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突破:推敲之间觅诗意

 liubaoliang 2012-07-30

古诗鉴赏突破:推敲之间觅诗意

                                ⊙ 河北辛集中学  曹保顺

    诗歌,概言之,就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技巧和形象表情达意。古诗鉴赏考题一般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对思想内容进行评论。考试中,不少同学由于没有掌握好答题要领,往往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造成失分。那么,在诗歌鉴赏中怎样根据命题的要求,找到答题突破口,从而获得高分呢?
突破点一 >>
    体会意境

    例1  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只有在“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突破指南: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体现了诗的“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表达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意境型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有:①诗中以什么为主要意象进行描写。②诗中的某两句是如何营造意境的。③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解答这个类型的题,同学们可以遵循如下思路:①找出诗中的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意境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④这种意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突破点二 >>
    品味语言

    例2  茅坤《夜泊钱塘》:“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分别是“迸”和“入”。“迸”让人觉得落叶不是自然掉落,而是由于强力所致,似乎每片落叶都让作者惊心动魄;“入”字化无形乡梦为有形,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凸显了作者羁旅愁思的沉重。
    例3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突破指南:语言型题要求品味诗中关键句妙在何处。这些语言一般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要求品味的词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此外还有副词、数量词、叠词等。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把字、词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品味语言型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有:①诗中的某句(字)有不同的版本,你认为哪一句(字)更妙,为什么?②分析某字或某句在诗中的作用。③两首诗中都有相同的字,他们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
    做此类题时,同学们可以遵循如下思路:①肯定哪一个句(字)好或更好;②解释该句(字)在诗中的含义;③结合全诗,点出该句(字)在诗中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观点。

 

突破点三 >>
    总结技巧

    例4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昏,此际偏思汝。”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借用陡峭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突破指南: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要准确回答这类题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就描写对象,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考试题中常见的考试内容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烘托、白描、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总结技巧型题的设问方式一般有: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答这个类型的题,同学们可以遵循如下思路: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突破点四 >>
    提炼主旨

    例5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从颔联中“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从颈联“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古今对比,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突破指南:诗言志,即诗总是会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志向、追求。认定诗词内涵主旨,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人一般的生活阅历入手,因为任何情思皆与阅历相关。古人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整合出如下规律:诗人的阅历主要包括读书游学、交朋结友、离乡赴京、混迹官场、贬谪江湖、归隐田园等事件;相应的,情思也不外节操抱负、清高孤傲、离愁别恨、思乡怀旧、时光易逝、怀才不遇、忠君爱国、民生疾苦、寄情自然、物是人非、怀古伤今等。
    这种题型的设问方式一般有:①关于这首诗(或两首诗),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②与其他诗相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解答这个类型的题,同学们可以遵循如下思路: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内容;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③如果两首诗比较,还要找出它们的异同。

 

典型题强训

1.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吴声子夜歌
                                  薛奇童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写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范成大
        怅望梅花驿①,凝情杜若洲②。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注:①句是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的典故,说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满怀惆怅。②句是取《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却也无从寄去,徒然凝情而望。
    (1)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曾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请以“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一句为例,简要赏析。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1)诗中景象都暗含“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其作用有二:一是点明题意,暗示读者此乃宫怨诗;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哀怨的感情基调。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形象,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两处来表现。“无颜色”既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了,更向读者暗示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的“漏”前加“清”字,表明因心境凄楚,愁恨难眠,才感觉到漏声凄清、漫长。
    2.(1)借景物的冷清,突出宫女内心孤寂。(或表明夜已深,人不寐,表现宫女内心的愁怨。)
(2)内容上,两诗同样写秋夜怨思,同样写望月以表达宫女的怨情。写法上,李白从正面写宫女隔帘“望秋月”,越望越感到孤寂,也就越增加怨思。而薛奇童则从反面写来,“见月,怕望”而增添愁思,这样反面写来更使幽怨之情达到极致。
    3.(1)这两句表现两人不能相见的痛苦和无边的思念,但作者都写得非常含蓄。“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感。这里虽没有 “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
(2)如“梅花驿”“杜若洲”都是虚指,但又与双方远隔、托物寄情密切相关,写女主人公无人传递书信所选用的“双鱼远”“片叶秋”以及“江已东流”也都属虚拟,但却和她盼望与情人通信的现实十分吻合。这些虚实的统一,不仅有助于表达男女双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宽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