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帅:金丝搅瓜的北方城市栽培

 榆杨 2012-07-28

王帅:金丝搅瓜的北方城市栽培实践

8已有 204 次阅读  2010-10-24 21:14
         2010年,王帅和爸爸妈妈在自家楼下开辟了一小块地,种了一些蔬菜,这个过程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将整个栽培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篇小论文。
                                                   金丝搅瓜的北方城市栽培实践

 

【摘要】金丝搅瓜是江浙传统蔬菜,北京市场未见销售。通过在北京城市环境试种栽培,收集了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基本技术,体验了育苗、授粉、追肥、中耕固秧、成丝等过程,对比了新老品种栽培各阶段的管理差异、品种间授粉的可能性、成丝性,以及丝的口感和特点。

【关键词】金丝搅瓜 栽培 拍砸I 成丝

 

金丝搅瓜是咱江浙一带的传统蔬菜,北京市场未见销售。去年探亲,我们从江苏老家带来几个金黄的搅瓜,用水稍微一煮就成了金黄的丝,凉拌了吃非常爽脆。为了证实北京地区能否栽培,考察产量及成瓜特性有无变化,今年春天,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尝试着在北京栽种了十几棵,结果取得了成功。

城市环境下种植农作物与乡村大田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栽种面积有限,导致爬蔓范围受到限制,其次是不具备灌溉和受粉等自然环境,还有就是使用农具等存在困难。以下,是2010年我们在北京东城区新景家园的自家小院栽种金丝搅瓜的实践。

金丝搅瓜是西葫芦的变种,葫芦科南瓜属,主要食用成熟果实(即老瓜)。它的品种较少,多为短蔓型作物,和其他葫芦科植物一样,在潮湿环境或近地表环境下,藤蔓可生出不定根。此外,金丝搅瓜生长期短,雌雄同株,花单性,花冠黄色,呈筒状,果实为瓠果,叶大,呈心脏形,有的品种有较深缺刻。

我们选择的金丝搅瓜品种有两个:一是矮生品种拍砸I号(江苏睢宁古邳搅瓜研究所命名),优点是瓜丝好,成熟期短,缺点是单瓜小,产量低。第二种是传统的中蔓型金丝搅瓜,这种搅瓜的优点是瓜大,产量高,缺点是结果晚,生长期长,成丝性不如拍砸I号好。但这两种搅瓜的栽培技术和环境要求大同小异。

金丝搅瓜的栽培主要有育苗、移栽、管理、授粉、追肥、固秧等几个环节。

育苗移栽

城市环境下没有专用的制钵器,也无足够的苗床用地。我们的试验就地取材,用32开纸横向折起来,用胶水粘为筒状,就成了简易的营养钵。用盛牛奶的纸箱铺以塑料布,做成简易的苗床。在营养钵里填入土壤,轻轻压紧再逐个码好。2010327(清明前后),日最高气温达到18时,把种子种下去。每个营养钵中一正一反放两粒种子,对正反放置的种子做上标记。由于种子数量有限,并且子粒都很饱满,所以没有进行选种和浸泡,直接下干种。为了模拟育培温室,我把苗床放在五楼南向的阳台,这里采光通风条件很好,而且没有阳光直射。同时为了避免土壤表面过干,下种喷水后覆以塑料布,以保持适当湿度。

一周后,出苗了。对比发现:种脐向下者更易顶种皮出苗,而种脐向上者无此现象。顶种皮出苗的苗株需要人工摘除种皮,摘除种皮不会影响幼苗发育。

接下来进行移栽。移栽就是把在苗床中培育的幼苗移到室外的土地再行栽种。今年北京的春天来得晚,比较冷,所以天气稳定转暖成了我的最大期盼。出苗两周后,小苗出现第二片真叶时,最高气温终于达到了20,最低气温也超过10,基本达到移栽要求。

我选择在楼下的闲置土地进行移栽。先把土地深翻,从市场的豆腐房要些豆腐渣做底肥,轻轻地把“苗床”中的幼苗移栽到松软的土中,浇上一碗水(见图1)。由于地块限制,只栽一行,株距50厘米。打开“苗床”,发现纸糊营养钵效果很好,没有发生散团,出现细根外出者也很少。移栽时尽量深栽,因为阳台育苗缺乏阳光照射,幼苗纤弱,个头较高,所以深栽能保证幼苗不会在风中摇曳,导致夭折。浇水还需注意一个细节:待水渗下去后,用干土把浇水的地方盖上,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被浇水的地表在第二天上午就会干裂,导致幼苗死亡或发育不健全。移栽完成后,就静候小苗努力成长了。

苗期管理

移栽完成接着就是苗期管理,苗期最大的管理任务是防止冻害。2010年的春天尤其冷,所以我用塑料布搭上了简易“日光温室”,帮助小苗度过春寒。由于不是专业塑料棚,所以塑料布内壁凝结的水珠较多,每天上学前我都要顺路过来用手轻轻弹塑料布,让水珠落下,以增强透光性。春天虫害很少,不需要药物除虫,我栽种的搅瓜也没有病害,所以苗期管理只是拔草和浇水。大约20-30天后,搅瓜苗已经长得尺把高了。

人工授粉

移栽后一个月开始开花,这时需要人工授粉。由于搅瓜属于短蔓作物,耐低温,生长快,花期早,尽管搅瓜属于葫芦科,是典型的虫媒花,但同类的搅瓜也只有二十几棵,雄花非常少,城市里的传粉昆虫也很少,所以需要人工授粉。

受粉的方法很简单:早晨6点前后在雌花(下端有小型的搅瓜子房,非常容易辨认,见图3)雄花均盛开以后,把雄花沿花蒂摘下,剥去花冠,手拿花蒂将柱状花蕊在雌花的几个柱头上轻轻摩擦,见花粉粘在柱头上以后,把雄蕊柱插在几个柱头中间,用瓜秧前端尚未打旋的叶卷须把雌花的花冠上部扎起来(见图4),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花粉被风吹落,也能避免蜜蜂等昆虫再次传粉导致搅瓜意外杂交,以备明年留种继续种植。

一般来说,第二天如果子房继续膨大就表明授粉成功了,再过两三天就可以掐尖了。接着你就能看到像鹅蛋一样洁白的搅瓜了。这个环节我发现两种不同品种的搅瓜间是可以交叉授粉成功的,因为我们是早晨六点之前进行授粉,可以避免昆虫先行授粉从而保证是不同品种间的人工授粉。

坐果后的掐尖。注意矮生品种拍砸I号不必掐尖,因为这个品种坐果早,授粉时只有八到十片真叶,如果掐尖会导致叶子太少,光合作用弱,搅瓜长不大。而中蔓型的搅瓜可以在授粉成功后掐尖,这样能保证在小瓜后留七八片叶子。掐尖宜早,即在发现子房膨大明显,确认授粉成功后,即可掐去蔓端的一小部分,已经形成明显真叶的不要再掐掉,一是因为那样做创面大,易发生病害,二来营养浪费。如果这时前端还有一个或多个雌花花蕾,都保留下来,并可以在开花时继续实施人工授粉,但一根蔓上最多可以结两三个搅瓜,否则,搅瓜长不大。通常不需要的雌花不进行人工授粉就可以了,即便是授粉成功也可能因果实过多而自然疏果,因此这些花蕾可以作为授粉操作的试验材料,对小学生初学授粉也很有用哟。

由于我们选择的地块不是高产熟地,较为贫瘠,所以还要考虑追肥。进入盛花期,搅瓜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为主阶段,养分需求量大,所以选择化肥和生豆腐渣,我用的是尿素,从花卉市场买的,一棵苗下用了大约5,过少肥力不足,过多会导致搅瓜口感不好而且不耐储藏。施肥的方法可以直接埋在距离根部15厘米左右的地方,也可以在浇水时把化肥化在水中浇灌。我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因为尝试用第二种方法时浇水需要特别注意勿使外流,而我的试验田地势不平,要想“肥水不流外人田”很难。施肥的时机和位置见图5

盛花期管理

盛花期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中耕固秧和追肥,固秧(相当于大田栽培时的中耕),其作用是促进不定根形成,增强营养吸收能力,同时避免瓜秧倒伏,为果实成长创造稳定的环境。因为这个阶段搅瓜已经逐渐长大,叶子也很大,拍砸I号尤其会倒伏。许多邻居经常来参观,反复扒开瓜秧导致植株倒伏,加之这时北京开始进入风雨比较多的时期,瓜秧经常会被吹翻,所以需要把瓜秧进行固定。中蔓型的不定根较多,只要不缺水,几乎不必固秧,只在根部培土就可以了。矮生品种必须用土把根部围住,可以结合施肥进行。另外,我还发现,矮生品种的瓜结在根部(见图6),培土时把瓜盖住一部分也不影响瓜的生长,好奇妙哟!

从授粉之日算起,大约一个月(620左右)白色的搅瓜开始变黄了,瓜叶也开始逐渐变黄,待搅瓜所在的那片叶子也黄了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这时的搅瓜已经是金黄的了(见图7)。搅瓜收获的是老瓜,皮硬而且水分含量低,因此很耐储藏。储藏时把搅瓜放在室内,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储藏几个月。

结果验证

本次试验共栽种16钵幼苗,根据幼苗长势间去4株,又有2株因其他树木遮挡发育不正常(未形成健壮瓜秧).余下的10棵中,5株为矮生品种,5株为传统中蔓型。人工授粉的30朵雌花中有24个成功坐果。未坐果的雌花均为自然疏果(即每根蔓上至少有一个瓜)。对比发现矮生品种拍砸一号的果实比较小,为500200之间,而中蔓的品种所有瓜均在700以上,最大达到2500。由于缺乏拍砸I号的产量数据,无法判断试验的产量是否正常。但根据以往江苏老家的栽培经验,中蔓型搅瓜的单瓜重量是正常偏大的,这可能与小片地单株栽培,水肥光照非常充足有关。

为了证实我收获的搅瓜与江苏老家的是不是一样,我们进行了两项成丝对比,一是不同成熟度的搅瓜之间的对比,一是不同品种间的成丝对比。试验一的做法是:在搅瓜的不同成熟期按照每周一次,逐渐验证不同成熟程度的搅瓜的成丝情况。我们发现,按照奶奶的做法(水煮法),不同成熟程度的搅瓜都能搅成丝(见图89),只是越老的瓜丝越粗、越黄、越脆,口感更好而已。图8为未成熟搅瓜的成丝效果,从图中可见瓜丝比较细,成丝量比较少但不明显,瓜丝色泽很好,为淡绿色而非老瓜的黄色。瓜丝口感、味道无异常。

试验二的做法是:对比两个品种的老瓜的成丝效果,结果发现矮生的“拍砸I号”的丝比中蔓型的金丝搅瓜丝更黄一些,但要细,与“金丝”之名更符合。(图8的卵圆形搅瓜为矮生品种拍砸I号的未成熟瓜,图9为中蔓型的老瓜)。

不同成丝方法的对比

金丝搅瓜的成丝方法有多种,可以水煮、拍砸、揉捏、冷冻等。我们分别做了尝试,发现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成丝方法

操作方式

优点

缺点

水煮

水煮3-5分钟

没有生瓜气息

需要掌握火候,煮老了丝不脆

拍砸

直接用手拍打生瓜

成丝量大,口感脆

有生瓜气息,只能用于特定品种,不能用力过猛

揉捏

直接用手揉捏生瓜

操作比拍砸法容易,成丝量大

有生瓜气息,操作时间长

冷冻

放在冰箱冷冻室冷冻2小时以上,取出用水泡1小时

操作简单,成丝量大,是几种出丝法中最脆的

有生瓜气息,需要提前准备,一般是提前一天放如冷冻室

以水煮法为例说明操作方法:把生瓜洗净,切开去瓤,开水煮3-5分钟(与瓜的大小有关),用筷子可以扎动瓜瓤为准,捞出来放置在冷水中,几分钟后用筷子向一个方向搅动即可,见图10

通过这次几个月的尝试,我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的气候基本适宜栽培搅瓜,两个品种的搅瓜栽培方法基本一致,品种间没有特殊明显的差异;

2.可以进行品种间授粉,表明新品种搅瓜是在老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瓜的基因可能没有改变,证实了人工授粉后需要扎起花冠的育种方法是科学的;

3.相对于传统中蔓型搅瓜,矮生品种生长期和成熟期都更短,瓜的品质较好,但单株产量低;

4.老搅瓜成丝较为容易,但授粉20天后的嫩瓜已经能够成丝,只是成丝量少;

5.不同的品种或是用不同的方法成丝后的色泽、口感差异较大,这对开发各种烹调方法提供了可能,利于搅瓜的推广。

遗憾的是,由于栽培株数较少,没有对追肥、中耕固秧、与西葫芦/南瓜间的授粉可行性等进行试验。本次试验只是初步证明了北京的气候条件下栽培搅瓜是完全可能的,但在品种间成丝量、新老瓜成丝量对比等方面还缺乏详细的对比数据。另外,由于进行了成熟度不同的搅瓜的成丝试验,成丝量数据只是目测,具体的测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这次栽培试验,我了解了金丝搅瓜的成长过程以及金丝搅瓜在城市里的栽培方法,通过实践掌握了金丝搅瓜栽培过程中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次实践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北京买不到的金丝搅瓜。更重要的是,在栽培和观察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满足,学到了农耕试验的方法,也懂得了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科学。最重要的,就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辛勤的劳动和付出。

之后,我们还联系了北京教学植物园,把这种奇妙的葫芦科植物推荐给北京教学植物园种植,明年,同学们就可以到北京教学植物园去看一看啦。

 

教师点评:  王帅的这篇论文,选材新颖,观点独到,体现了作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情怀。文章生动完整地呈现了整个栽培过程,数据对比翔实,细节描写到位,是一篇很好的实验总结。读后,颇为受益也很有感触。论文把“本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集中体现了作者观察力、发现力和操作动手能力。

图1:刚刚移栽后的金丝搅瓜幼苗

图2:防止春寒的简易温室

图3:搅瓜的雌花

图4:授粉后第二天的雌花

图5:搅瓜长到这么大的时候要追肥一次,追肥的地点在这里

图6:矮生品种的瓜结在根部

图7:金黄色的成熟搅瓜,多漂亮呀

图7:授粉后20天的搅瓜的丝,是诱人的淡绿色,很有光泽

图8:彻底成熟的搅瓜的丝是黄色,这就是金丝搅瓜得名的原因

图10:搅拌成丝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