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遇到緊張情況腸胃就會不舒服,或者感覺腹痛。一有痛感就上廁所,大便後仍有排不凈的感覺,多次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中南海首席國醫路志正指出,這些人其實是患上了一種稱為“腸易激綜合征”的腸胃敏感症,也叫胃腸神經官能症。這種疾病在癥狀上可表現為腹痛、腹瀉、腸鳴音亢進,往往因情緒的波動而激發,是十分常見的胃腸功能性疾病。學生、公務員、白領、知識分子等從事緊張腦力勞動的群體最容易得這種病。
其實人體的腸胃也會“過敏”,就像對花粉過敏的人聞到某些花粉花香就會噴嚏連天,腸胃也會因為一些緊張刺激而産生腹瀉的“過敏反應”。路志正介紹,他用一水一粥一湯方案,可以調養此病。 姜歸糖水:當歸15克、生姜15克、紅糖15克,加適量清水煮後飲用,適用於虛寒腹痛。 茯苓栗子小米粥:茯苓20克、栗子15克、小米50克。先將茯苓及栗子研成細末,然後置於鍋中,加水適量,和小米同煮成粥食用。 荔枝扁豆湯:荔枝10枚、扁豆30克。荔枝去殼取肉,與扁豆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即可,喝湯吃荔枝肉。在食用上方時,一定要忌酒和辛辣。 要想根治腸胃敏感,一定要調整生活節奏,保持樂觀心態。飲食上,一日三餐規律適量。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核桃炒紅糖治療老胃病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讓我們的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方便面、冷飲、催熟水果、轉基因蔬菜等等,打亂了人們本身的生活和調養節奏。於是,各種各樣的疑難病症開始出現。夏天到了,很多人都比較懶散,不喜歡做飯的人就在外面吃烤串喝啤酒什麼的,更有甚者,吃點水果就當正餐了。一次兩次無所謂,量變會引起質變,累積多了就出現大問題了——胃部開始不正常工作了。開始時胃偶爾疼一會兒,到最後不吃止痛藥就疼得站不住了。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不注意積累下的惡果。
治療慢性胃炎,最關鍵的是殺滅幽門螺桿菌,現在臨床上抗生素的濫用現象普遍存在,幽門螺桿菌耐藥性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而現代中藥研究發現,有多種中藥均對幽門螺桿菌有殺滅抑製作用,其中又以黃連為最強。黃連泡水連服治療慢性胃炎很有效,但黃連最大的問題是泡水後喝起來太苦,很多人受不了這種苦味,幸好還有其他的中藥可選擇,如甘草、蜂蜜,殺幽門螺桿菌效力雖然沒有黃連強,但是口感好,堅持服用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有兩個方子,都是家庭廚房必備的一些東西,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第一個偏方是豆腐鷄蛋殼,材料就兩種,豆腐和鷄蛋殼。我們首先取新鮮豆腐適量,洗乾淨的鷄蛋殼6克,然後將鷄蛋殼研磨至粉末狀,再拌入豆腐調拌均勻,食用即可,每日服用兩次最佳。這個偏方用鷄蛋殼是有道理的,鷄蛋殼含有豐富的纖維蛋白和鈣物質,對於中和胃酸、治療胃痛等有奇效。 第二個偏方是核桃炒紅糖。核桃要選取新鮮的,大約7個,砸去外殼取出仁,然後切碎,在砂鍋內溫火炒至淡黃色,再放入5克左右的紅糖抄拌幾下即可出鍋,趁熱吃下。每天早晨空腹吃,半小時後才能吃飯和喝水,此方子需持續用12天,中間不可中斷。 按着第二個方子吃兩天,會明顯感覺好多,繼續服用不到兩周,就會感覺自己又活力四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