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与陈万里先生
龙泉青瓷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门的展厅:陈万里与龙泉青瓷。
陈万里(1892-1969),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陈万里是我国近代陶瓷考古界第一位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的学者。正是在他的身体力行下,我国的陶瓷考古由“学问”向科学转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万里在交通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曾不远千里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地“九下龙泉、八上大窑”,发现了龙泉青瓷遗址,成就了中国陶器史上一段佳话。(也有说“八下龙泉”的,我不知道哪个是,“九下”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的说法。)
据《龙泉县志》记载:“1928年5月,陈万里首次做龙泉窑考古调查。”
陈万里曾经八次到龙泉大窑一带,对这一带的窑址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在大窑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这本旷世之作确定了浙江瓷器的地位,尤其确定了龙泉窑的地位,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本人的学术地位。
展厅里的这一本就是陈万里先生的签名本。
陈万里在《青瓷之调查及研究》一文说:“龙泉青瓷的调查,当初在我原不过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之下附带的工作。可是到了龙泉,往大窑八都走走,着实引起了我不少兴趣。有时还因一时的感慨,鼓舞起来的勇气,竟不自量力地想在这方面有些项献,其实正可以说是等于痴人说梦。然而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自此之后,我因为致力于别的方面的事业 ……第一次在龙泉时所得到的感慨,所鼓舞起来的一点勇气,也慢慢地冷淡而消沉下去。可是,事情真的逆料,我从去年夏天起,对于研究龙泉青瓷的意念,竟会复燃起来。当时所得到的感慨,比之第一次在龙泉时所得到的还要强烈,因而所鼓舞起来的勇气,也要比之先前的增加很多,于是就促成我第二次龙泉之行。
“未来的问题亦就愈觉得多起来了。而所要设想得到龙泉青瓷的结论,也觉得渺茫得很。因此种种感想在我脑海里回环往复,不能自己的缘故,于是我的研究兴起发浓重起来,准备着在将来有第三次、第四次之实地调查”。
上下图这些就是陈万里先生有关龙泉青瓷的日记和工作笔记。

陈先生与家人的合影。
陈万里治学,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行有余力,则以为文。他的文章,也多是“行有余”而为之,重实证而少自矜。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他遍访南北,特别是中原地区古窑址,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



当年陈万里徒步到大窑考察,一住就是一个月。 以下就是陈万里在大窑居住并工作过的房子。(图片选自网络)



大窑村陈万里纪念亭及雕像。

陈万里先生。
陈万里是个“永远生活在趣味中”的人。他早年学医,平生爱好广泛,昆曲、美术、摄影、瓷器收藏等皆有成就。解放后他主动将其历年来收集的一批青釉陶瓷,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共55件。
陈万里对龙泉青瓷烧制工艺的恢复也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