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伟 ![]()
我是矛盾的统一体。喜欢古典、怀旧,追溯悠远的历史,和古人对话;喜欢古曲的哀愁,抹一缕心伤;用发黄的残纸,书写魏晋的线条。同样,我喜欢时尚、现代,喜欢放飞梦想,义无反顾的随性而为;喜欢摇滚和足球,在竭嘶底理和对抗中宣泄张扬;喜欢自驾,在荒无人烟的僻壤纵情率性。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矛盾始终陪伴着我——传统与现代、对立与统一、矛盾与和谐始终贯穿于我的学习和创作,在思辨、痛苦、沉寂中,我逐渐清醒、勇敢、成熟。 金泽珊 ![]() 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真正的艺术品是要带有偶然效果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在创作时,一切影响或者干扰我这种状态的多余行为,我都会尽量避免。在下笔的那一刻,顾及越少越好。我想寻求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我享受书法创作,并达到抒发性情的目的。所以在这次十届国展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准备,选择什么吉日,是在生活中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记得那件作品是在距离截稿日期还有一周时间完成的,没想到一定能获奖,但是渴望着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兴奋,但是一件感性无声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够得到认可和理解,那真的是最幸福的。。。。。。。 林邦德 就这次参加“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而言,此拟用中医处方的形式来表述我的学书理路和学术思考,以求教于诸方家及同好。 ![]() 【辨证】临池10年以上,且备相当功力者,然面目单一,习古而泥古,消化瘀结,进步郁滞,入展几率虚弱。
辛卯仲夏,全国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征稿在即。周末晨起,欣遇小雨光顾,吾性喜雨雪天气,窗外淅淅沥沥,室内檀香袅袅。关掉××,电脑古筝音乐响起,读前贤《忠经》一书,创作欲望油然而生。 作品创作风格以章草为基础,取简帛行草书、简牍、魏晋楼兰残纸等元素。作品以小字书写,用笔力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使作品拙中见巧,粗中见细。并在结体大小、字数、墨色及章 ![]() 法错落上不刻意讲究,随心所遇,注重书写性,强调自然书写状态,表现书法“原生态”。 性情书写数张选其八,左右各四拼接而成,即日快递寄出,出征本届国展上海展区。 钱玉清 古人把书法讲得太玄,今人把书法说得太神。我简单的认为书法就是把汉字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化她,也就是把她写“好看”了。当然,这种“好看”是建立在你是否具有对历史经典的解读、领悟并成功运用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经过长期的揣摩、调整、完善,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独特个性语言并为世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好看”,符合或基本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使之大众化、社会化、平常化,并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我所追求的并催生我努力把字写“好看”的理由和动力。 李建明
九届国展获奖后,网友及书界高人多有评价,褒贬各执。拨冗细品,觉得
![]() 都很中肯。我从内心真切地感谢他们,使我从不同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小楷的表现形式,或手卷,或册页,或小品,但都不符合这次国展投稿之要求。我也曾感到困惑,多蒙毛毅先生提点。若此样式,前后写了三遍,寻求疏密、庄谐之对比,在规制上,实际上还属册页之范畴。 在纸张选择上,字心采用泥金纸,旁批采用泥银纸,以求色彩上的差异,且这二种纸着墨感觉不一,徐疾有别,但都利于小楷之细部表现。 李在兵
得到获奖的消息,有激动,有兴奋,也有感慨。总结这次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必然来说,我准备充分。窃以为,江浙一带写二王行草,形美而线条不扎实;四川人写行草,线条扎实而字形不美。于是,我在锤炼字形的基础上,增多了绞转用笔,增强了线质,使这幅作品质实而研美,有别于其它。章法上,我强化了书谱中的撒豆原理,使紧者更紧,松者更松,加大用笔用墨的对比。形式上,我没有过多的去考虑,拼接追求大方而朴实,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如此而已。
![]() 周建军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被誉为“中国书坛的奥林匹克”,感谢国家对我们书法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书协、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我们书坛、作者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交流、提高、进步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及氛围。书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自幼酷爱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刻苦学习研究我国古今及当代书法艺术, 潜心研习各种书体、各类门派,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去写,擅长巨幅大作毛体、启功体、张海体等,尤其古代的各种碑帖更是喜爱倍加,我主张尽可能的去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体之中,包括现代人的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要会古还要通今,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赵理民 全国书法展被业内称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堪称书坛盛事,国人瞩目。余之作品获奖,深感荣幸。值此我衷心感谢中国书协所提供的展示平台和评委老师对我的厚爱。 书法是艺术,书法是生活,书法是民族艺术森林中一棵永不枯萎的苍松。我自幼酷爱书道,少而即学;长后,坚持学习,不敢懈怠。现只求人书俱老,乐在其中。 周剑初 说起我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的创作体会,可总结为八个字:率意书写,注重形式。 ![]() 梁文斌 郑少渠 这次十届国展,我投了一件钞写黄宾虹先生画论的小草。黄宾虹先生,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让我深深地折服。投稿之后是等待,没想到等到的是自己居然能够获奖,这是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一次鼓励。这几年,无论工作再忙、生活境况如何改变,我每天都坚持抽出一点时间来静心临帖,力求能深入地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通过经典,与古人对话。书法,俨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 魏鸿![]() 在历代草书一系中,我最喜欢张芝古法帖,黄象文武帖,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等。我的草书基本定位在李唐以前,唐以后我关注的比较少,只是偶尔翻翻而已。孙过庭书谱承二王正脉,结体奇变自然,草法纯正古雅,我对此更加偏爱。 这次国展的这件草书作品,是以孙过庭书谱和二王手札为主基调。为了避免过分贴近而带来的刻意做作和经营,有意识将字形压“扁”,适当融入碑的宽博与浑厚,让线条更丰富自然。章法方面尽量让行距密集,强化字与字、笔画与笔画,整体与局部的开合关系,夸张对比。主题内容完成后,拼接,加小字,钤印,反复调整,尽量使作品面貌更加丰富饱满。 有人说我是“形式主义”者,但我更喜欢思考,喜欢“投机”和“巧取”,喜欢把一种或多种法帖进行信息整合,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对书法的理解,努力让作品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富有内蕴和韵味。有句佛语:“过河须要船,登山不用舟”。学书何尝不是如此,最可贵的就是学会变通。 余虽驽钝,尚有自知之明,这次获奖,对我而言有些“偶然”,我深知书艺非朝夕可成,须在岁月中慢慢磨砺,但我相信有一天这种“偶然”不再是“意外”。写字终归是一辈子的事,其目的绝非是一次展赛的入展、获奖,我将继续我的功课倚藜前行! 评论这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