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成长—— 《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利于学生拿起法律武器,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由于七年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经常是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使自己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设计理念: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侵害自己合法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材料:流星雨之夜,北京市14岁的女中学生马雯看完流星雨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自称是联防队员的庞某。庞某以马雯没有学生证为由,要带她去派出所。马雯看到庞某身穿保安制服,手拿警棍,便信以为真,跟着他上了出租车。几天后,警方在一所公园里发现了马雯的尸体。 庞某被捕后交待:他将马雯带走的路上,曾不只一次地遇到行人,当时他心里很紧张,但马雯并没有呼喊求救。事后据那位出租车司机说:“小姑娘死得太可惜了!当时她是自己开门上的车,一路上也没有向我求救,否则我肯定会帮助她的!” 设问:看完这个案例后,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从自我保护方面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导入片段学习: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身临其境、各抒己见] 用多媒体出示三幅漫画: 并提出问题:你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应对这些现象?(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总结。 [案例分析、引导成长] 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 (材料一):2004年2月23日,四川省简阳市11岁少年强强在上学路上被一辆面包车绑架,一人智斗三大绑匪,4小时神奇地从深井中脱险。 (材料二):8月27日晚,16岁的小任在回家的路上,遇到2名歹徒抢劫其手机,为此,这个勇敢的青年与2名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 问题: 1、11岁的少年为什么会从绑匪窝里脱身? 2、你怎么看待小任的行为? 3、看完这两则材料,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略) 教师总结: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可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相关链接、知识拓宽] 课本第70页正当防卫的含义,教师应加以讲解,正当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行为,但是法律对此又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滥用,否则可能形成防卫过当而危害他人和社会。 [学以致用] 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智斗歹徒》 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动画及联系实际,集思广益,了解更多的保护方法,如耍赖哭叫,分散对方注意力;记住歹徒的生理特征、去向;保护证据,及时报案、恐吓对方等) [走进生活、勇敢闯关] 用多媒体显示十种遇险情况,让学生根据今天所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来脱险。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让他们集体合作分析讨论,看哪个小组是最佳智慧小勇士。 教师总结:遭遇侵害和险情,冷静沉着是前提;准确判断是关键,机智灵活是法宝。 [自我保护小知识]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自我保护最重要!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保能力,依法维权要记牢! 侵害发生前: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提高警惕要做到; 侵害发生时:学会求救,善于自救,勇敢机智不可少; 侵害发生后:寻求帮助,维护权益,法律武器效果好! 课后反思 生活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经常发生,学会自我保护 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违法犯罪分子并不可怕,关键是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往往出现被骗、被拐、甚至被杀害等掺况,所以在本课在设计时,我所选择的大量案例、材料、漫画及创设的情境大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密切相关,如网络陷阱、绑架勒索以及为学生创设的十种遇险情境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让他们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明白要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靠智慧解决问题,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