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教训”爸爸是美德之殇

 普化散人 2012-07-27

市民魏先生见一女子包被抢,魏先生追上去帮忙将包夺回。女子连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目睹这一切的12岁儿子拉着爸爸的衣角说:“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儿子称,“我很敬佩老爸的行为,好心帮别人,最后人家连谢谢都没说,太不值得冒险了。”(7月22日 《华商报》)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自发与道德升华,这样的道德美德,理应获得最起码的尊重与赞赏。但匪夷所思的是,助人者魏先生却连一句感谢肯定的话都无从得到,这叫人情何以堪?

  不可否认,在助人过程中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危险潜藏期间,因为助人被打伤、捅伤、甚至不幸牺牲者大有人在,可是。如果连区区一句“谢谢”都那么极不情愿,何况要付出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冒险助人呢?因此,儿子非常“明智”的告诫爸爸“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这样的话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让人心酸悲哀。

  但真正悲哀的是面对助人者,却选择沉默、逃避,吝啬的连句“谢谢”都难以启齿,让助人者伤痕累累,让旁观者心灰意冷,助人又怎会成为“乐”呢。此前媒体曾报道过,27岁的邓锦杰为了营救溺水的一家三口,在救人时不幸遇难,被救的一家三口却漠然地选择离开,面对群众的阻拦,被救者却说“关我什么事”。如此冷漠无情的回应,又如何能开启众人那助人向善的心灵之门?

  虽然这两个事例仅是个案,但其对美德的破坏力不容小觑。不是成为道德滑坡的推手,就是使一些人永远的关上了崇善向美的美德之门。让助人者很“受伤”,让公众很心寒,久而久之,美德必失去生存的土壤,美德若荡然无存道德也难以独善其身,一个社会若缺失了道德美德的支撑,那将是让人不寒而栗、难于想象的。

  可以说,知恩图报是美德最好的“防腐剂”,而知恩图报并不奢求物质有多丰厚,它更倾向于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满足,简单到对助人者哪怕是一句赞扬,一声谢谢,都会让助人者体味到自身的价值感,从而为美德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

  美德的弘扬,需要的不仅仅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它更需要我们社会每个人对美德认可、赞赏、感恩与传承,不做一个冷漠的被助者或看客,而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常做一些感恩的事,如此,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