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红门堡(1))2012晋陕行游影记(四)

 水蛇妖 2012-08-01

    出了东大院高家崖的西堡门,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高家崖和红门堡东西相邻,一桥相连,走过这道桥,便走进了红门堡。

就当我拍完这张照片准备沿桥走进红门堡时,我的相机没电了,连开机都开不了了。

相机没电只能无奈的进去“瞎”溜达,后来突然想到自己随身还带了个GX100的卡片机器(不知怎地当时脑子短路,就没想到这事),“瞎”转悠了一会后便取出备用相机重新开始拍摄,以下的部分片子来自飞絮妹妹的“赞助”,在此表示感谢哈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共计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因有些院落建于乾隆早期,故其装饰纤细繁密中显古朴粗犷,接近明代风格。从总体建筑格局及占地面积来看,红门堡比高家崖更加有气势。如今设立在红门堡内的有中华王氏博物馆、书画馆、珍宝馆、拙居茶馆、王家醋坊、豆腐坊和“全国晋商会馆图片展”。

王家大院的选址。一是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占据静升村北山坡黄土高地,背阴可以阻挡胡地北风,向阳能使阳光照射充足;二是凭借坡间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可保证宅居地“高无近旱而水用足”,无水灾之患,亦无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远。前览俯视,田园漫漫,河水潺潺;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气象万千。夏日层峦叠翠,冬来银装素裹,一幅美妙的自然山水画尽收眼底,堪称理想之宅居宝地。
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

高家崖和红门堡都是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红门堡则完全是个城堡的模样,一座四方的城池,四角及侧面各有一个亭子,猛一看会让人想起平遥古城来,只是比平遥古城小了一号。

从建筑规模上讲,红门堡也比高家崖大了不少,其气势自然也就大于高家崖了。

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可以想象当年该堡的防护是多么严密。

至于利用地势造屋,从这几张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其端倪。

房屋是由低向高一顺儿造就。

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建房的坡度从下面这两张图上便能看出。

一溜坡上来的城墙

红门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其堡内的建筑格局中隐含了一个“王”字,这便是那“王”字的一竖。

这一“竖”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一字贯穿,这也是堡内的主街,这条主街将整个建筑群左右分开,这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

堡内的东西方向共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这一条巷则为“王”字的第一“横”。

“第一横”巷内

这一条巷则为“王”字的第二“横”。

这一条便是“王”字的第三“横”了。

纵观整个红门堡,加上外围的城墙,其建筑格局我认为更像一个“国”字。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当初王家建此院时的意图未必如此,也许只是想着一个“王”字,我们后人也只能尊重原主人的意思了。

资料中介绍王家大院在建筑风格上附会着龙的造型,恕我眼拙,没能看出来,如果说有的话,只能是在后花园的位置上有那么点弯弯曲曲的感觉了。
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我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也许,这就是资料中所说的附会着龙的造型之由来?

红门堡之区别与高家崖还在于建有一个后花园,这使得该建筑群在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合乎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礼制的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又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地融为成了一体,形成了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

从建筑群的结构上来说,红门堡的院落布局,还是为多进式院落,但在样式中有所多变,组合得体,整个建筑设制,是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的。

这个院落里现在设置成了王氏博物馆。

偏开门的四合院是红门堡的建筑格局之一。

院落里方砖铺地

院落并不大,但很精巧。

在这小院里的二层小楼上,夏日里听雨、冬日里晒太阳都是非常惬意的。我和飞絮都感慨的说,咱要是能有这样一个小院该多好啊,可惜这只是幻想(因为已不年轻,这样的想法不能算是梦想,只能算作幻想了,呵呵)。

站在这小院里的感觉真的是不错。

院落里冲着大门的地方往往都有这么一个东东,开始以为是神龛,听了导游讲解才知道这是照明的路灯,一个小小的路灯做的也是这么精致考究哦。

估计现在是不用这种路灯照明了,路灯改作了神龛。其实有神灵指路,心里会更明亮些呢。

院套院也是红门堡的建筑特色

双门的二进小院

从这个角度看出是个三进院了。

大院与大院之间也还有门,此巷为“王”字第二“横”的那条巷。

可别小看这个门,其包含的建筑艺术元素可谓多也,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红门堡院落的层层叠叠。

恢弘的红门堡建筑群,外观,堡墙高筑,顺物应势,形神俱立,气宇非凡。入堡观览,庭院深巷,曲幽多变,巧连妙缀,有如迷宫。真是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不愧为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晋中民居的一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