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节

 点与滴 2012-08-01
商品价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对海狸需求的增大,引起海狸和鹿的交换比例从1:2上升到1:3,如果一定要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这样解释:
  市场对海狸的需求提高以后,近海的海狸不能满足需求,部分渔夫到较远的海洋中去捕捉海狸,增加了额外的劳动(海狸是稀缺性资源);或者解释为,市场对海狸的需求提高以后,原来的渔夫忙不过来,其他行业的人改行捕杀海狸,而新渔夫熟练程度较低,劳动时间较长(熟练的渔夫是稀缺性资源)。对于全社会来说,这都意味着"生产"海狸的平均劳动量增加了,所以现在交换一头海狸需要较多的鹿,由原来的两头增加到三头。
  虽然过去一头海狸包含的劳动价值等于两头鹿包含的劳动价值,但是现在一头海狸包含的劳动价值和三头鹿包含的劳动价值相等。因此,"商品交换遵循劳动价值相等"的原则仍然成立,商品的价值完全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的价值构成。
  但是,这种解释方法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仅仅商品的价格才具有这种性质。
  显然,只有在生产商品时没有使用稀缺性资源,商品的价值才与供求关系无关,而这一先决条件只有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才可能存在。
  政治经济学并不考虑生产资料的稀缺性问题,这是它和客观实际存在距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