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孩子矫治“假期综合征”

 我是勇敢的心 2012-08-03
如何帮助孩子矫治“假期综合征”
小学教师李老师最害怕刚开学的日子:学校要检查假期前布置给教师的备课、论文、家访等各种任务的落实情况,还要布置新学期的各种任务等,一下子要面临许多的压力。

  当然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学生:假期过后,孩子们在课堂上要么坐不住,要么犯困,要么老走神儿,学习效率明显不如放假前;过去老师哪根眉毛往上一挑,学生们就能马上明白老师要干嘛,现在好像都忘了。

  专家诊断

  上述学生的表现,其实就是典型的“假期综合征”。不少中小学生经过一个长长的假期后,往往会变得精神萎靡、面黄肌瘦,甚至带病返校。据调查,假期过后,学生中普遍存在体虚、疲倦、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坐卧不宁、失眠、健忘、手足无措、易激动等现象。

  产生原因

  ■由“假期”回到“学期”,学生的人体生物钟面临着重新调整的问题:在假期,学生体内的生物钟变成了“猫头鹰”型,每天很晚睡觉,早上到9点钟甚至更晚才起床;开学了,学生体内的生物钟必须迅速调整为“百灵鸟”型,早起早睡。刚开始几天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很难及时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学生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上午的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情绪不高。

  ■由假期回到学期,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向学习转移尚需一个过程。假期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逛街、串门、看电视、打游戏;开学了,人虽然已经进入学校,但是大脑的兴奋点仍然滞留在假期活动上。每学期刚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是学生由假期生活向学习生活转变的适应段。

  ■由假期回到学期,学生的学习压力突然加大。家长“变了脸”,开始施加各种压力,老师们板着一张张严肃的脸“灌输”各种知识和道理,紧接着各种作业、检查、评估、竞赛、考试等接踵而至,于是焦虑、恐惧、退缩、反抗等情绪问题慢慢地表现出来。

  ■学校方面:

  1、适当复习上学期的内容。一方面为新学期学习新知识做“迁移”准备;另一方面唤起上学期学习时的情感记忆,使学生迅速地回到学校生活中来。

  2、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将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尽量向后安排,或者减缓教学进度,给孩子“始动调节”的机会。

  3、适当增加学习压力,通过默写、小测验、竞赛、讲评等措施使之迅速进入状态,之后再缓冲下来。

  4、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老师上课要增加活力,如用动画、幻灯片、投影等多媒体教具,以增添乐趣。

  5、每天各主要学科都要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使学生回家之后仍心系学习,无暇“回味”假期,通过作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加快帮助学生调整的进程。

  6、进行适当的纪律教育,通过严格的要求重新规范学习行为。

  7、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愉悦学生的心情,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乐于参与到学校生活中来。

  ■家庭方面:

  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在假期里尽量保持在校期间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地生活,在使学习、培训、娱乐、旅游等有计划进行的同时,还应要求孩子每天适当温习功课,不至于将学习置于脑后。实施中,家长还要注意加强引导和监督,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度”,避免孩子一放假就“放鸽子”。

  1、提前几天就开始提前晚饭的时间,侧重调整孩子的生物钟。

  2、晚上9点前停止看电视等家庭集体活动,为孩子营造及早休息的睡眠气氛。

  3、起床时间前5分钟到孩子床前通过抚摸、轻声唤醒等方式使孩子渐渐苏醒(避免闹铃把孩子吵醒,影响全天的情绪)。

  4、为孩子准备丰盛可口的早餐(刚开始的两三天在营养搭配上,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避免孩子上午精神萎靡不振)。

  5、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到家中吃点点心之后,就要求他立即开始写作业。

  6、晚餐时让孩子谈谈白天学校里的事情。

  7、规定孩子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的时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