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90后的情感区分

 陈良敏 2012-07-25
     情感细胞是人类享受生活的添加剂,人体不可分割的主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是呀,情感是人类道德和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情感有存在,人娄将面临行尸走肉、枯燥无味的局面。人有了情感,才能去爱和获得爱的机会!同时情感也是道德的核心。一个人有了情感,才能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这样才能向人生旅途上踏步,去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
   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人生旅途的终点并不是人们所向往的,沿途风景的含金量更胜一筹。但是又有多少人去认真了解过自己的情感和用欣赏的眼光去品尝沿途迷人的风呢?我想80、90后的人们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现在80、90后的情感区分是我们工作之余谈论的话题.
   我有一晚看亚运会的时候,有一个解说员说了这样的的一句话:“90后的人比较自我。”当时我听了之后,觉得说得很现实,也直接。90后出现比较“自我”的现象,主要是对自我了解不够吧。
   我想很多的人都看过成龙的一部影片《我是谁》,里面的几句对白是:“我是谁、我是谁”反复的问自己。这说明了他想找回自我,认识自己,然后了解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这是很多人反复自诘的老问题。虽然每个人都可通过镜中的影象看到自己的容貌,尽管他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与过去,对于真正的“自己”,很多人未必都能真正的明白,故而仍旧要问“我是谁”?我究竟是殿堂中的巨人,抑或是封闭自惑的庸碌之辈?我究竟是傲立于天地的大丈夫,还是像在荒野迷途的小孩般内心充满了恐慌?我们当然不愿见到自己如此窝囊,但惟恐现实就是这样。然而,我们仍可寻回自己所期冀的目标,那些怀着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灵性将会在奋进坚持中获得洗涤,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求生的人,顾盼于镜子的影象时,定能见到自己的真貌。
   我想80后的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一面镜子了,他们参加了工作、经过了社会竞争的洗礼,已经或多或少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逐渐认识了自己,学到了交际的方式方法,获得了为人的艺术,相应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人的艺术在人脉营销的时代,是占有相当重的地位。我记得陈安之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分靠能力,七分靠人脉。”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提升为人的艺术。为人艺术绝非粉饰的装饰品,它是点燃智慧之火的作品,将获得自由发挥的技巧。为人艺术联系个人心灵、精神的坦然开拓,能更加深心灵的深度与广度。各种不同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均系朝向此坦途的迈进。为人艺术之目的并非单单人脉交际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人们之心智、思想与意志,激发潜能,以适应竞争白热化的朝代。那些哲学家即使有了高深的技巧和理论,亦不意味着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断地进步与心灵反应的发展之中间阶段罢了。完美是无法以外貌、形式来求的,而是由人类内心心灵深处散发而出。为人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交际本身,它深入一更广阔的世界,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起,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均得以实现。 由上可知,为人艺术之过程是由现实生活中而来的,现实的生活便是真。
   我经常与给我的团队成员说:要不断的检讨,吸收别人的经验。要吸收有用的技术理念,加上自己的专长,从而增强实战能力,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探求和创造真正属自己的风格。当你学会了检讨,吸收了别人的特点,你所得到的成功,是不属于别人,而应当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并使你能有实战中发挥出最佳状态,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也经常与他们谈论“道”的哲学。
   80后的人们也知道什么是道“吧?”海纳百川是出自于道学。“道”的海纳百川是以顺、谦、虚、静为基础的。这些在很多时候都可用一个字表达出来:“空”。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或与之相反的。一个人必须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否则是无法进步的,必须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甚至忘掉原先所学的技巧。让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一切自会开敞出现,移动时如流水,静止时如镜子,反映恰似回声一般。心灵的偏狭意味着心灵的冻结,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我一直认为,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这样的人是聪明的,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这人是快乐的。在“战火纷飞”房地产行业里,我们不得不去学习新的理念,进行市场“抢夺战”。自我的经验也要不断检讨。在房地产营销行业6年以来,从别人、自己的经验中提升自己,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将自己处于空杯的位置上,你低调为人,高调做事,这样自己的实战能力提升很快,也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我想“空杯”的法则被很多人尊崇。
   我经常在团队说“空杯”故事;有一位教授遇到人生困惑的事情,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时,他就去找了一位请教。希望从中获益。他找到禅师将自己面临的困境说了一遍,然后禅师给教授拿来了一个杯子。禅师把教授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而后仍继续倒茶"。 "教授看到茶里的茶溢出来了,忍不住说:'茶杯满了,不要再倒了'"。 "'就像这个杯子一样'禅师说;'你充满了你自己的意见和理论。除非你先空出你的杯子来,否则我怎么教你禅呢'。" "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空杯的状态,才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绩效。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所以我一直强调,房地产销售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靠运气。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销售的精华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销售原理的核心就是检讨,也就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然性。要从检讨中创造机会。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因为很多人经历过失败,但是没有用心去检讨、总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有区分的,所以检讨才是成功之母。”这些道理90后的人们应该学习一下,少一些“自我”。
   “自我”是90后的风格。90后的人们有梦想,但是缺少拼劲,坚持在他们的字典里还没怎么体现出来。和90后的人们在一起,感觉很轻松,没有压力,能找回年轻有自我。
   但是他们江湖阅历浅薄,单纯得让人不放心,缺少了一些防备心里、这样一来给那些所谓的“需要拿别人包里面的资源去换取金钱的人提供了机会成了捕杀的猎物。他们不懂得知识和积累、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缺少学习的心态。走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的旅途,将会实现在大学时代所勾画出来的蓝图,他们不知道有时环境需要人们去适应。
   他们不知道某些知识是局限于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是由积累结论而来,而求知是一永不停止的动作。学习并非知识之积累,而是一求知的行为,是无止境的。 一个不熟练的人是很难做到灵活自如地表达自我的。
   我想在求学的学子们都明白这个规律;在大学里面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的工作中用得上多少呢?所以每一届大学毕业生出来将面临找工作困惑混乱的局面,主要是缺少实战经验。但是现实的用人体制的改革,文凭是我们在职场上的敲门砖,是在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证。所以大学校园是我们一般的人要进去的,我也经常与我的校友会的同学们交流,大学教会了我们什么?我们都共同点:“提升了综合素质、综合管理能力,让文化内涵上升到另外一个阶段、起点更高,机会更多,但要在现实主义竞争机制的洗礼之间方可成长。”我在笑他们:“那我们不是又要在第二所大学毕业论文哟?”“什么大学?”“社大呀!”是呀,在当今物质的条件反射下,生活节奏加快,但是教会我们实战的本领。
   90后的人们生活在高科技、网络时代,条件优越的力量下、他们的世界观里;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互理解的心态、换位思考的理念、互帮互助的美德等的资源短缺。我经常与我身边90后的人们说“做事3分钟的热度,将是摧残你们的生命。”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缺少了实干精神。在这个脆弱的感情时代,看不到他们做事坚持的影子。我经常笑他们:“你们可以做安徒生的学生了。如果你的想和做相融合,为自己的理想迈步,在逆境中付诸行动,向水手一样,“乘风破浪”你们将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收获。”这也是考验你们的节制能力。
   90后的人们节制能力略差一点,控制情绪的艺术少了一点,给人们的安全参数低了一些。他们遇到一些需要冷思考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他们所谓的智商去衡量和分析。这时“冲动”将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忽略不计事态的轻重缓急,将会把自我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给人的印象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会给人制造“危险”,没有安全感。其实他们应该多去想想人和水的关系。90后的朋友们,你们知道水的物性吗?
  水具有五种特性: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 
  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有时它的力量足以轻易推动巨石。因此一个镇静如水的人,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内在力量,对付一位嚣张自负的挑战者。
  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当我们心灵宁静时,我们的思想是最清朗的,并且能够极好的自我控制。 
  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它流过篱笆、流过基底而毫无褪色。它永不分离,没有分裂结帮的派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上流动。 
  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一个充满恐惧、惊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极有可能会沉没;而一个平静的人在水中则可能因水的托力而上浮,正如现实中,如果人们彼此抗争、敌视,那么他们将会旋入无底地冲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渊之中。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们,才能够彼此更适应,而更加和平地相处。 
  从其中你们就可以悟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