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的阳曲县真大 姜国民

 黑老赵 2012-07-29

汉朝的阳曲县真大 姜国民


2009-09-25 10:33

    汉武帝元鼎三年第二次组建太原郡(太原郡第一次组建于秦朝),郡辖二十一个县,其中有八个县是新建的县,阳曲县是新建立的,这样阳曲县建立于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汉时阳曲县建于忻定盆地东侧,即今定襄县一带。笔者在县政协工作期间,专程到定襄县看了一下,在定襄县政协同志引导下,专门看了一下汉代阳曲县的古城墙,据当地同志介绍:汉代的阳曲县城真大,忻州地区文物处的同志经详实测量,古城墙有三十四华里长,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东、南、西三面古城墙大部分段落还在居地面。北面的古城墙由于受滹沱河的侵蚀和北关村居民修建房屋占用,已难以找到痕迹。后来定襄中学和定襄化肥厂的建设使东城墙夷平。当时我前去考察时看到的只是南城墙和西城墙的部分段落。在汉代阳曲古城内曾出土过秦至汉武帝时通用的半两钱币以及五铢钱币。

汉代的阳曲县城为什么特别大呢?古代建城是有规定的,王城方九里,而诸侯的城更要小一点,虽然有些诸侯建城也偷偷违规建的大一些,但也不敢翻倍的建大城。史书记载,当时的太原郡管辖着二十一个县,共计六十八万人口,每个县才三万多人,建方圆三十多华里的城是同当时的经济水平,人口多少是不相适应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定襄县已有二十万人,其中县城人口三万多人,就这三万多人,包括学校、厂矿、机关才占居着汉代阳曲县城三分之一面积。可见汉时阳曲县城真大。

为什么汉代的阳曲县城大呢?当地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那时的汉代阳曲城,原来选定襄是建晋阳城,在修建过程中,被一种神秘的力量,一夜之间用小鬼搬砖的办法将全部城砖搬到太原,建起了太原城,这里只留下土墙。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性。

另一种说法,汉代阳曲县城是古代一座军马粮草城,西汉初年,游牧于我国北方的匈奴族,正处在极盛时期,和西汉政权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匈奴不但侵扰西汉的边境,有时侵入到长安的附近,公元前200年还兵至晋阳。为了抗击匈奴,西汉必须建立强大的骑兵,从汉高祖到汉武帝都重视马匹繁殖,曾颁布家马令,建立家马令之官,汉的阳曲城前有滹沱河,后有牧马河,草肥水足很适合马匹的大量繁殖,汉的阳曲距长安很远是汉朝的前方,但距大同有一千里,又有雁门关为屏障,又是后方,可以说汉的阳曲城是整个汉朝的前方中的后方,加之自然条件适合,在这里建一个大的军马粮草城是可能的,为此这个城必须建的大一些,这就造成了汉朝的阳曲城特别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