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座山雕”被剿灭的真实情形

 数字人生6688 2012-07-24
“座山雕”被剿灭的真实情形

    “座山雕”的另一个生活原­型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生于清朝末年。他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伐木为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

张乐山老谋深算,诡计多端,在匪徒中颇有声望,内部人称“三爷”,外部则因其极度凶残,有枪法绝、眼绝和腿绝三绝,且靠山为王,而畏称其为“座山雕”。当年,张作霖和日军都曾想消灭他,但都没成功。日本投降后,他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我剿匪部队进驻牡丹江­地区后,曾对这股土匪进行多次围剿,消灭了他的大部分人马,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当时,张乐山带着残匪隐蔽在深山老林里,一心等着国民党大军到来,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我干部,继续作恶。

“座山雕”被剿灭的过程,其实与小说《林海雪原­》、京剧《智取威虎山》所描绘的并不一样,真实的情形是:19471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处开拔。他们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样子像是伐木工人。杨子荣先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开始没人搭理。后来,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他先从屋里拿出一把锯、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

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儿,仅有的一点儿苞米面也吃完了,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担心情况是不是有什么变化。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这两人先是用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来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张乐山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此时若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张乐山的老巢——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张乐山。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这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是“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和其他战士分别记了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