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落的文明:客家服饰

 寒江读舟 2012-07-29
西风东渐使客家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上千年几百年的客家人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今天在主要公众场合,客家人己经失去了独有的服饰特征。现在人们只能从偏远山区的老人孩子身上,从舞台表演着装上去认识客家人在农耕时代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服饰特征。

  客家成年人的服装基本上以兰,,靛青和黑色为主色调。这种颜色耐脏耐洗而又不张扬,这是客家人长年劳作,出入山野田园的最好选择,也是客家人外柔内刚,勤劳节俭的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

 

客家服饰

  孔子评价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时说"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象夷狄那样披头散发了。可见,汉服的右祍是其最主要特点。客家服饰保持了中原宽博及右祍的服饰特点,但也溶入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短窄为上的服饰特点。客家人的服装,无论上衣或是裤子,都保持了宽松肥大的古风。客家最常穿的大裆裤,更是以裤裆深,裤头宽为特色。大裆裤的腰间一定要摺叠几层才能系紧。平时一般人家衣服,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是"大襟衫",右边斜下开襟,安布钮扣,讲究的用铜钮,女服只在襟边加一二条边(讲究的绣花边),以示男女之别。

  旧时,一般男女都不穿"底裤"(内裤),讲究者多穿一件较短的长裤就是了。内衣,则一般都穿,俗称"褂子"、"留眠衫",有"大襟"、"正襟"两式,比外衣狭窄。以上服式,均指布质的,一般人家也只可能穿布质衣服,富豪之家则穿绫锣绸段。

  在妇女和儿童的头饰和服装上,客家人喜欢红,粉,绿,黄等鲜艳的色彩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来的憧憬,从姑娘大嫂到老婆婆都喜欢一针一线把袜底,帽子,背带绣成美丽的艺术精品。客家人服饰上图案朴实精美而又寓意深刻,这也是南迁客家人与原住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果。

  

客家服饰

  附:

  一、古代汉族民族服饰的式样:

  男装的式样:

  1)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 延续了唐,五代,宋, 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1)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2)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在象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

  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二、汉族服饰的风格

  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饱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抱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