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学生心里

 莱阳好人 2012-07-20

走进学生心里

                      -- 我与他人和集体案例分析

工作时间长了,人也懒散了,心理也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好学生各方面都好,差学生各方面都差。作为教师都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能洞穿每一个人的心理。”

那个星期一的早上,我象往常一样例行检查每一个人的星期天的作业,那个脏兮兮的、我眼中的坏学生小利又没有写完作业,理由还象往常一样——帮家里干活没有时间做。我一听心理暗自想到:这个撒谎的手段太不高明了,我都揭穿无数个了,你还敢骗我,看我不收拾你。历声斥责了她一顿,命令她放晚学前一定要完成,否则就请家长到学校来。
  吃晚饭的时候,她自己找到我说,“老师,你不要生气。我想和你谈谈,行吗?”我冷冷的对她说:“愿说就说吧。”接着她就谈了她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离开了家庭,妈妈和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母女两人相依为命,走过了清灯孤影,日子过得含辛茹苦。今年她妈妈为她找了个继父,可惜他们两个人,经常为她的上学问题发生口角,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继父想让他的孩子上学,母亲为此而争吵。她为自己的母亲担心,怕她母亲因此失去了丈夫;又为自己担心,怕她自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她好害怕、好害怕,好矛盾、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于是,周末回家她就拼命干活想讨好继父,也想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务,每个周末她都累得躺下就能睡过去。很想告诉老师,又怕老师笑话;怕同学们知道了,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可是回到家,一看到母亲的愁容,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我听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我是多粗暴啊,总认为能洞穿一切,实际呢?我真正对这个孩子又了解多少?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而且影响到她的家庭。我想了一会,就对她说:“你叫过他爸爸吗?”她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叫不出口”。心想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于是我告诉她:“问题实际出在你身上。你在感情上,不能接纳你爸爸,是你们家庭出现问题的总根源。你回去后,给你妈妈说,你爸爸对你很好,并主动和你爸爸打招呼,有什么问题不便于交流,你可以给你爸爸妈妈写信,表达你对家庭的看法。你就说,你们都人到中年了,你们的安宁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家庭的和睦,是我最大的祝愿。主动关心你爸爸,关心他的工作,关心他的情绪,让他回到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你要能做到这些,我想你们家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上学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后来,我又在电话中,把情况向她的父母说了说,特别是她的爸爸,感受到女儿对他的关心后,十分感动,在电话中给我表态,只要女儿想上学,就是我们困难再大,也要支持。现在,这个学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期中考试,她跃居班级的第三十名,已经成为按时完成作业、奋发向上的好学生。
   有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虽然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真正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