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
秋qiū
我们知道,秋天是很难用一个字描述尽的。先民们在创造“秋”这个字的时候,抓住蟋蟀的习性,并在它身上大做文章。
甲骨文的“秋”,有两种形状:一种是象形字,直接画一只蟋蟀,因为秋至而蟋蟀鸣叫,借以表示庄稼成熟的秋天;另一种是在蟋蟀下方另加义符“火”,表示庄家焦黄的样子,以示秋天来了。

“秋”字演变
后来的籀文,承接甲骨文第二种形状,但将蟋蟀变成了乌龟,并另加义符“禾”,突出禾谷成熟的意思。
小篆在籀文的基础上,省去复杂的“龟”字,并将剩下的“禾”、“火”由上下结构换为左右结构。
楷体承接籀文写作“龝”,承接小篆写作“秋”。如今规范化,统一用为“秋”。其本义指庄稼成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