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曰:怔忡起于何因?

 suoban 2012-07-22

问曰:怔忡起于何因?

 (2012-07-20 10:44:37)
标签: 

怔忡

 

起于何因

 

杂谈

分类: 病脉证治

问曰:怔忡起于何因?

 

答曰:此心阳不足,为阴邪所干也。夫心者,神之主也,心君气

足,则百魅潜踪,心君气衰,则群阴并起。今病人心内怔忡,怔忡者,

不安之象也。阳虚之人,心阳日亏,易为阴邪所侮,上侮故心不安,

觉有忡之者,忡乃自下而上之谓,明明阴邪自下而上为殃,非大补心

阳不可,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再重加附子。亦有水停心下而作悸者,

悸亦心动不安之貌,与怔忡相同,怔忡重在心阳不足,悸则重在水停

心下,必有水声为据。水停甚者,心下痛峻,仲景主以十枣汤,悸而

不痛,芩桂术甘汤,悸而兼喘咳者,小青龙汤。芩桂术甘汤见阳虚门。

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一两白芍六钱龙骨四钱牡蛎四钱

甘草二钱生姜五钱大枣六枚附子四钱

十枣汤

芫花二钱甘遂一钱大戟一钱大枣十枚

小青龙汤

麻黄六钱白芍六钱细辛六钱干姜六钱

甘草六钱桂枝六钱半夏半升五味半升

用药意解

按桂枝龙骨牡蛎汤一方,乃调和阴阳,交通上下之方也。夫此方

乃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耳。桂枝本方,乃调和阴阳之第一方,凡气血

不调之人,外感易生,内伤亦易生,仲景立此方内外通治,不专重在

发汗一节也。果有外邪伤及太阳营、卫,闭其气、血外出之机,遏郁

而为热为疼,取此方协和阴阳,鼓动运行之机,俾外入者,仍从外出,

故一汗而病可立解。若无外邪,而用桂枝汤,必不出汗,何也?气机

原未闭塞,血液畅流,何汗之有?此方本意,非专为太阳而设,实为

阴阳不调而设,要知阴阳调和之人,六邪不侵,七情不损。阳不调之

人,必有阳不调之实据,以辨阳虚法辨之;阴不调之人,必有阴不调

医理真传卷四·115·

之实据,以辨阴虚法辨之。阳不调之人,用此方,桂、甘、姜、枣宜

重,稍加白芍以敛阴;阴不调之人,芍药、甘、枣宜重以调阴,少加

桂以宣阳。阴阳两不足之人,分两平用,彼此不偏,此立法之苦心,

亦变通之道。如大、小建中与此方,皆桂枝汤之变局也。识得阴阳至

理者,始信余非妄说也。今加龙、牡二物,又加附子,以治怔忡,取

龙、牡有情之物,龙禀阳之灵,牡禀阴之灵,二物合而为一,取阴、

阳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壮君火也。君火壮而阴邪立消,

怔忡自然不作矣。此方功用最多,治遗精更妙,世人谓龙、牡濇精,

失二物之性,并失立方之意也。

按十枣汤一方,乃决堤行水第一方也。本方原因风寒伤及太阳之

气,太阳主寒水,气机闭塞,水道不利,逆行于上,聚于心下,水火

相搏,故作疼,非五苓散可治。盖五苓之功独重在下,此刻非直决其

水,为害匪轻,故取芫花、大戟、甘遂三味苦寒辛散之品,功专泻水

行痰。又虑行之太烈而伤中。欲用甘草以守中,甘草与甘遂相反,用

之恐为害。仲景故不用甘草,而择取与甘草相同而不与甘遂相反者,

莫如大枣。大枣味甘,力能补中,用于此方,行水而不伤中,逐水而

不损正,立法苦心,真是丝丝入彀之方也。

按小青龙一方,乃发汗、行水之方也。因太阳表邪未解,以致水

气不行,聚于心下,为咳、为喘、为悸,是皆水气上逆之咎也。今得

麻、桂、细辛,发太阳之表,行少阴之水,(甘)〔干〕姜、半夏、五

味,降上逆之水下行,甘草补土,白芍敛阴,最为妥切。此方重在解

表,表解而水自不聚,以龙名汤。是取麻黄轻清发汗行水,如龙之得

雨水而飞腾变化莫测也。岂果若龙哉?

 

【阐释】此段所论,都属心脏病。怔忡不安为心阳虚,宜治以桂枝龙牡加附

子汤,以大补心阳。心悸不安则有三种情况,由于水停心下而痛剧者,宜治以十

枣汤;悸而不痛者,宜治以苓桂术甘汤;悸而兼喘咳者,多由外感表不解,故宜

治以小青龙汤。郑氏对此数症之病因病理及处方、用药之深义,均有精辟的解说,

发人深省,尤其论桂枝汤调和阴阳之用法及变通之道,诚如所云,须识得阴阳至

理,始信其言之不谬。笔者每用桂枝加龙、牡、附子汤以治心虚怔忡,遗精及失

眠等病,常获得显著疗效。又曾治一冯姓病人,腹大如鼓,能听见水响,用峻剂

郑钦安医书阐释·116·

十枣汤,一服而解大小便半桶,腹鼓胀顿失,继以独参汤善其后。至小青龙汤,

系麻桂合方后的加减方,应用颇广,除治此病外,又能治咳嗽、哮喘、痰饮诸病。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