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富兰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沪学 2012-07-21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2012-06-26 19:47:46)





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尉露采访

 

以科学发展观重视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创新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编者:今年端午节,“中国文物网”记者专门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名学者仲富兰先生,就以下几个问题,请仲富兰教授发表意见:

 

中国文物网:现在有人将端午节和“粽子节”画上等号,这种对传统节日的减化,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仲富兰教授:我觉得,在中国历法中产生出来的传统节日,不仅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表现出人与天,即人与自然的科学文化内涵。比如,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一些地区又将此节日冠名为“沐兰节、地腊节、娃娃节、女儿节”等,说明我们的先人通过长期对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他们发现,“端午节”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指意对24个节气那样蕴涵着对动植物生长周期的时空判断,还蕴涵着人与天地自然的一系列的对待作用关系在其中。比如,不同时节,太阳月亮相对于大地的位置及其作用,端午节前后不仅仅会使得农作物等万物进入最旺盛的生长周期,还同时是大地中的各种病菌和蠹虫的旺盛生长时期,从而给人类造成许多伤害。这就是说,“端午节”,又叫做“恶日节”,所以,在端午节期间,中国古人要集体进行各种公共卫生的活动。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您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和时代潮流以及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新形势?

仲富兰教授:为什么要有节日呢?不过节,地球不是照样转动,太阳不是每天升起又落下吗?是的,我琢磨这个“节日”的最根本的意义,还是在这个“节”字了。它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节奏律动有关。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以农立国的国家里,节日的起源往往与农事活动有关。“四时八节”,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城乡人民共度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离不开农事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时序推移,人们的生活要有节奏,并以此来适应大自然的节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民间的节日正是体现着这生活的节奏。节日之所以出现,除了种种动听的传说,美妙的阐释之外,最基本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辛勤劳作的人们,需要调剂、休息和娱乐,节日是民众为调节自己的生活而自然形成的一系列缓冲机制,人们也正是通过各种传统的节日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与祝愿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可以说,节日是人类共有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需要,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民间节日。

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以及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态势下,我觉得应该恢复节日习俗的传统形式,创新传统节日,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许多节日已经这样做了,例如近年来的重现“清明赐火”等传统习俗,就大大丰富了清明节的旅游文化活动,更催生了新的度假消费方式。一些踏青赏花路线中加入了农事桑蚕、祭祀先贤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各地的旅游文化相结合,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变化了,时代进步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决定形式,而形式的灵活多样则更有利于让人们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实质。比如端午节,一直倡导人们吃粽子就显得单一,吃粽子成为很多人的唯一庆祝方式,卖粽子则成为商家的盈利手段,出现了豪华粽子、巨型粽子;其次,现在的民居已经不是往昔的情景,许多人家挂菖蒲、艾草,就不能像传统民居那样了。怎么办?应该革新节俗形式,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特定社会阶段是如何过节的,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确实需要每一代的年轻人共同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否则的话,很多年以后,传统节日逐渐消失,那种情景是很可怕的。人们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们应该通过创新节日形式,保护与传承珍贵的传统节日文化。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中国文艺青年欢天喜地过“洋节”算不算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端午节也没这么热闹而且据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在庆祝什么,该如何过?

仲富兰教授:我们不反对年轻的一代热热闹闹地过洋节,但是我们有责任引导年轻的一代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重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应当重视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一方面要强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如提倡诚信正直,尊老爱幼,重视血缘关系和亲情凝聚;另一方面则要随着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吸收和融合外来节日中的热闹、谐趣的成分,注重交往交流和人文关爱。

洋节日至少有三个可借鉴的长处: ①开放性。中国传统的过节大多局限在家庭和部分亲友之间,缺乏与社会更大层面的交流,而“洋节”恰恰体现了一种超出家庭范围的开放性交流,容易被今天的城市青年接受。 ②多样性。中国传统节日特点是吃和休闲(主要是走亲戚),这种习俗,约束了许多人的行为,限制了人的自由,严重不适应当今的城市生活。而“洋节”相对而言丰富多彩,更多表现为多样性的集体活动。我们传统节日的某些习俗也应当有所改变,除了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样的简单形式之外,具有新意的文化活动应当成为节日的主潮。

商业性。这是洋节的显著特点,圣诞节之所以走遍全球,与它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商业操作模式有关,商家的推波助澜,强烈地刺激了市民参与的欲望。有人反对传统节日的商业化,但恰恰是商业化的激素对保留和培育传统节俗文化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西方节日的操作模式,挖掘适合当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观念、新精神、新文化。把现代元素注入到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中来,重建传统节日文化的符号体系,使其能够直白地表达对亲人、家国的怀念、热爱之情,而又不显得“老套”。许多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的节日仪式需要与时俱进,丰富庆祝方式,使其不但体现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而且能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节日文化的内涵。但商业化操作必须谨记“过犹不及”,过度商业化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尤其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内涵的传承也会有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眼下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热衷洋节日,并不能说明他们热衷西化,他们视洋节日为一个可以放松神经和联络感情的“节”,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一次岁末年终的集体狂欢,并没有赋予了太多西方节日的真正意义,诸如信仰、习惯等等。不少年轻人对洋节日的投入还是盲从的,随着我国对外日趋开放,交流日趋增强,圣诞节等一类洋节日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一种补充和活力,人们将会更理智地接受它。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在诸多“洋节”的冲击下,我们该如何发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融合并重焕活力?

仲富兰教授:在“洋节日”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节日确实受到了许多冲击,但是,也要看到,传统节日在我国也在延续和不断深化,关键是要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不断地阐释和传播。以端午节为例,历史上它有许多传说,尽管传说只能是传说,但中国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主要是每年的五月,春夏之交,天气渐暖,也是各种细菌、邪毒、疫情最为活跃的时期,人们在这个时期也容易滋生和感染病毒,在古代社会,人们只能将其认为是“恶月”、“毒月”,于是,古人需用兰草汤沐浴,以驱邪避恶。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民间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椹,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所以端午节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端午节的本质意义实在是为拯救一个伟大的生命的努力,端午竞舟也好,龙舟竞渡也罢,它所宣示的意义在于:这是一场打捞生命、拯救生命的战斗。人们当然知道古人早已作古,鲜活的生命早已不在,但作为具有民族的想象力和饱含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仪式,龙舟竞渡与民间裹粽食粽的活动却延续到今天,而且用这个节日的仪式和形式,向后人昭示: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万众一心地拯救生命的努力,生命救助是全民关注的头等大事。因此,端午节又是一个人际关爱、维护生命尊严的节日。这些文化内涵应该得到传播与张扬。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谈到了风俗,曾有位网友说:中国自古就是个尚“礼”的国家,各种典礼和仪式都是组成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提倡重新举办大规模的典礼来宣传传统节日,但没有了先人最朴素的崇拜感和庄严感,传统节日就很容易变淡、变味了,请问您认为如何在扬弃中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呢?

仲富兰教授: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按今天的科技尺度来衡量,很多节日习俗仍然较具合理性,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既要用历史的观点去梳理传统节日的脉络,更要用现实的眼光去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做到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文化的传承总是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因此,我们应遵循活态保护的原则,保存好那些由远古发展而来、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风俗,记录好形态丰富、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调整、改良与创新,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亮点与特色,寻找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的接合点,从而使传统节日更加适合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审美趣味。最重要的是,更新理念,探索对传统节日进行产业运作的新途径。

一是要增强传统节日的娱乐性与公共性。传统节日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静的,局限于家庭或家族内部,即便是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舞狮,人们的心情也总是欣赏为主,缺乏一种“狂欢精神”。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身心俱疲,人们往往需要释放自己。所以,倡导传统节日,应结合当代人的生活特征,增添一些娱乐元素。可以举办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各种灯会、游园会、音乐会、露天舞会、文化庙会甚至情侣篝火晚会,增添节日的魅力。还可以将节日活动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破家庭的限制,举办各种公共文艺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互动。

二是要构建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体系。鉴于目前上海城市中大部分人对于民俗文化保护的价值、意义以及性质、特点都还不是很清楚的现实,积极开展各种有关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尝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优秀节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教师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民俗文化教材,让中小学生从小就能接受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民俗文化保护方面的教育,养成民俗文化资源保护的自觉意识。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围绕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开办各种形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保护的培训班和研讨班,以提高上海城市民俗文化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游戏、电视卡通等,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素材创作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节日文化产品,增强传统节日对青少年的感染力。

三是要对传统节日进行成功的“包装”。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对传统节日进行产业运作的新途径。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鼓励开发商选取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加以包装,推动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上海城市媒体手段多样,宣传渠道畅通的特点,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民众中开展广泛的民俗文化保护宣传,提高人们对于民俗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应当尽力依靠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报刊报道、影视制作、网络信息、书文出版等等,来普及民俗文化保护知识,增强人们对于民俗文化保护的热情与兴趣。在进行“包装”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文化记忆的逻辑性,让传统节日更具有文化内涵,让节日的行为程序更加合情合理,从而激发参与者的文化认同,让人们在享受、消费民间节庆文化艺术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启迪、得到教益、感到放松。


民俗博客(310)图文(93)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也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但现在去商场看看那包装的精美的昂贵的礼盒,会觉得完全变味了。古老的文化完全成了商人赚钱的借口?现存传统文化大多被过度商业化了您是如何看待此现象?

仲富兰教授:我觉得还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创新。这方面有以下几点可以注意:

一是努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两个结合。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按今天的科技尺度来衡量,很多节日习俗仍然较具合理性,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既要用历史的观点去梳理传统节日的脉络,更要用现实的眼光去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做到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文化的传承总是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因此,我们应遵循活态保护的原则,保存好那些由远古发展而来、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风俗,记录好形态丰富、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调整、改良与创新,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亮点与特色,寻找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的接合点,从而使传统节日更加适合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审美趣味。

二是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和文化内涵。在复兴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文化潮流,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远影响,使传统节日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既遵循文化记忆的逻辑性又符合文化美学和社会教育学的原则,让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立足文化创新,让传统节日资源转变为当代上海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今时代,立足文化创新,创新传统节日的思想内涵,就是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化,让传统观念丰富现代观念,让传统精神茁壮现代精神。应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作用,让电话、网络、短信成为人们互相庆贺、表达祝愿的新载体,促进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构筑起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使传统节日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让古老的中华节日文化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放射出愈益璀璨的光彩。 

中国文物网记者 尉露

原载:http://www./news/detail/201206/25/166018.shtml 


仲富兰

        2012626日于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