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病并非都是坏事

 阳光妥妥 2012-07-28

有病并非都是坏事

“有啥都别有病,缺啥都别缺钱”,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事实上,有病并非全是坏事,有时候它不但对人身体无害,反而能预防患有病,有些病还可以让人更加健康。听起来,这话谁都不会相信,认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但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已经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患病可以排泄身体内部的毒素,减少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比如,呕吐和腹泻,常常伴随疼痛、难受、恶心、出汗等特征。一个人如果偶尔误食腐败过期食物或自己敏感的食物,机体就会自动触发“排泄按钮”,竭力把不适的食物“驱除出境”,及时把有害人体的物质排泄出去,这样就不会危及健康。
 
与此同时,它又把长期挤压在肠胃内的细菌和病毒进行了一次“物理扫除”,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所以,轻度呕吐和腹泻,不要盲目用药,更不要见泻就止。类似的咳嗽,道理也是如此,它通常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轻度咳嗽能帮助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若这些分泌物不及时排出,则会加重病情。
更为有趣的是,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咳嗽还能救命、特别是可使心脏病心跳突然停跳的病人转危为安。因心脏病导致心肝突然停止的短期内,病人还有咳嗽的能力,而且头脑清醒,这时,如果用力咳嗽,就会及时启动“人工起搏器”,为自己赢得抢救时机。
 
其次,患病是人体免疫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人权素质的进一步升华。比如,我们常见的儿童发热,它是每一个儿童必经的发育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发热看做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理由何在呢?现代医学表明,发热是因为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平衡所致,是生病的信号,但发热过后,人体就增加了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古希腊的医生对此更有独特看法,他们认为,一个人生病,是由于情绪失去了平衡,体温升高能使情绪得到稳定,因而更健康。奇怪的是,他们有时候还故意先给病人来一次发热,而后,再对症治疗,这样的病人治愈后抗病能力更强。
 
另外,医治过程会“以毒攻毒”,以病治病命促健康。大家都知道,任何药物对于人体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人在患病过程中,必然要使用一些药物,这时候,它就会产生新一轮毒素。殊不知,这些毒素正是其他疾病的“天敌”。美国和德国的多位教授研究表明,常患感冒的人易得癌症,这是因为,感冒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作战细胞”,它既能对付感冒病毒,又能攻击正在发生异常增生的细胞,从而防止了癌变。
 
虽然有些小病对人有利无害化,但我们也要因“病”而宜,绝不能盲目自信,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对待疾病,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引发大病。
 
 
 
 
 愿您天天好心情-阳光妥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