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牛的水利工程

 驴游记 2021-05-06

       牛不牛,一定要留予后人评说。如果说世界上有一座水利工程能够被称得上最牛,都江堰当仁不让,这个说法可不是吹牛。都江堰已经使用了2260多年,与其大致同时期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此乃牛也。都江堰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无坝引水,与自然融为一体,不破坏环境,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此乃牛也。都江堰把旱涝灾害严重的成都平原造就成了天府之国,使之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从而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此乃牛也。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世界文化遗产,水利工程类的世界遗产大多是已废弃的古水渠、古水槽等,而堰坝类世界遗产仅此一项,此乃牛也。都江堰当之无愧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牛的一项水利工程。

       所以如果去四川,不去看看都江堰,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我这已是第二次去都江堰了,上次有些匆匆,加上地震后很多景点封闭,玩得很不彻底,这次游玩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有些匆匆,细细品味都江堰,还是要准备半天为好。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水利史上伟大的工程,也是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李冰父子估计怎么也没想到,当年他们捣鼓出来的这个都江堰,从秦灭六国用到了公元2016年,从火药都没发明用到了iphone7,更牛的就是在2200多年后,这里不仅依然还是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成为了吸引千万游客的旅游景点,更能给当地政府带来一笔可观的旅游收入。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初次来到成都,来到都江堰市,这是两个不容错过的景点,而相对青城山,个人觉得都江堰的可观性更大,这里承载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加悠久的历史。

 来到四川,真的不应该错过都江堰,这里的风景说不上瑰丽,山河算不上壮美,但这里有一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人民2200多年,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座水利工程能用两千多年,绝对称得上伟大,仅用了50多年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如今正面临着炸与不炸的争论,刚刚落成的三峡大坝已经饱受诟病,而都江堰,2200多年后,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你说牛不牛。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里是景区的正门。

 喷水池里有四根卧铁的复制品,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卧铁是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

 都江堰景区甚至都江堰市都是遍植银杏,而这棵高6.3米的银杏,传说是后汉张松所植,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957年从张松故里移植至此。

 从正门进入后,第一景点就是伏龙观了,伏龙观建在离堆北端,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

 景区里看到的第一座小山就是离堆了,离堆其实不是山,是李冰开凿宝瓶口时凿出来的石料。

 离堆公园的石象与银杏树。

 1974年在都江堰挖出来的高2.9米高的李冰石像。李冰是山西人,秦昭襄王末年时为蜀郡守,相当于省委书记、省长这么大的官了,可他不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拿把长锸,戴顶草帽,一年到头在山野间探寻,跑到岷江出山口处凿山引水,折腾了八年,建成都江堰,后来还不过瘾,又在今天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还修索桥,开盐井等,把几千年的活都干完了,成都平原从此成了“天府之国”,“少不入川”成了警示年轻人的一句话,所以李冰几千年后还被尊称为“川主”。

 川西第一奇功,其实川西这个概念太小,古代蜀地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都江堰的建成完全改变了蜀地的历史,使之成为“天府之国”,成为中国的粮仓,这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从离堆右边下去,可以先看宝瓶口,现在看来打穿这么一座山,炸药炸,挖掘机挖,几天足矣,但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末年,火药还未发明,李冰带着当地百姓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才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使岷江水从这里分流向东边,从此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东边的良田也不再干旱。

 都江堰不仅灌溉了2200多年,也灌溉了上千万亩土地,造就了中国的“天府之国”,夸它牛,怎么都不为过。

 宝瓶口,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飞沙堰,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鱼嘴是都江堰分水的核心部位,从飞沙堰到鱼嘴有一定的路程,有电瓶车10元,走路在10分钟左右,岷江水在这里被科学的四六分,枯水季节则窄而深的内江得到六分水,洪水季节则宽而浅外江分流掉六分水,根据水量多少自动调节,保证了成都平原旱涝保收。两千多年了,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李冰的智慧。

 宝瓶口、飞沙堰、鱼嘴,都江堰的三大主要构造都看完了,别急,都江堰景区刚刚看了一半,从安澜桥前往岷江东面,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史书证明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就是说,从始建至今这座桥也有2000多年历史了。

 安澜索桥的对面是堰功堂,居然还是宝莲灯的发源地,里面貌似卖东西的比较多,轻轻掠过。

 一定要爬到秦堰楼,这是都江堰的制高点,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俯瞰都江堰全景,再一次看清楚这项2200多年的水利工程有多么的牛,几千年间,比都江堰宏伟的工程多如牛毛,但作用能够超过都江堰的,真的不算太多,李冰成为千年来民选的“川主”当之无愧。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有二王庙,纪念李冰极其子二郎的庙宇,为何不叫二李庙,估计是因为李冰是川人心中地位很高的原因,08年地震时二王庙九成损毁,所以我第一次去都江堰时没能去成二王庙,直到2011年4月,二王庙才重新对外开放。

 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李冰总结出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今天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深淘滩,低作堰”在都江堰很常见,这六个字正是成就都江堰的精髓所在。

 饮水思源,千古水利工程的缔造者李冰父子,受得起这么一座宏伟寺庙的供奉。

 还有3410年历史的殷商时代古树,据说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珍贵树木。

 512地震遗迹得到了刻石保留,这也是一段历史,后人也会铭记。

 从岷江东面的松茂古道回景区正门很远,由于预定好了车票,时间比较紧张,我基本上在这条古道上一路小跑。

 路遇马王殿,没有时间进去,也不知道供奉的是哪匹马。

 临出侧门时,看到一排屋顶很有意境,可惜这场景,该有着小雨的相伴,满地的落叶,如果再有一位长胡子的道人拾阶而上就完美了。

 从侧门出来,背后的玉垒山青山苍翠,一项伟大的工程就蕴藏在这并不高大的山脚下。

 都江堰外有古城,如果时间允许,在这里吃吃小吃,逛逛特色小店,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可惜我这次又匆匆了。

 南桥,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清光绪四年年(公元1878年),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后几经兴废,1958年重建定名为“南桥”。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工程,包括长城、京杭大运河、故宫等等,但它们的建造都是为了皇权,而李冰的都江堰,造福的是一方百姓,正是有了都江堰,成都平原才能称得上“天府之国”,后人才会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箴言,正是有了都江堰,诸葛亮、刘备才能成就他们的雄才大略,李白、杜甫才能展现他们的川行华章。评价都江堰,怎么都不为过,因为它是史上最牛的水利工程,供奉李冰父子,如何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是巴蜀人民心中永远的川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