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看咱们老,咱还有爱好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2-07-29

别看咱们老,咱还有爱好

 

合肥两名七旬“奇老头”都有着近乎狂热的爱好

一个迷恋记忆学,一个痴迷收藏,他们的晚年生活很精彩

今天和大家讲述两个70岁老人的故事。

张礼让,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可是一个记忆奇人,圆周率小数点后能背一万位。如今,他又在家自制记忆“巨书”,说是要靠记忆学走进“春晚”。

而住在绩溪路社区的梅学良老人则痴迷收藏,邮票、古钱币、怪石,他一个不落。虽然老伴和女儿都已在瑞典定居,但梅老却为了这些“宝贝”不愿和亲人团聚。

每个月两千多元的退休金也都被他花在收藏上,“我现在就是一个穷得丁当响的千万富翁。”

奇老头:张礼让

17000张卡片熟记于心

“我的记忆有了新突破,今年准备靠这个上春晚。”

七旬老人张礼让说,最近三个月他的记忆学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一本两米多高的记忆奇书中,17000页卡片中的每一页上,他都记录了不同的内容。张礼让称任意从当中抽出一种,他都能轻易地说出内容。

如今,张礼让有了个新目标——上“春晚”给全国人民表演记忆学。

绝活:17000张卡片熟记于心

所谓的记忆奇书,是一个两米多高的木匣,里面装的全是手掌大小的小卡片。

张礼让说,里面共有17000张卡片,相当于314副扑克牌的总张数。

这本“巨书”每一页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数字、英语字母、手机号、神话传说、寓言笑话……制作这本“巨书”,张礼让用了近三个月时间。17000张卡片都编上了号,张礼让说只要说出编号,他能轻易地说出卡片上的内容。

为了验证真实性,记者随意抽出了一张卡片。“数字是20,字母是BLVJT。”张礼让的答案和卡片上一模一样。

心愿:上“春晚”推广“记忆学”

虎年“春晚”中,小女孩王仙妮背诵百家姓的节目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张礼让却有自己的想法。“背诵百家姓都能上春晚,我的记忆能力强她很多,我也可以上春晚。”

张礼让说,上“春晚”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想推广自己的记忆方法。

“我想让大家知道,好的记忆力并不都是先天的,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张礼让说,自己的记忆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学习两个小时就足够了。”

奇老头:梅学良

“千万富翁”穷得丁当响

梅学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

“小区里的人都知道我现在是穷得丁当响的千万富翁。”老人家说,他收藏的物件价值最少几千万。

可由于每月两千多的退休工资基本都用在收藏上了,如今他已经是穷得“丁当响”了。

十平米小房堆满宝贝

在梅学良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里,除了一个小床外,其他都是一些瓶瓶罐罐和小盒子。

“这里是邮票,盒子里是瓷器,柜子里都是古代的银币。”梅学良尤其珍惜古代银币。在一张木制柜台上,放着几十盒小册子,梅学良拿起一本,打开一看,一枚枚泛着银光的古钱币映入眼帘。“光钱币我这就有上千枚,全是淘来的。”

三块田黄石价值近亿

在这一屋子里的物件中,梅学良最引以为豪的是那三块田黄石。“现在全世界这种田黄石的储量不到五百斤,我这三块就近两斤了。”

“现在市场价一克价值一千万,我这三个宝贝加在一起怎么也得够一亿。”梅学良说,这些都是他从城隍庙和裕丰花市花大钱买来的。

但是梅学良从来没有将这些拿去鉴定,“我又不是想卖,只是图个乐。”

梅学良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吃过荤菜了,因为他的全部积蓄都用在了收藏上。“一发工资,我就到城隍庙去,看到了好的就买回来。”(郭卓平、夏彬彬、欧昌梅、方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