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感恩”消弭“别管闲事”的阴影

 三组 2012-07-27
用“感恩”消弭“别管闲事”的阴影
2012年7月24日 10:57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张玉胜

  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发生了这样一幕:市民魏先生见一女子的包被抢,便追上去帮其将包夺回。该女子却连声谢谢都没说就离开了。目睹这一切,魏先生12岁的儿子拉着他的衣角说:“以后不要多管闲事了。老爸好心帮别人,我很敬佩,但是人家连谢谢都没说,太不值得冒险了!”
  
  透过孩子目睹见义勇为遭冷遇的尴尬场景,以及其“敬佩老爸的行为”但“冒险太不值得”的稚嫩心语,人们不能不为孩子的矛盾心态而备感纠结与心酸——正是由于“感恩”的缺失,让幼小的心灵蒙上了“别管闲事”的阴影。
  
  尽管魏先生还是以“遇到这种事,就算被帮助的人不说‘谢谢’,爸也会去做”回应孩子,但谁又能抹去此事对这对父子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面对女子的冷漠以及孩子貌似“言之有理”的劝告,一句“爸也会去做”的表态,究竟能有多大的说服力?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却不时遭遇尴尬。人们在为当下社会的道德滑坡而感叹时,在为拯救道德而竭力呐喊时,有没有想过,或许正是对“感恩”和“言谢”的一次次漠视,才导致了人们的种种微词。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礼仪之邦,“知恩图报”本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良知,是人情往来的根本之举。虽然国人曾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认知,“这是我应该做的”也往往成为见义勇为者的谦虚之辞,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应该的”却逐渐被一部分人拿来当做了漠视感恩的托词。
  
  我们无从推测该女子的冷漠是否就是源于认为别人见义勇为是“应该的”这样一种心态,但就人之常情而言,她更“应该”说一声简单的“谢谢”——“应该的”是公民勇于担当、助人为乐的素质体现,也是人们见义勇为的内在动力;而脱口而出的“谢谢”,无疑会成为善举接力的更大推力。
  
  善举需要社会的褒奖,更需要当事人发自肺腑的感谢。应该说,孩子将“见义勇为”视作“多管闲事”,绝不仅仅是因为见义勇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风险性,更是由于被帮助的人连句“谢谢”都不屑于说出口。而不容忽视的后果,尤在于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这才是需要人们认真反思的道德隐痛。
  

 (责任编辑:于洁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