕血已止,间断出现黑便,胃脘部隐痛,喜热饮,纳 少乏力,形体消瘦,面色白,舌质淡,舌苔薄白腻,脉细。辨证为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0g,白茯苓15g,炙甘草6g,制半夏 10g,陈皮6g,胆南星10g,枳壳10g,苏梗10g,煅瓦楞30g,半支莲30g,无花果10g,藤梨根30g,首服7剂,腹痛缓解。继以上方加 减,黑便消失,胃纳增加。1年后,复查胃镜病灶仍存在,患者继续服中药,带瘤生存至今。
     按: 该患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因自身原因,仅接受中医治疗。患者证属本虚标实,脾胃气虚则不欲饮食,消瘦乏力,气不摄血则呕血黑便;痰气交阻则胃脘疼痛, 舌苔薄白腻。汪老治疗胃癌特点是,注重胃气,注重祛痰,重视理气,结合辨病。全方体现了汪老治疗胃癌的特点,方中以四君子汤补益胃气,导痰汤化痰散结,枳 壳、苏梗理气和胃,助四君子健脾胃,助导痰汤祛痰,酌加半支莲、无花果、藤梨根抑制肿瘤。因辨证确切、组方合理,所以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