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七分饱”、“少食多餐”、“永不吃饱”是饮食养生的金科玉律,任何一次暴饮暴食,都相当于慢性自杀。 历来科学实验都证明:时常半饥饿的动物命长得多,精力充沛;相反,餐餐吃饱的动物不但活动能力大减,而且多病早死。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吃得过饱之后就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警觉力、创造力及工作效率都会降低。餐餐七成饱是维持身体最佳状态的方法,更会使你长期身壮力健,祛病延年。 餐餐只吃七成饱=心脏年轻十年。 人的胃、肠及所有其他器官的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其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违反了它们的工作规律或超过了其承受能力,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导致疾病发生,严重者可影响寿命。 医学研究显示,过饱饮食后,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加,以促进胃的消化功能。人空腹时其胃肠道的血容量占人体血总容量的10%左右,饱食后,胃肠道血容量可达到人体血总容量的30%,如此多的血液在胃肠道里,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肾、大脑等,自然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现象。 饱食还会导致心肌缺血和肌肉缺血。心肌缺血表现为心跳无力、心律缓慢、胸闷气短、头晕,有心血管病的人将会加重病情。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并饮酒,极易引发心肌梗死。肌肉缺血则使肌肉中的大量乳酸不易代谢,肌肉松弛无力,使人感到十分困倦疲乏。 经常饮食过度,肝脏为处理过剩的营养就要拼命地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不堪重负,出现肝功能异常。 人进入中年以后,饱食所摄入的能量超过肌体代谢能力,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大大降低,身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会慢慢减弱。当自由基产生过多时,人体抗氧化与氧化的速度的平衡被打破,必然引起正常细胞加速退化、变性,加速人体衰老。 人在饱腹状态下,体内营养积聚过剩,导致细胞膜增厚,使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敏感度降低,免疫力下降,从而加速衰老。因此说,损害健康的最大原因正是饮食过量。“饱食众疾催人老”的道理,足以让坚持大快朵颐的人们冷静下来,从而选择健康节制的饮食方法。切记:“任何一次暴饮暴食,都等于慢性自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与人体的健康和寿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句简明扼要的谚语: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寓意非常深刻。 具体而言,晚餐经常吃得太饱、太丰盛(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酒和可乐饮料等),会使血糖、血液中的氨基酸与脂肪酸浓度增高,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而人们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进而使人发胖,罹患脂肪肝。而由于体内胰岛素耗用量大,胰腺因负担加重以致功能衰减,逐渐引发糖尿病。 晚餐丰盛又饱食,胃肠道因大量食物积聚而负担加重,有可能引起胃炎、胆道疾患、胰腺炎等。其中,滞留在肠道内的蛋白质经厌氧细菌作用,产生胺、酚、氮、甲基吲哚等有害物质,既刺激肠壁,可能逐渐引发癌肿,又会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心、肝、肾、脑等器官,并对其造成损害。 晚餐吃得太迟又过饱,食后不久即睡,来不及消化的食物积滞于胃肠内,产生腹胀压迫症状,会不断刺激脑细胞,使睡眠不安稳、多梦,进而引起神经衰弱,思考力、记忆力减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