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 龙泉青瓷步入展厅时代

 书楼寻踪馆 2012-07-18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 龙泉青瓷步入展厅时代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以下龙泉青瓷作品均拍自浙江美术馆首届《天工开物——浙江工艺美术大展》。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张绍斌的《青天斗笠》。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张绍斌《金猴戏归》。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毛正聪作品《牛头尊》。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毛伟杰作品《羊头尊》。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陈爱明作品。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王传斌作品。这件《太湖印象》,一定是来自那次江苏行的灵感。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夏侯文的《瓯江彩鲤》太白尊。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徐朝兴和陈爱明作品。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徐朝兴作品《青釉跳刀菱口碗》。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陈爱明作品《清泉》。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夏侯辉《鱼戏牡丹》。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陈显林《粉青乳钉洗》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这件没有记错的话是徐凌作品。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陈坛(石玄)根《冰裂纹大圆洗》。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这件是卢伟孙作品吗?
当龙泉青瓷步入鈥溦固贝

这件是陈新华的婺州窑大洗。陈新华也是徐朝兴徒弟。

与书法、绘画一样,龙泉青瓷也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展厅时代”。


  展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龙泉青瓷艺术的发展。展厅时代的展览机制将龙泉青瓷从文人书斋百姓橱柜推向了公众空间,展厅成为了众多青瓷艺人追逐的竞技场。

为了适应展厅视觉要求,青瓷艺人们除了不断完善自我技法之外,也逐渐偏向了作品外在形式的制作。

展览对青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然而展览作为一种群体短时行为,也注定了它追求的是视觉瞬时刺激而带来的短时愉悦,即“视觉冲击力”。因此第一视觉效应、形式制作等外在美感逐渐取代了传统青瓷艺术所追求的形制之美与气韵之美的有机融合。在展厅时代,龙泉青瓷的形制不断趋向于大尺寸与大体量。本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的龙泉青瓷作品,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倾向性。除张绍斌等少数人之外(毛丹阳的是一把比一元硬币还小的小壶,不过,这也是另外一种视觉效应的追求),大都提交了类似于明初大盘、敦式碗般大体量与大尺寸的作品。

毫无疑问,这也是青瓷艺术本体正在发生变化的事实,然而这也许也会削弱青瓷艺术的内质形象,对于青瓷艺人的心神研修也并非全是好事。

对拥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青瓷艺术而言,今天展览文化处处提倡“创新”的观念对这一工艺美术种类来说有些沉重或艰难,然而也正是这深厚的历史沉淀构成了当代龙泉青瓷技艺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今天的龙泉青瓷既要继承古人“形质一体”的传统,也要适应展厅时代“创新”的要求,也就是说要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契合,追求新奇的视觉效果。

  当代的青瓷艺人已经不是那种只知埋头苦干的传统工匠,而是当今文化大背景下,勇敢探求个体存在价值的艺术家。盲目地厚古薄今也不必要,它只能造成创造思维的萎缩与前进步伐的放慢。


这个展览里,更吸引观众眼球的也许是那些体量更大的木雕和石雕。青瓷作品在这样“混展”与“混战”中,真的不占“优势”。观众在展厅里走一遍,最后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定是那些“大作品”。谁都知道工艺美术作品不一定越大越好,但问题是那些精雅的小作品,为什么没有打动你?这就说明,“大制作”在展厅文化时代是重要的,大件的作品、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首先会征服观众。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不过,青瓷艺术还是不能只追求展厅效应。它不能完全等同于书画艺术(书画艺术也不能完全追求展厅效应),青瓷艺术的工艺基础和形质特点,决定着它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还是一种触觉艺术,它是我们可以放在手上把玩的工艺品或艺术品,“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决定着它,不应该完全超越人手可以把握的范围。我还是喜欢正常尺寸的可以放在手上把玩的青瓷艺术品。

超精美分割線素材 - 学海无涯的博客---欢迎朋友光临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