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西滩 82(2)、东滩 82、崇明 (2012年7月24日) 许树人 一零十月岛中游, 湿地滩村足迹稠; 弥望莽原连水际, 沿途别墅赛高楼。 郊游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也熟悉了,女儿又想带我们到郊区看看……网见《沁园春·晨读崇明岛》:切近朝暾,抬眼崇明,穿越隧桥。是神龙摆尾,蟠胸漫漫,风云际会,牵手滔滔。东海瀛洲,长江门户,独领沉浮交颈潮。吾来也,凭流连纵目,溯远寻遨。 蒹葭满岸风骚,怎阅尽烟波与咆哮。那一江迢递,千秋凝聚,沧桑几度,浪里煎熬。不舍含弘,方成正果,亘古渊源不可抛。晨光曲,正东方晓角,盛世洪涛。 觉得江风岛景甚好,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的清晨,女婿女儿就先开车去了北边的崇明……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它三面临江,东南濒东海,西、南分别与江苏常熟、太仓、上海市嘉定、宝山、川沙、南汇等县隔江相望,东、北分别与江苏启东、海门市一衣带水。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 唐神龙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于西沙,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崇明岛”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人们见其气势壮观,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 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但这个仙岛没有稳固下来,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据说是由柳洪平创建的。 崇明岛水洁风清,到处都有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风光。早在明清两代,岛上就有“金鳌镜影”、“吉贝连云”、“玉宇机声”等瀛洲八景。如今,崇明岛风光更加旖旎。清晨,登上大堤东端,欣赏东海日出,不减泰岱奇观;傍晚,立于大堤西侧,饱览长河落日,耳听归舟晚唱,令人心旷神怡。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鳌山、寿安寺、孔庙、唐一岑墓、明潭、郑成功血战清兵的古战场等遗址;有面积达5400多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东平林场。 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海滩芦苇成林,可称其为“环岛绿色长城”。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湿地管理方为了让游客更接近大自然,已经在湿地里建起一条2公里长的木栈桥,游客们可通过栈桥徜徉于芦苇和丛林之中。 于是,西滩湿地公园便成了这次旅游的首选。 出了市区,不一会儿,就是一个长长的隧道,接着又通过绵延几公里的长桥…… 横跨长兴岛和崇明岛的上海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该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轨合建斜拉桥,其桥面预留了轨道空间,将来有条件开通城市轨道交通。 崇明长江大桥主跨超过东海大桥。作为一项投资超百亿、使用超百年的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创造了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纪录。 为满足长江口黄金水道的最大通航需要,连接崇明岛和长兴岛的大桥主通航孔跨径达到730米,这一标准超过了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大桥,比东海大桥主通航孔还大300多米,在国内仅次于苏通大桥和香港的昂船洲大桥,在世界上位居第五。据介绍,这一跨度能满足规模3万吨的集装箱货轮及5万吨的散装货轮的双向通航要求。 长江大桥跨江段10公里,全桥长16.5公里,其设计方案为技术成熟的斜拉桥桥型,按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不过,这座长江大桥的主塔造型不同于杨浦大桥的倒Y型,也不同于徐浦大桥的A字型,更不同于南浦大桥的H型,而是形如“人”字,平直的桥面从腰际穿过。因此,作为“长江门户第一桥”,秀丽而大气的景观将是上海长江大桥的特色之一。 长江大桥于2009年10月31日通车。远看它恰像一条彩带,将崇明岛和长兴岛连为一体。 在车上,看着道路两旁无边无际的银光闪闪的大水,我原以为是海了,后来才知道,其实那还是长江!建筑雄伟,有《过长江隧桥》诗赞之曰:龙潜深隧布迷宫,凤御长风架彩虹;天堑通途连海上;崇明展翅立寰中。 上了岛,汽车由东向西行进。这时候,扑入视野的是一色的独家小楼,像别墅似的。真感叹这清闲幽静的岛上是得天独厚的地方……有诗盛赞曰:东海瀛洲野趣浓,长江门户尽香风。满坡芳草呈新绿,遍野奇花放翠红。径曲林深听百鹭,柳垂杉秀看啼莺。犹如身在桃源里,如画如诗醉梦中。(《七律·游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新韵)》)。这,无形中成了我们旅游的参阅! 汽车直行几十分钟之后,就到了西滩…… 开窗察看,沿着路边有一个个的橘子园,树上挂满了累累的黄果,几乎是伸手可得。只觉得路上行人有些稀少,周围显得是异常的安静。 有一首《海岛掠影》也印证了我的观察:一滩鸥鹭跃蒹葭,满地柑桔坠树丫;农舍高低依净土,乡风浓郁醉人家。 停车场外倒是有人招呼,付款后,车在一个挺大的空地上停下来,人就可以步行进入园区,倒是都免去了门票。 湿地里,弥望的是横竖都没有际涯的芦苇,满眼的青绿苍翠。 真是像《游西沙湿地》中写的那样:西风猎猎荡潮汐,落日殷殷染芦荻;飞絮撩人行不尽,几枝残苇已稀奇……上午时候,游人不断,景象更是诱人! 走的路,都是人工铺设的木桥或者叫做栈道,两边的地面上,随处可以看到的是自由横行的大大小小的螃蟹……引得三五成群的人指指点点、围观欢笑…… 我们也耐不住诱惑,就跳向一块无水的高地,在草丛中寻觅追捉着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横行者。不大功夫就逮了十几只,一同装在塑料袋里,算是意外的收获…… 栈道也四通八达,不远处还有一座供了望的高台。我们顺梯子登上顶层,视野更加开阔,四顾茫茫,但仍然望不到边…… 足迹所至,在不同的景点上,女儿都给我俩摄了影,以资留念。后来有空的时候,我曾一一题诗说明: (1)崇明西野绿茵茵,栈道毗连多赏民;曲径通幽天际远,不登高处莫瞻人。 (2)湿地弥望无际垠,木楼层顶悦游人;谁知江水入洋处,浪涌波翻碧似茵。 (3)天水毗连大地菁,黄沙绿树两分明;谁知闹市申城外,沼泽平途多蟹行。 (4)地质公园大有边,湿沙漫漫桔团鲜;小楼座座丛林里,时惑琼楼落九天。 从西滩游罢出来,在路边农家小院的餐厅里吃了点饭。不知是人多忙不过来,还是水平有限,他们的饭和有些菜都不太熟。不过,荒郊野外,人跑累啦,只好将就着吃了…… 饭后,到附近一处不大的农贸市场上转转,觉得物产倒十分新鲜。于是,买点儿芋头、橘子和甜到梢等,就折返离开。 东行几十分钟,又在东滩景点的外边略停了停。 东滩有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总面积326.2平方公里。2005年8月9日,崇明东滩鸟类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在风车发电的杆子前,还有售票楼的盆花边,分别照了几张相,之后题写的两首诗,就接着发在下面: (5)东滩圈似公林苑,绿野无涯接碧天;风电设施排耸立,或疑鹅玉簇天边。 (6)东滩入口博花宫,曲径池桥遥相通;芳华争姸齐相放,时花楼外乐融融。 小镇的街口上,也有不少小贩。见当地的西瓜颇多,价格比市里便宜,也还新鲜,就顺便买了几个,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加上西滩买的几样农产品,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 来家的路上,心情愉快,轻车欢歌…… 有词《踏莎行·崇明岛夜忆 》赞江岛晚景也很美丽,就借其结尾抒怀吧!浓绿汀洲,鸳鸯曾踏,影踪却是寻常鸭。荡舟三度惹闲情,蒹葭丛里身多狎。 夜月空明,残思在榻,从来往事休开匣。新鸾难解梦流连,醒时更被神昏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