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FC/NFOEC:中国厂商的迷茫

 欲悠游天下 2012-08-03

OFC/NFOEC:中国厂商的迷茫

[日期: 2012-03-13 ] 千家综合布线网 www.

  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NFOEC)在2012年3月6-8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展览中心举行。目前OFC/NFOEC已被公认为光通信领域中全球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盛会。据官方统计说今年的OFC共有800家企业参展,其中来自中国的厂商就约有百家,中国厂商已经成为这一展会上重量级的参展团。

  首先我们将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光器件的展览形式做个对比:无论是武汉光器件三强WTD,光迅和华工还是深圳的易飞扬、绍兴的飞泰,成都的新易盛,基本都采用同一种方式,展示板+产品陈列,产品展示大而全。而在Finisar,Opnext的展台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用自己的模块和客户的设备搭建起来的应用场景,还可以看到他们现场拿自己的产品做的测试演示,还有重点突出新推出的产品展板,让你进入展台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趋势、性能和应用。日海今年采用了家的模拟背景,把自己各类产品都挂接在墙面、机柜中,以展示自己全套的光纤配线系列;在机柜周边重点展示他们新推出的小型LC连接品产品。

  中国厂商的迷茫

  在与中国厂商们的交流中给我们更多的感觉是中国厂商的迷茫状态,下一步跟随到哪里?或者如何从跟随者跳出成为一个领导者、创新者,是企业家们顾虑和深思的问题。这一状态在微博上,也获得了不少博友的认同,中国光器件商的下一步该如何走?用驿路通蔡总的说法,每一家企业都经历过从模仿者向开拓者的角色演变过程。所谓“穷则思变”或许模仿模式已经到了尽头,现在是国内厂商蜕变的时机了。

  绍兴飞泰的销售总监潘建东博士说,飞泰一直延续着公司成立之初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去年已经做到上亿元销售额的规模,如今搬到新的厂房,规模将继续扩大,向打造长三角地区光模块最佳制造平台的目标迈进。模块产品线也已经做全,EPON、GPON模块也已经入围国内中兴、烽火的招标,今年的销售目标是突破2个亿。可是未来三年的五亿目标如何实现是个问题,公司的品牌、产品线如何再向上上一个台阶是他们目前的困惑。同样的,极致兴通--这家因为快速成长而被业界称为“坐着火箭在飞”的高速增长企业,也碰到同样的问题,未来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如何去创新继续领先于同行,他们也迷茫。

  昂纳今年的展位上特别增加了两间会客室,用于与客户的深度交流,在产品展示上我们没有什么新产品,倒是产品总监刘立先生说,OFC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对于“迷茫”这一状态的说法,他也认同,他觉得海外的企业很幸福,客户愿意与他们深入交流并清晰地告诉他们自己的下一步计划,请求供应商与其一起进步,共同开发。他说,高端的产品重要的是需要客户的培育,而国内却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维度(Dimision)不知是否由于展场同类产品的展示较少,在驻足的十分钟内,不停地有客户上前来询问干涉仪产品,负责销售的严小姐告诉我们说,他们在展示一款mini的干涉仪,体积小很多,整台仪器只有一个USB接口用于供电,性能与台式机无异,PC/APC切换,携带方便操作简易。严小姐同时告诉我们说,由于今年运营商对品质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干涉仪产品销售很好。他们倒是没有碰到这样的问题,不断帮助客户更好地做好检测这一关应该是他们一直不变的目标。

  易飞扬营销总监何洋先生告诉我们说,易飞扬目前的产品线分两块,一块是在光模块,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他们已经做全了光模块产品线;二是在无源器件,一方面是立足于FTTX的ODN网络产品;另一方面是用于高功率的保偏器件。他们的定位是提升品质和规模,做出自己的品牌服务于中高端客户。

  飞阳的CEO李总提到,展场上国内企业的展示产品基本类同,觉得看不到希望。好在国内市场机会更大,他认为国内FTTX催生出的巨大光通信市场,或许可以培养企业们向高端产品拓展。

  光恒通信的营销总监贺素蓉小姐说,光恒目前的组件产能非常饱和,月产能基本保证在1000K,其中PON组件的产能约为700K。但她也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尽管光恒一直有着稳定的客户资源和订单,但是一季度通常处于客户积极备货期,现在的产能饱满并不代表着今年整体会呈现向上发展之势,因此也不敢再盲目地扩产。但是更好地去降成本的方向是不变的,故此,他们还正在增加TO-CAN的自动化产线,以摆脱受制于人员的工艺生产。

  WTD负责欧美区域销售的孟达先生,针对我们的提到的迷茫,他认为这很正常,国内企业一直处于跟随者,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他与我们分享他对欧美市场的看法,欧美本身就集中着Finisar,Opnext这样的光器件巨头,国内企业竞争这一市场必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端器件却总也赶不上他们的步伐。而国内厂商大多集中于低端产品的低价竞争,这也造就了国内企业无法获得欧美市场的困境。COSTDOWN现在也让国内企业为难,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降到一定程度自己的生存都成为问题。

  日海通讯的陈总介绍说他们这次重点推出的MC受到了业界的很多关注,但实质上他们还推出了自动化的光配线系统以解决高密度配线需要人力解决的高成本问题。此外,这次展示的重要的一点在于尚能(原佛山日海易能)的PLC晶圆片首次展示,现场我们看到1*8,1*16,1*32和1*64等不同的晶圆片。陈总说:日海在这三款产品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日海在不断思考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华工科技的总工胡长飞先生,对于本次的展会评价很高,一方面是他们见了想要接见的客户;更重要的是,他说看到了光模块的下一步方向,CFP2华工将会在下半年正式推出,他相信在下半年会有更多的国内厂商推出40G模块产品。对于市场的看法,他也很乐观,应该是继续与国际巨头同步,发挥自己垂直整合的能力,挑战成本优势。

  亿源通本次除了展示其无源器件外,还展出自己独创的QSFPPIGATAL产品,用于数据中心业务领域。

  Eopolink、光迅对本次展会的评价都是冷清了好多,Eopolink采用蓝白色调做的简装展台,更多地是向客户展示其生产制造能力,本次重点展示其40GCFP产品。光迅的展台设计依然沿用一贯的设计方案,在产品上我们也没有发现新的产品,但关注他们的观众一如既往地多。

  华润通继续展示自己全系列的有源模块产品。永大光通信展台上依然展示自己的MEMSVOA以及TO封装产品。驿路通依然展示自己的PLC相关产品,如蔡总所说,将低价格线路坚持下去,低价并不是品质差的代言,在保证品质的状况下,更能突显自己的成本控制做的好。奥康光通的总裁石元先生说虽然他也知道PLC最大的市场在国内,但相对比利润他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海外,做一些高利润的小定单,他认为这样稳健做起来也还不错。深圳国扬继续展示其模块产品,负责其海外的销售人员告诉我们说,市场虽然不大,但是每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这一时期以来他们还好。

  光越科技的李总介绍说,保偏这一市场也开始热了起来,目前他们保偏的器件月出货量基本维持在1000支左右;高功率器件的供货倒是出现紧张,原因在于国内关注光纤激光器的企业越来越多,需求量较大。

  中国企业乏新品

  有位参观者说起本次展会的感觉:中国企业很难看到新的东西,满眼望去展示的产品基本一样,却都集中于低端产品上,不管规模有多大,不管在国内是否属一流制造企业,在这里都被显得统一成为很低端的三流企业。

  但是我们前面的报道也提到,不少国内企业也开始思考下一步如何走?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交流后发现基本上呈现出四种思路:

  第一种是寻求代理,利用渠道商来争取北美地区的客户关系,华润通就在当地找到了合适的代理公司来负责他们欧美地区的市场。寻找代理应该是中国制造迈向北美地区的最快速捷径!

  第二种观点则是并购当地的一些小公司,收获一部分的小型市场和产品领域,并带动公司原有的产品向那一市场迈进。不少国际巨头也是通过并购而做大做强起来的,所以只要找准时机找对并购对象,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所有的产品都已被国际巨头们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无可争议,既然我们无法参与并制定标准,那唯有制造相应的标准件产品,仍然依赖低成本的优势。垂直整合也好,搬向更偏远的地区以解决人力成本和厂房成本也好,总之依照标准去制作去想办法降成本,让价格来决定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这是武汉几家企业的思路。

  第四种便是利用创新技术与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上竞争,比如曾经在苏州创立的Broadway利用自己的创新理念,受到了客户们的认可并获得巨头们的认同,后被Finisar收购。

  中国企业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路线,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转变,很显然低端产品的竞争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现状。无论走哪一种途径,能够给自己的企业一个清晰的定位很重要,如何与同类企业区分开来,做精做专,一定会有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


录入:Coral
来源:光纤在线
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