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2010年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属雪峰山余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环湖山丘地带,是一个以粮猪业为主体结构的农业县。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开始我县被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批准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今年是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的第二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组织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的实施,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行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和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全县生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0年我县可使用奖励资金472.4万元(2010年国家下达451万元、2009年结余21.4万元),按照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桃江县2010年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奖扶使用办法〉的通知》(桃政发[2011]83号),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畜牧水产局《关于认真开展桃江县2010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扶持工作的通知》(桃监发[2011]001号)文件精神,在2011年10月18日、23日-25日组织实施了我县2010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入户核实、核查工作。经过核实、复查,全县共计11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符合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要求,获得奖励资格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认真开展了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验收、审批,打卡发放奖励资金391万元,提取县级防疫服务费用45.1万元,共计436.1万元;经请示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以“支持生猪产业 贷款贴息 保险保费补助及生猪防疫费补助”的名义发放扶持资金共37户,计36.3万元。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包括猪舍标准化改造、良种引进、粪污无害化处理等三个方面。11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共计投资577万元,其中奖励资金391万元,自筹资金186万元。猪舍标准化改造方面:新建猪舍6000㎡,维修猪舍8000㎡,新置产仔床300套,定位栏980套,保育床50套,购置消毒机40台、保温降温设施50套,新建消毒池1000㎡,围墙1000m。良种引进:购进杜洛克公猪50头,大约克母猪102头,二元母猪395头。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沼气池3000m3,化粪池1000m3,化尸井200m3,排污管道3000m。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剑辉任组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质彬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县畜牧水产局、国家统计局桃江调查队领导为成员。县人民政府制定并下发了《桃江县2010年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奖扶使用办法》,县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畜牧水产局联合下发了文件,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的完成。
2、坚持四条原则。即县级管理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公开透明原则、不重复奖励原则。
3、严格申报条件。申请奖励资金的规模养殖户必须常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猪15头以上,实施封闭管理、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并以一户一处为原则。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完备的养殖档案。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无违禁药物和添加剂使用记录。
4、严格奖励对象确定程序。严格按规定进行申报、审核、公示、复核后确定奖励对象。
5、强化项目建设与验收。获得奖励扶持资格的规模养殖场户制定资金使用方案,报畜牧水产局审批并签订责任状,按照建设规划,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后由县财政局、畜牧水产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才可结算领取奖励资金。
四、项目实施的成效
1、推动了我县生猪生产的发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大部分养猪户尝到了惠农政策的好处,养猪积极性高涨,全县生猪补栏数量增加。2011年我县发展生猪161.3万头,其中存栏65.6万头,同比增长7.6%,出栏95.7万头,同比增长3%。
2、推进了我县规模猪场的标准化建设。项目单位通过进行猪舍标准化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了生产能力,增强了风险抵抗能力。
3、促进了我县生猪品质的提高。项目单位通过引进优良种猪,进一步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提高了我县生猪的市场竞争力。
4、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实施的带动下,我县养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达到3286户,较去年增加12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128户,较去年增加30户。规模养殖成为我县生猪生产的主力军,2011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8.3%。我县目前正在新建和扩建的规模猪场有20个,为我县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存栏的生猪进行了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共检验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500份,“瘦肉精”检测1200份,促进了免疫密度和质量的提高,规范了养殖投入品的使用。
6、通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提高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能力,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同时增加了能源供应,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