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衰老新说:人体微循环障碍

 半道上 2012-07-20


对于人类的衰老之迷,国内外的科学家、医学家曾围绕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几百种说法。这些说法虽各有道理,却无法全面解释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一种“衰老微循环理论”诞生,它认为人体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

衰老微循环理论解释说,人的心脏犹如水泵一样,是全身血液流动的动力;分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则是输送血液的主要“河流”;密布全身的毛细血管,宛如“小支流”和“灌溉渠道”。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养料和清除废物。若毛细血管不通畅,人体组织脏器就会因此而衰老。毛细血管的这种流动作用和灌注能力,被称为微循环灌流功能。这是衰老微循环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显而易见,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异常时,组织间营养交换和废物排除就会受到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脏器的功能,出现衰老和疾病。所以,一个健康的人微循环功能肯定良好;反过来说,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会延缓衰老而长寿。研究发现微循环功能轻度改变的人,只要及时调整、治疗,很快就可以使其功能得到改善,随之可以延缓衰老过程。微循环正常的人,则要加强防病和养生保健。

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长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微循环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5060岁最为突出,这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险年龄段。这是因为处于5060年龄段的人,已度过一生精力最充沛旺盛的中年时期,正处于明显的生理上退行性变化时期。同时,长期的身体消耗和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刺激的积蓄,使他们成为社会上负荷量最重的人群。这种重负荷状态,极易引起人体代谢的不平衡,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影响微血管的灌流,显著加速退行性生理改变,促使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展,最终导致衰老的急剧演变。这也是50岁以后的各种疾病多发的根本原因。

但研究发现,70岁以后衰老速度相对缓慢了。8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其微循环功能并不继续下降,甚至与4049岁年龄段的人相仿,有的还会好些。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应采取超前的抗衰老措施。跨入50岁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自己的微循环功能,发现微循环功能异常或出现某些不适症状,应及时纠正和治疗。

摘自《大众健康报》  2003.01.30   许永付/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