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最好的排水系统在赣州”,但是古人留下的

 凤凰山居士 2012-07-22

一场场大暴雨考验着我们的城市,可是又有多少城市经受住不内涝的考验?要不,就是“水漫金山”;要不,就成了“威尼斯”。内涝,似乎成为当今现代城市的夏季流行病,它不仅困扰着城市发展,也深深针刺着城市的民生之痛。

当今,城市还有不有不内涝的城市?过去城市出现内涝,我们的评论家们总是说,德国的排水系统如何如何地好,日本人的水务工作做得如何如何地好。其实,在中国也有排水系统做得好,且不内涝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江西的赣州。

714日《中国青年报》是这样描写的: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这个城市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而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连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最好的城市排水系统在赣州,但却是古人留下的。”这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命题,却耐人寻味的。在那场洪峰到来时,有网友把赣州的古代排水系统和古城墙粘贴在网上,于是有人跟帖问道:“这究竟是古代城市管理者的余荫,还是今人借助高科技的伟力?”而发贴者却感叹说:“如果‘唱凯堤’有赣州城墙一半坚固也不至于决堤啊!”这句话不仅仅是耐人寻味,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深思。那些按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标准修建的大堤,可总是为何被几年一遇的洪水冲垮呢?

在赣州留下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与志书上记载基本一致。这个工程建于900年以前。不是说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吗?怎么现代人就造不出如此好的排水系统?难道是古人要比现代人聪明?当然不是,900年前,没有飞机大炮,没有卫星上天、没有“火车在地下跑”(地铁),由此,可见聪明人还是现代人。能造地铁,按理造不内涝排水系统也是没问题的,但偏偏出问题。建排水系统出问题,应是因为现代人“聪明过头”了,假如一个工程像赣州的排水系统那样,建一次用900多年,官员还有“政绩工程”可建吗?那些城市的马路今年建,明年又修,才能增加GDP,甚至可从中捞一把。南京市耗资5000多万新建一年半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4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有趣的是被市民称为“桥粘粘”的,还获得“2009年南京市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091215日《南京晨报》)。这个“聪明”不知是不是偷工减料、中饱私囊?要不,就不会有如此流行语:“要想富,上项目”,“要来钱,搞基建”!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古人留下给赣州的排水系统,确实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当今一些官员搞工程建设不是功在千秋,利在子孙,而是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缺失的是刘彝的那种科学和实干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