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沉:谈影像分类

 zzm1008图书馆 2012-07-25
萧沉:谈影像分类
2010-02-09 20:56  来源:无忌特稿 作者:  编辑:王侃
如上所引巴雷特对影像的六大分类及其解说,我个人以为基本可涵盖各种影像的性质类别。不过,就某一幅照片而言,依旧可同时兼容巴雷特所说的“描绘性/解释性/阐释性”等;由此可见,对影像的分类,我们不可能会把某一幅照片单纯归入其中的某一类就能说清楚。所以,摄影批评家对某一幅或某一组影像所进行的阐释、解读、评价,若要做到精准全面,也就不可能只将其放入单纯的某一类里加以评说,通常状况下是要将其放入两到三个类别、甚至三个以上的类别里进行评说才能讲清评透。

 

        在影像分类上,我个人也有一种分类,感觉虽不专业,也较为片面、机械、生硬,但不妨写在下边供大家参考与批判。我的分类是依据我自己开列的四个关键词所进行的,这四个关键词就是“主观/客观/心相/实相”。对这四个关键词,我采取的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法”,将各种影像分类为如下八种----[1]/主观心相;[2]/主观实相;[3]/客观心相;[4]/客观实相;[5]/主观心相+客观实相;[6]/客观心相+主观实相;[7]/主观心相+主观实相;[8]/客观心相+客观实相。


        我的这种分类立基点,依然不是从题材内容与形式上所进行的分类,而是枯燥的哲学与数学方法。在宏观概念上,我的“主观心相”类似于沙柯夫斯基的“镜子”,而“客观实相”则类似于他的“窗户”。换言之,沙柯夫斯基的“窗户与镜子”也可以称之为“纪实与纪虚”。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我的这种分类----尤其是带有“+”号的类别,当“+”号两边的“主观/客观/心相/实相”各自所占的比重在“相同或不同”时,皆会对照片的性质产生影响。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如果我的这种分类适得其反、反而把你绕迷糊了,就只当我什么也没说。谢谢无辜的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