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好书脱颖而出(读书管见)

 棋中王 2012-07-24

  近日,有报道提出,当前的文学阅读越来越呈现浅俗化的趋向,典型的表现是缺乏人文气息与人性温度的作品大行其道,轻松化、娱乐化日渐被抬到过分的高位,作者继而提到:“缺乏阅读是可悲的,缺乏优质阅读则更可怕。因为在质量不高甚至恶劣的阅读中,不仅无德性,反而包含着对德性的伤害。”

  确实,我们不仅需要阅读,更需要优质阅读。优质阅读能够更好地涵养我们的心灵、丰盈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原本宝贵的阅读时间趋于超值。然而,影响优质阅读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读物,没有优质读物作为支撑,优质阅读就无从谈起。

  什么样的读物可称之为优质读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比较好评判的是过去的一些作品,那些经过了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曾经激起一代乃至多代人的内心共鸣,历久弥新,光辉熠熠,其“质”为多数人所认同。相对较难评判的,是时下的种种读物。我们置身的这个时代,是信息空前丰富、文化出版无比繁荣的时代,但是,一方面,商业化逐利写作、出版与一些庸俗阅读风气的相互“激荡”,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质读物的顺畅诞生;另一方面,纷繁芜杂的信息也增加了人们辨识优质读物的难度。此种情况下,即便有优质读物幸运降生,也很有可能面临“寂寞开无主”的窘况,甚至遭遇寂灭的命运。

  倡导优质阅读,固然离不开对历史经典的继承,但更需要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优质读物囊括进来、流传下去。慧眼识辨与充分阅读我们这个时代的优质读物,可避免我们与时代优秀文化成果失之交臂,可避免优质读物因“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惨遭沙尘蒙蔽,当然,也可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更多优质读物生于当下、长于当下。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似乎缺乏对当今优质读物的遴选机制。虽然如今的市场并不缺少对新近出版物的推介,种种图书排行榜充斥于书店、媒体及网络,然而,透过这些莫衷一是的排行榜,我们隐隐窥见炒作的影子、嗅到铜臭的味道,这使得有些原本可行的优质读物遴选渠道,面临信任危机,也助长庸俗阅读的日趋泛滥。

  究竟如何建立起当今优质读物的权威、公正的遴选机制?这个问题,还得交给读者、交给社会、交给时间来回答。不过,在我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