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冲基金完蛋了的四个原因

  2012-07-20
过去的15到20年间,对冲基金管理着数以亿计的资金——它们一直以来奉行“2和20”的费用原则(2%的管理费,20%的业绩提成),拥有高投资组合交易率和高人员流动,而且今年可能跑不嬴市场。 属于它们的时代要结束了。

上周,一些经济学家一起讨论了对冲基金在2012年上半年的生存状况――并不会比2011年好很多。

下有四个理由来说明,这个行业为什么已经完蛋了。

理由1- 激励机制

他们面前的困境包括——资产和人才的竞争加剧;过去10年市场,特别是过去4年的动荡,;2008年下半年对冲基金投资人感受到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不足。

这个行业已经很难指望渡过今年了,其中有很多基金甚至活不过两三个月。

分析师们担心哪天做了个错误决策,就被通知解雇了,或者梦想忽然哪天做了个先见性的预测,就可以另谋高就了。基金经理则担心产品被赎回。急躁的投资人则担心错过好的基金,或者被差基金套牢,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那些表现差劲的基金经理失去信心。

理由2-费用

对冲基金除了要向投资人出示一些尽职调查表单外,政府那边也有一堆表单要填。例如,在SEC注册的大型对冲基金,每个季度一次都需要填写一个42页的“PF”表单。在后雷曼、后麦道夫,后MF时期,一丝不苟的填写这些表格已经变得异常关键。这另这些公司非常头疼;它削弱了对冲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对他们来说,这就像是新增了一种税。

理由3-商业模式

设想一下,你可以选择投资如下两家基金中的一家:

一家有20位分析员,办公室配置彭博终端,总部位于纽约,伦敦或者香港,装饰豪华的办公室,部门齐整,实行2%的管理费,20%的业绩提成制度,管理着几十亿资产,工作期间屏蔽所有社交媒体。

另一家,只有三位分析师,他们都有编程和数据分析经验,精通一些像FRED等的分析工具,时刻关注着Twitter和其它金融社交媒体,他们从朋友和家人那里集资500万美金,并且不发布季度报表,根据每年基金的表现采用不同的收费制度和合作方式。

在2012年,你认为前者有可能会比后者表现得好吗?

技术已经提供公平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条件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可能以后评价对冲基金的不再是以资产规模,而是其收益表现。

理由4-那些没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很难有机会融到资金

David Einhornd在28岁时以90万美金起家成立了一家对冲基金。Paul Tudor Jones 和Stan Druckenmiller则在20多岁时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对冲基金。对那些初出茅庐的基金经理人来说,过去总有机会让他们从无到有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但是今天,随着大资金对风险规避和费用的要求,情况已经变了。

而且那些过去来自大银行的人才供给也将枯竭——这些银行削减了自营交易部门,并且裁掉了年轻的员工。而这些银行曾经是对冲基金的同盟。

金融就像科技一样,变化非常快,一直以来都是新人抢老员工的饭碗。如果投资管理行业中的下一个Facebook融不到资金,那就意味着我们只剩下一堆YAHOO和AOL,仅仅通过收取管理费存活。

目前投资管理行业所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大资金总想投入到那些已经有大量资产、历史悠久的公司。未来10年中投资明星,除了要在投资管理上表现优秀外,还必须能够构想出一个全新的、不仅仅关注短期收益的公司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