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灵石口,控干晋阳湖

 黑老赵 2012-07-29
打开灵石口,控干晋阳湖
2010-06-17 17:49

打开灵石口,控干晋阳湖

    在山西有个典故叫“打开灵石口,控干晋阳湖”,说的是上古洪荒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那时太原盆地古晋阳湖一带全是水,大禹领导治水后第一站就来到这儿,那时他还没找到治水的办法。
    这一天,他来到太原北面的系舟山上看查水情,走的渴了,看到山上有个茅屋,他就过去向屋里的人讨碗水喝,一位老人给他舀了一碗水,只见碗上全是豁口,水盛不满,一晃就洒的只剩下一点了,大禹看到这个情景,突然想到,如果在晋阳湖周围的山间打个口子,水不就全流走了吗,待他从欣喜中清醒过来时,再找老婆婆,她已经踏着祥云飘然而去了。于是大禹和人们一起查找最容易打开最合适泄洪的地方,最后就找到这个“灵石口”,从此之后大禹顺利治水,没多久,天下就一片安祥。
图片:灵石口
    那个灵石口,我们马上就要路过,它过去叫古川口,现在叫冷泉关,它是灵石雀鼠谷的北口,明代设有巡司,附近有冷泉村,《通志》曰:关外以北皆平原旷野,入关则左右山河,实为南北之咽喉。
    灵石这个地方最早的记录是汉代,那时属于介休地,“灵石”这个名称是隋代才有的,当时隋文帝巡幸到此,挖河开道时挖出一块怪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上刻“大道永吉”四字,他认为是灵 之兆,就为此地命名“灵石”,今天这块石头仍在,正看象碑,侧看像椅,高一点五米,满布孔洞,是我国第二大铁陨石。
    灵石是晋中通往晋南的咽喉之地,河谷通畅,两岸险要众多,除了刚提到的雀鼠谷和冷泉关外,这一线上还有阴地关,高壁岭,汾水关,仁义寨。
    阴地关在灵石南五十里,即今天的南关,我们乘车时就路过这里,因为冷泉关在其北,故名“南关”。唐太宗当年攻打霍州时就在这里扎的营,之后五代时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也在这儿抗拒唐朝军队,还三战三捷。南关与冷泉关之间的峡谷地带就是雀鼠谷。
    高壁岭又叫韩信岭,在县南,也是南北要隘。相传汉高祖外出平乱时,朝内的吕后斩了韩信,密报到了军中,刘邦急忙往回赶,到灵石高壁岭这个地方接到了寄来的韩信的首极,于是就把韩信厚葬于岭上,更名韩候岭。几千年后的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投降之后,阎锡山和蒋介石商量好,阎自己巡守韩信岭以北地区,晋南由蒋派胡宗南负责,以阻挡解放军建立解放区,这又一次让韩信岭名闻华北。
    汾水关在灵石东南,《通典》称“灵石县有汾水关,为险固之处”。
    就在这个冰冷坚硬的地方,还有块传奇色彩很浓的掌印石,这个掌印说起来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唐大历四年春,北方回纥要求唐政府嫁个公主过去,无耐的代宗自然不愿把亲生女儿送到人生地不熟的塞外去,于是就在后宫里挑了一个宫女,封为崇徽公主,嫁给回纥去和亲。
    当出嫁的队伍行至山西汾州汾水关这儿时,崇徽公主下了马,她想再看一眼自己熟悉的土地。回首家园,青山连绵,风云流散,寂悄无声。那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后的日子怎么过,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一去,眼前的一切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了,想到自己这样的身世,她禁不住无力地靠在这块石壁上。
    然而无耐归无耐,悲伤归悲伤,最后她还是一狠心用力一推,把自己推向遥远无边的塞外。
    美人含悲而去,永不再回,故国的石壁上却留住了她纤细的手印,永远地怀念着她。
    翻过史书,我们知道,早在汉代,政府就已经在用和亲的办法去平息胡人的侵扰了,王昭君就是那个时候的。说起来汉唐两朝是我们声威最盛的时候,然而却屡屡要用女人去和番。于是有人发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于这些汉家女儿,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同声一叹,写诗填词感叹着红颜薄命的悲凉,赞叹着她们的贡献。
    一缕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 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着恨长留,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这首诗就刻在手印石旁。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时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将军杖钺妾和番,一样承恩出玉关,死战生留俱为国,敢将薄命怨红颜。
    嫁到乌孙国的公主也唱到:常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灵石虽说是个山中小县,但却是个好地方,地气充盈,宜养人。
    灵石出铁,县西北的曲村自明代起就出铁,史载“铁质极纯”;灵石是山西三大荆花蜜产区之首,荆花蜜是一种高级药用原料,新采的为淡琥珀色,结晶后略带乳白,含糖量高,但又甜而不腻,是国家一等出口蜜;本县的南北东西


都有险要可守,中间有汾水南流,汾河大道就在门边上,林木又多。因此过去很多人都迁居这里,其中不少后来就成了大事,灵石王家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现在灵石开发了王家大院旅游项目,王家再次引起世人的注意。
    灵石王家是太原王家的一个分支,是灵石四大家族之一。他们自清初迁来后,一直住在静升村,据说一位受过王家先人恩惠的会看相看风水的老人,在过世之前来到王家,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山前山后的查探后,给王家选了一块宅地,从此王家就日益兴旺起来。
    灵石王家大院的确不凡!
    大院建于背山面水的北山坡上,依次升高,布满山坡。它分为高家崖、红门堡两大部分,东西相对,一桥相连,里面有大小院落五十四套,房屋总数达一千零五十二间,据记载,自康熙年间动工后,下来的半个世纪都没停过,其间又以乾隆和嘉庆两朝作品最多。当时,南北工匠汇于一家,建房钱粮耗费无数,用料之考究,作工之精细,魄力之巨大,心思之缜密,设计之精妙,令当时朝中大员都自叹不如,慈禧西行时来此下榻,虽然有“饥不择食”的因素,会放下些架子,但身为“一国之主”,能住下,的确也是“过得去”的。
    灵石王家结交很广,朝廷大员、平头百姓、在野名士等等无所不有,而且在皇家眼里也有很重的地位,静升18座牌坊,有15座就是王家奉旨建的。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名家真迹,如唐伯虎、郑板桥、刘墉、傅山、左宗棠等等的。
    灵石王家大院系统的研究工作,刚开始不久,人们思考的空间很大,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普遍认为:王家大院在设计上,既有中国北方的雄浑气势,又有南方的细致和文雅,既有士大夫的威仪和文化层次的特点,又有平头百姓的平凡之心。
    这儿的布局很看重人的感受,人在其中,虽身处深院但无拘束之感,而是思接千里,顾盼不已;会客、家居也是各应所需;抬头低首,处处都符合着受了几千年中庸之道教育的、中国旧社会有地位人家的道德文化要求,门柱、门檐、门墩上,门与门的偏向上,墙的高度、形制,栏杆的图案,窗棂以及各院的颜色上无不深含着或吉祥或美好的期盼,无不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岁寒三友,喜上梅梢,牡丹富贵,梅兰竹菊”,院门两边大大小小的对联更不用说了。这其中长院西北角上的小阁楼──精庐,就可以说是个小典型。
    阁楼不太高,人在其中,头顶檩条,但那小纤窗却能看到远山上的皑皑白雪,一重重的山峦,文笔双塔,能看到山腰上古寺伸出的一角和高大的松柏,能看到碧绿的梯田和闪亮的小河被薄雾轻笼着。古人有句诗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个“含”字用的好,这精庐的纤窗也配得上用。这里也有一付对联:仰观碧落星辰远,俯瞰尘寰栋宇低。小楼高高在上,也算得上是贴切了。
    在这儿可以闻着原野中香甜的气息,伴着斜阳小息读书,也可以邀上几位至友,沏茶小聚,“运笔效燕舞,行文赏花开”,其乐融融,不亦快哉。
    太原王氏子孙遍天下,现在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也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其先辈是闽王王审知等“开闽王”三兄弟,其始祖是王姓始祖周灵王太子晋。王鼎昌的父亲曾是“新加坡太原王氏工会”的名誉会长。王鼎昌从政前主要从事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规划工作,1973年,他接受总统李光耀的规劝专心从政,85年就任李光耀内阁第二副总理,90年至93年任吴作栋内阁继任副总理。93年8月,王氏鼎昌竞选成功就任新加坡第五任总统,他也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位由公民选举的总统。他在文化建设方面赞成保留新加坡固有的文化精髓,把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并鼓励人民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事业,努力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艺术环境。
    与王家大院同一时期修建的还有灵石其它三家,他们是两渡何家,蒜岭陈家,夏门梁家,他们大都是康熙时代发达的。
    我们从大运公路走就路过这何家。两渡何家别的不说,仅从文化上讲,可谓有成绩,从乾隆到光绪的100多年里何家出了几十个进士, 这些人当中有《四库全书》的总考校官,有翰林,有出版家,目录学家,藏书家……

    近年来,人们又开始关注起晋商来,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晋商是中国本土文化培养出的影响世界经贸的商人,他们的商业精神和运作都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适应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人们渴望从他们的发展历史中得到某种启示。
    晋商在明清以前就辉煌很久了,明清时代不过是又一个峰顶。
    春秋时期,山西人的生意已经作到了长江流域。
    汉唐时期,山西是中原纸张和铜器的转运枢纽。山西人通过丝绸之路把纸和铜器贩运到西域,再销往欧洲,后来成


为另一条纵贯蒙古抵达西伯利亚转至欧洲腹地的商路,成为东西文化和友好往来的纽带。
    宋元时,海洋运输大发展,他们一部分人去从事海上转口贸易,另一部分人在乌兰巴托南部的和林与吉尔吉斯以及欧洲人大规模交易,垄断了谷物和牛羊市场。
    在漫长的发展中,山西人擅长于远途贩运,因为他们的市场在亚欧大陆的深处。明清时这进一步浓缩为“船、驼、马、车”四大商帮。
    船帮以采办洋铜为主,介休范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活动了近百年。
    驼帮从江南贩茶至中俄边界,开僻了恰克图市场,并立为我国在这一带的旱码头。
    车马帮,清道光《万泉县志》记载:张家口和蒙古边境进行交易者,皆山右人。当年最大的有八家,他们全是山西人。介休范氏也是其中之一。
    山西商人各地有各地的侧重面,粮食以太原、榆次、原平、大同及南部的新绛等地为中心,而大同、泽州、潞州、平阳、蒲州等地素有经营食盐的风俗,他们以扬州为基地,组织严密,有自己的商兵,因为要对付倭寇,《长芦盐法志》中讲到:山西盐商执中国盐业之牛耳。宁武是山西木材生意的本号;铁器以潞州为重,大同十一州县用的全是潞州货,山西平遥人在北京建立了山西颜料会馆。太谷的药庄茶庄遍布省外各大埠。
    他们总是抓住时机,不断革新,适应社会发展。在这前进的途中,他们更把商德及文化放到了绝对的高度,并扩展渗透到一切行动中去。
    他们严禁伙计和掌柜吃喝嫖赌,抽大烟;努力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时刻不忘互相扶持,必要时舍财取义;在与列强的商战中,山西商人总以民族利益为重,与之斗智、斗勇;尤其是他们各号间协商均有规定约束,最有代表性的一点是连他们的秤上都赋有新的意义。
    过去秤为十六两一斤,十六颗金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意思是少一两折福,少二两伤禄,少三两损寿,少到天上星宿则天理不容。秤星必用白或金星,不能用黑色,指不能黑了心。
    因为晋商的影响,山西人曾一度把资智好的子弟送去学习商业。其次才让考秀才,人们也不担心,因为晋商已经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贯穿于商业文化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