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恒山。悬空寺

 黑老赵 2012-07-29
恒山。悬空寺
2010-06-20 21:10

浑源。恒山。悬空寺
    立在浑源县城里,我们能看到东南方有一座直插云表的山峰,它就是恒山的主峰──玄武峰,按《水经注》中讲的,1600多年前它叫“玄岳”。著名的悬空寺就在玄岳南面的山中。
图片说明:悬空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幽伏于绝壁上,有诗云:“嶙峋石壁开天半,突兀琳宫杳霭间”。
    悬空寺是按修栈道的办法修建的,先凿石,横插飞梁,梁上再铺木石,梁下有柱支撑,倚山作基,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所谓的支柱都是悬空的,你手碰一下都会动,甚至山风吹来都会摇晃,悬空寺整个建筑群70多间殿宇的重量全靠横插的飞梁支撑。据记载,悬空寺是北魏后期建的,算起来到今天怎么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那它怎么撑得住呢?!不要紧的,悬空寺的横梁都是用当地产的铁杉木做的,而且还用桐油浸过,可保不朽。
      这是它长寿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它的选址上。你看它正处于半山崖的凹陷处,山上的雨水、石头滚下来正

好落不到建筑物上,狂风的影响也很小。同时,因为地势高,所以每年洪水季节,山洪下来后也对它基本没有影响,而且据观察,盛夏时节,阳光也只能照射到三个小时左右,严冬则基本不见阳光,这样,阳光的侵害也降到了最低点。
    对悬空寺的结构,尽管人在山下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到了上面还是会深感处于不测之地。近在咫尺而又低矮的栏杆外,无遮无拦,山都在很远的地方,只有丝丝白云游荡其间,着不由得让人觉得脚下的楼板要缓缓离开石壁向外倒去,让人不由自主地要贴在墙上往前蹭,要在各个佛殿中多呆上一会儿,可这时脚下木板吱吱呀呀地声音偏偏还越往你耳朵里头钻,你甚至还能感到木板让你踩得弯下去的那一丝变形,那辰光,真是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更别说“一言九鼎”了,所以你看,悬空寺这里是十分安静的。
    悬空寺是在北魏后期建造的,它实际上是当时皇帝从大同(当时的北魏国都平城)巡幸五台时临时休息的行宫建筑,巡幸五台的队伍一般都从浑源恒山道走,所以当时沿途全是这一类的建筑。当时的皇帝多崇佛善道,当时北方三教合一的思潮又逐渐兴盛,因而悬空寺是道佛合一的形式,全寺最高的殿──三教殿中就同时供着儒、佛、道三家的代表人,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三教合一的殿宇了。几位领袖并排坐下,天下又少了几分争执。
    悬空寺的大雄宝殿是中国最小的大雄宝殿,里边的像高不过 80厘米,重不足3公斤,这种佛俗称布漆佛,里面是空的,工艺独特,世上少有,据考证这是唐代遗物。
    浑源恒山历来有种说法:后山看庙,前山看景。我们在浑源城里看到的那一面就是前山,那里的景致好,不少地方可与黄山相比美,可就是路太难走了,路很陡,还又十分狭窄,大都只有五十来公分宽,旁边就是深沟,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只去后山看看庙。上恒山岱庙要经过虎风口、金鸡玉羊石、纯阳宫、甘苦玄武井等等景点。
    虎风口是一个大风口,这里风响如虎啸,风口外有很多古松树,道家曾有很多人来这里听虎吼,他们认为,在震撼人心的虎吼风中修炼,可以更快的作到内观守静,有益于自己的精神炼养。恒山山顶上的风也是很大的,加上松树很多,呜呜的,声音更是惊心动魄!
    恒山紫芝峪是张果老炼丹的地方,那张果老跌下驴背的印痕现在也还在,就在当路上,手印、脚印、膝盖印清晰可见,对照着你能比划出当年他的那副尴尬样;玉羊石是春天草浅时候才好看,散落的白石块远远看去就象在草地中游荡的白羊,维妙维肖;古书中记载的恒山金鸡石早已不存了,据山中的老道讲,过去,紫芝峪这边的金鸡石一响,那边山中就有山鸡回应。
    我们绕过的那个山谷就叫紫芝峪,它的东北方有一处由险峰把恒宗峰和飞石峰连在一起的景致,叫“栈云岗”,我们细看可以看到峭壁上有一个山洞,那儿每逢暴雨骤来前就会飘出白云,先是乱云飞散,慢慢地,云就象烟一样汹涌而出,最后浸卷群峰,当地人称之为白云洞,又叫“白云灵户”。
    人们一路走过望仙亭、虎风口以及镌有“朔方第一山”的那座高大牌坊,就到恒山庙群的中心地带了。这儿是当时官僚办事的地方,各种生活设施齐备,它的东面是高大的云阶,拾级而上就是寝宫,宫北是飞石窟,传说的那块石头就是从这儿飞出去的,洞口低矮,终年凉风鼓荡,据说洞里现在还有一块巨石蛋在滚动,如果它滚到应县境内(这个洞据说能通到应县去),应县当年的收成就好,如果留在浑源,浑源的收成就好。不远处是得一庵。
    会仙台又叫会仙府,《恒山志》中讲到“塑列仙像,故名”,府很宽敞,岩兀高悬,春被翠萝,秋染红叶。看会仙府的景致最好是到远处的望仙亭去看,人在亭中,有虬松立于道旁,清风徐来,松影筛阴,会仙府、琴棋台、文昌阁历历在目,初夏时节,南望平麓,麦叶被陇,山花映溪,简直就是那人们追求的桃花源,道教中追求的太平乐土,大概也包括这样的气氛和美景吧!
    恒山庙在最高处,这庙最早建于北魏时期,当时叫作“五岳四渎庙”,总祭岳渎(音:度)于此。渎是古人认定的我国几条重要河水的专称。后来庙屡废屡建,明代时重修了新庙后,旧庙就作了寝宫。这里“云阶插天”,四下里高大的石碑森然林立,白雾如练,丝丝缕缕,缭绕其间,别有一种道家风骨。恒山祭的神是恒山神崔英,他现在坐的地方下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古洞,当年他捉到的那只蟒蛇就在洞中,人们说,他坐在那儿抬头往殿外望去,就正好能看见紫芝峪那边他夫人梳妆楼上的小轩窗。
    恒山人对恒山是很尊敬的,你从他们擦拭神像前的玻璃罩子时的神情上就能看出来,他们脱了鞋侧跪在狭窄的罩子里,用新红布一点点的擦,高的地方垫起脚尖擦,再高的地方就是用长棍顶着布探着擦也要擦到,直到一尘不染。
    恒山庙的大殿东侧有一个山缝,中间长有草木,缝的顶端就是恒山绝顶,当年徐霞客来就是从这儿上去的,《游

记》中讲:“用力虽勤,若坠洪涛,汩汩不能出”,当时他登上峰顶时,天上没有一丝云霞,澄碧如洗,“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远处108峰茫茫无际,南边的龙泉山,西边的五台山一片青翠,与脚下的恒山为伍作伴,近处的龙山各峰比肩连袂,金龙口上巨大的金龙大坝拦住的一汪磁窑碧水,浩浩荡荡,微风鼓浪,令人耳目大开。山的这边是大片的荒原,“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现在那荒原已经开垦成了良田,浑源城和周边的村庄散布其上。老道长讲如果天晴无云的时候,还能看到远处的应县木塔……。
    寝宫后面的危崖顶上有小路可下,中途要经过松柏林,这就是当年老乡指点给徐霞客下山的路。
    龙山是恒山的一条支脉,元代元好问等“龙山三老”曾在此居住,龙山的山势越靠东越急,陡峭高峻,峰峦相互辉映,岩石上多有松柏树木,繁茂的树就象挂在峭壁上的浓绿的瀑布一样,奇石奇树相生,一眼望去,古雅之风扑面而来。龙山的龙峪口在明代时住有很多家户,“皆植杏梅,成林蔽麓”,不知现在怎样了。龙山大道离此不远,这条古龙山大道东北直通恒山主峰,这是从大同东北、河北倒马关、紫荆关到恒山的要道,倒马、紫荆、居庸关是内三关。
    这是恒山的主峰地区,其实我们前边一踏进代县、宁武,就已经进入恒山了。
    恒山东接太行,西连管涔,山势由东北向西南,缭绕如垣,内长城逶迤其上。它是我国“五岳”中的北岳,素以“险奇”称雄,自古就有“恒山千古是金汤”的说法,游恒山时你也会深切的感受到这份险奇。
    恒山北临代国地,南俯看赵国,东接河海之间(无定河、海河),占据恒山,南可看管全晋,北可控制朔方,“峙中华之坊表,巩神京之翊卫,雁门紫塞为之所制,龙荒旷漠为之所镇”,而且恒山难越,屏敝中原,一山只有北岳的门户磁窑峡可通。据说这峡是北魏道武帝拓拔圭拥兵燕赵,发卒万人开通的。由此峡向东南可通平型关,向西南可通雁门关,正南可抵五台山,峡口双峰对峙,两岸壁立万仞,十分险要,据记载,古代戍卒还曾在两壁上凿孔架巨梁,梁上面又建有戍楼,明代时,人们还看到“二木悬于高处,然荒废已久矣”。这个架巨梁的地方就在恒山水库大坝那儿,洞口在建大坝时已经封死,据说有40公分左右。
    恒山因此一直为历代兵家所重。《国语》中有一个故事:赵简子谋图占领并州、代州之地。有一回,他给儿子们说,我在恒山上藏有宝贝,你们谁去找见了,我就立他为接班人,皇子赵无恤去了一趟后回来跟父亲说:“恒山临代,代可取也”。恒山离代州很近,占了恒山就能把代州拿下,赵简子随后就把赵无恤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参加三家分晋的赵襄子。恒山现在还有无恤台。
    秦汉以来,恒山一直烽烟不散,“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只要民间稍有动荡,这里就有人占山,汉代飞将军李广、唐代诗人李白为平息安禄山造反、北宋杨家将、明末清初,名士顾炎武为反清复明,都曾在这里驻守盘恒过,现在还有当年的遗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对于恒山,历代皇帝都有崇封祭祀, 都要行崇封大典,即使恒山不在他们的统治范围之内的时期也要“望祀”。恒山最早的祭祀是大舜时期。
    舜得天下后,巡守四岳,(当时天下只有四岳),他来到恒山时, 正值大雪封山,路不好走,就只好望祀。隋代炀帝也曾两次登临行大典,当时助祭的还有西域、土谷浑等十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使者。仅仅望祀,有些人主们还觉得不够虔诚,于是就有人根据舜当年的一个传说,让主人到河北曲阳的“恒山”上祭祀。这个河北的恒山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舜有一年巡守恒山时,走到河北曲阳这个地方时, 又赶上大雪封山,正艰难前行时,从恒山方向飞来一块巨石,落在舜的不远处,人们认为这是从恒山上飞来的,就在这儿祭祀一下吧,舜就定了这块大石所在的地方为恒山,于是天下就有了两个恒山的说法。后来一打仗,谁是真正的恒山就搞不清了,直到明代,这旷古的官司才算告一段落,这时正式把山西恒山定为五岳中的“北岳恒山”。巧的是山西恒山上确实有那么一个大洞,恰好就与河曲飞来石大小差不多,人称“飞石窟”。客观地讲,当年若非两地的说法巧合,那么,那位最先讲起这个故事的人也真是了不得,他那么一讲不要紧,天下人就为这牵挂了几千年。两个恒山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北方多灾多难,国家多有分裂的历史事实。
    现补抄李世民祭北岳文,以飨读者:
    苍苍元气,汇三光而成象,茫茫后土,镇五岳以成形,衡岱启东南之趾,蒿华表西中之固,惟灵山之秀峙,亘朔野而标奇。兽啸龙腾,风云之所吐纳,霓裳鹤盖,神仙之所往还,叠嶂参差,凝烟含翠,重冈纷扎,照日分红,绝壁千寻,孤峰万仞,桂华侵月,松梦挂云,幽涧冬暄,飞泉夏冷,宝符临代邦之美,灵蛇表阵势之奇,铄石七年,无以方其大,含波九载,不能损其高。巍巍乎与乾坤而永固,隐隐乎横古今而不绝,属以授旗赵郊,誓师冀土,敢荐牲玉,

惟神飨之,贞观十九年。
    来恒山的朋友,大都要问:人们为什么要定恒山为北岳呢? 恒山是道家的第五小洞天,道家为何要选这儿作道场呢?这就很有些文化旅游的味道了。
    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自然崇拜的国家,人们对于自然物有着独特的认识,从南到北,从古到今都是这样,而且我国传统中就有“大一统”意识和“东南西北中”五方构成中国这个整体的“五方”观念,(天的体系和地的体系以五方来对应),即所谓“天有四序,星辰辩其分;地有无方,山岳镇其域”,人们认为:雄浑的山川更具有一种震悍力和感召力,而“恒山得天地严凝之气,为万物归藏之所”,符合《尚书. 舜典》中“望于平川,遍于群神”的祭制,于是,恒山就成了五岳之一。当然,这只是粗线条的解释,要深究,那就得全面分析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炼养过程了,那也一直是专家们的研究内容。
    无巧不成书,在地理上恒山恰恰又有着“形势甲天下”的优势,很受人们注目,因此宗教界人士纷纷前来开山设场,弘扬本教。据资料记载,最先来这儿开山的还不是道家,而是佛门,开山之人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北方佛教领袖道安,现在僧人无姓,同称“释”字,这就是道安规定的。他先在此开场弘法,后来北方各民族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恒山这样的军事要地实在呆不下去了,道安只好避入晋东南阳城一带的山中,后来战事稍缓后他还回过浑源西南封龙山,但不久他又有事去了襄阳,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很久以后,战争逐渐减少,天师道在北方兴盛起来,后来的北魏皇族更是对此推崇倍至,同样热爱恒山的道家就在恒山设了道观,而且地位迅速地巩固了,占了主流,佛家当时缺乏条件,虽有所发展,但也没能改变当时的情况,于是佛门弟子就去了离此不远的五台山发展,建设佛国五台。
    北魏统治者后来主张佛道同源,道家也认为,恒山中道佛两教的门徒都来朝山不是坏事,于是倡立佛祖的诞日为庙会,因此我们就看到今天这样,佛道同山而拜的场景。
    恒山在古代是战争多发地,但也是北方各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每逢皇帝去五台巡守,每逢五台庙会,塞外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就由大同渡过桑干河,穿越恒山,直趋五台,五台的骡马大会也是重大的一个活动。
    恒山历史太悠久了,如果你有机会来,最好请当地的老乡(恒山宾馆就有这样的服务)做向导,他们讲的那些野史、传说和恒山的秘密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的!
     浑源的风景好,物产也多,老辈走江湖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吸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浑源的烧酒到现在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了,宋代人称为状元酒、圣酒,这是恒山三绝之一,其它两绝是恒山黄芪和悬空寺。
    浑源南部的汤头村,紧靠浑五公路的地方有个汤头温泉,大小有4亩地,平均水温63摄氏度,健身浴疗有特效,1400多年前,这里曾建有“温泉宫”,专供北魏皇室使用。
    图片说明:栗家坟,背景的山峰就是“玄岳”。
    风云际会之地,名人数不胜数,论千古功德,浑源人说不能忘了大清王朝有名的治河专家──栗毓美。他是清道光年的河东河道总督,这位浑源人一生与水打交道,转战晋、豫、陕、蒙各地,破除水患无数,他总结下来的治河经验“抛砖筑坝法”至今人们仍在用。他去世后,道光皇帝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赐谥“恭勤”,并亲自书写了祭文,他的墓园里还准用了等级很高的华表。民间对他很尊重,一说栗家坟都知道。
    来恒山玩,最好住一晚,这样你就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领略千古恒山日出和日落时的那种美了……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讲: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恒山宾馆驻有去外地的班车,也备有去恒山的旅游专车,他们这儿的老同志个个都是恒山通,他们玩一趟恒山,看起来慢悠悠的,可年轻人很多都还是跟不上。
    晨曦勾勒出玄武峰的影子,丝丝云霞就在山顶上那一片光亮中舒展,袅袅亭亭,好似从山里升起来的一片香烟被缓缓吹散,但又是才散又生,启明星和一些不知名的星星在暗蓝的天幕上闪着夺目的光彩,巨大的恒山在呼呼的风中曳步前行……
    夕阳西下时,“人天北柱”玄武峰通体发出灿烂的金光,浑源城里炊烟袅袅的家户和那座高耸的圆觉寺砖塔也沐浴在这无边的金光里,塔上的那只铁鸟在苍苍的塔铃声中随风转动着,依然在等。她叫“盼子归”,据说是她的儿子在一次暴风雨中丢了,于是她就站在最高处,哪儿有风就朝那儿望,盼望着儿子能在风雨中回到她的身边……。图片:圆觉寺塔
    周览浑源城时,你是不是也闻到了在恒山庙中曾闻到的那种香味,很多人都说那是在一刹间闻到的,过后就闻不到

了,当地老人们说那是“天香”,她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