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昵称1531686 2012-08-04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31年作 行书·画论 手卷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 临米芾方圆庵记 手卷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长短句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 唐诗 册页 (二十二开)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镜框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五律 扇片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临怀素书 手卷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陋室铭》 立轴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论碑帖》 册页 (十开)

        此行书册页,董其昌全以李北海用笔。董其昌作书主张熟后而生,曾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可见其颇为自信。因生而得秀色,在此册中可充分体现。董氏书法风格审美取向上是“平淡”。如本册行书作品,书法中采用淡墨,带有崇尚天真平淡,产生瘦骨清癯的效果。墨法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称。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在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对用墨的强调随处可见:“字之巧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诀窍也。”“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穰肥,肥则大恶道吴”。董氏穷数十年之功力,古人之书统统烂熟于胸,拈手即来并非难事。此册墨色滋润,意境清瞻幽远,用笔转折收放自如,在结字上,讲求精微,紧密而有势,字体向右上微倾侧,有挺拔之态。难怪其跋语云:李北海云麾将军碑甚为秀劲,后人学之者甚众。余中年颇喜仿之,今已忘其旧习矣!然时一为之,亦不落赵吴兴后也。可见董其昌对其书法是极其自负的。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十洲志 册页
 
 
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诗 册页片
题识: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江清影堕石,水拂奇生枝。其昌。
印鉴:董其昌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诗 立轴

款识:董其昌。
印鉴:太史氏、董氏玄宰
释文: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洪崖家可移,天姥梦亦得。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款识:为竹浪上人书,其昌。
钤印:青宫太保、董其昌印、玄赏斋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草唐李白诗 立轴

题识:其昌书。
钤印:玄宰氏、大宗伯印
说明:大岭别业题签。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题识:其昌。
钤印:董其昌、玄宰。
题签:单国强鉴题。
董其昌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代表作品有行书《临柳公权兰亭诗》。他重视师古,采摭精赅,强调要多参阅古代法书真迹。由于他的精鉴和颖悟,其仿古作品着重表达意趣。结构巧妙,善于夸张地运用杨凝式那种疏宕的布白方法,把行距、字距布置得更为适度,形成一种疏宕秀逸的风格。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与他的绘画强调笔墨表现有关,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涩之趣。他的书法自具新意, 秀雅率易。董其昌书法崇尚平淡天真,自谓“吾书往往率意”,认为他的书法高于赵孟頫,“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后世常将赵董并称。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21年作 行书醉翁亭记 (一对十二幅) 屏风

题识:醉翁亭记 (文不录)。以杨少师韭花帖笔意,书欧阳永叔醉翁亭记,亦兼用陶隐居华阳帖,欲一洗媚艳之习耳。时天启元年 (1621年) 孟秋既望,毘陵道中书并识。董其昌。
钤印:真赏斋、董其昌印、玄宰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五言诗 立轴

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
题识:其昌。
鉴藏印:墨庄真赏、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瀛舟
本幅所钤“阮氏琅环仙馆收藏印”应为乾隆进士,体仁阁大学士阮元(1764-1849)藏印。阮元号芸台,扬州人,工诗文,精鉴金石书画。
释文:
忽忆君家笠泽图,寒江密雪满菰蒲。
于今身在齐清里,日对秦封五大夫。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道家故事 手卷

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
藏印:李鸿球 (1899-1978):剑华楼、浏阳李鸿球字韵清鉴藏
其他:刘希献印、怀云楼图书印、一印漫漶
释文:萧廉贞入山学道,年四十,饵柏叶,采诸花为丸,又取桑叶杂黄精朮煎等服。年八十,白发落齿生。常诵黄庭经,每有虎伏在床前,欲起,先以杖驱虎,如犬前行。王探字养伯,学道经,南遇太玄僊女授以藏景化形之术,遂能与日月同光,云霞合变。有人谓曰:闻师善于变化,试为之,乃化身为一树,其人乃持斧斫之,又化为一石,复以火烧之,又化为波水,复以土壅之,又化为火,复以水沃之,又化为一鸟,复以网罩之,又化为猛虎,复以刃击之,又化为死人,故人惧而走,至数里复见探如旧,乃礼谢之复化为浮云高升天际。其昌书。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13年作 临怀素《千字文》 手卷

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
题识:泾州刺吏孙正甫自上计归以秦碑怀素千文见贻,因临此本,素书虽称颠,实不踰法,虽称瘦,实不露骨,如圣母碑,亦唐时所刻,犹存此意,自叙帖稍有出入,前人疑信半矣。张长史千文潭帖刻八十余字,有龙蛇飞动之势,正可与素师千文并参,自二王行草外,独此目标胜会,所谓凿溷沌而独创者。时癸丑 (1613年) 八月望前一日,书于宝鼎斋中。董其昌。
钤印:太史氏、玄宰氏
藏印:大中丞章、止斋吉论 (二次)、时年七十有七
引首:字中襌。醉素千文,源得逃襌之意,余漫参之。董其昌。
吴子深 (1893-1972):吴渔邨绿野兄弟同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钤印:大宗伯印、玄宰氏
题识:其昌。
鉴藏印:陈氏华家鉴赏珍藏、陈华鉴赏之章、陈华藏书
释文
缘溪青嶂是秦余,灵境今归旧史居。
素友讵迷初入路,顽仙宁读未焚书。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陈暄与兄子秀书》 手卷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玄赏斋
题识:董其昌书。
鉴藏印:梅景书屋、水流花放
释文
与兄子秀书。陈暄。
旦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吾有此好五十余年,昔吴国张长公亦称耽嗜,吾见长公时,伊已六十,自言引满大胜往年。吾今所进亦多于少壮。老而弥笃,唯吾与张季舒耳。汝欲笑吾所至邪?昔阮咸、阮籍同游竹林,宣子不闻斯言。王湛能玄言巧骑,武子呼为痴叔。何陈留之风不嗣,太原之气岿然,翻成可怪!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于颜原,名未动于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复欲安归?汝以饮酒为非,吾以不饮酒为过。 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为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为多。然既醉之后,有得有失。成厮养之志,是其得也; 使次公之狂,是其失也。吾常譬酒之犹水,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故江咨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 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美哉江公,可与共论酒矣。汝惊吾墯马侍中之门,陷池武陵之第,遍布朝野,自言焦悚。“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 离瓢杓,汝宁与吾同日而醉,与何同日而醒乎。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小楷书金丹四百字 册页 (六开)

题识:金丹四百字。宋天台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明礼部尚书董其昌书。……金丹四百字竟。
后纸:1.潘奕隽(1740-1830)题:乾隆年间,华亭士大夫家收藏者,文敏书家有数本,今亦罕有。至吴门,则真赝不可究诘矣。是卷向藏汪氏,今归铁芸博士,真为不可多得之本。道光丁亥春日,三松奕隽题端。年八十有八。 钤印:潘奕隽印、榕皋
2.朱昂之(1764-1840年后)题:道光丁亥夏日,津里昂之观。 钤印:卬之
鉴藏印:敏源齐功成鉴赏书页印
说明:(清)顾文彬注:董文敏楷书金丹四百字册
董文敏小楷《金丹四百字》,无岁月,自署礼部尚书,以本传覆按,可得其年。惟先生致仕大宗伯,此为供职京兆书?为退居林下书?仍不可定,但为暮年得意书,则信然矣。班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俾人君“知秉要执本”,“致治天下”。至老子、关尹目击纷乱,欲以清虚玄静,挽救颓波,此道家真诠,立言本旨;若抱朴诸子,渐事服食,姹女婴儿,始为末矣。《金丹四百字》收入《道藏》,书家两文敏,无不欢焉书之,其亦有御风飘举之意邪!就书衡之,赵以庄雅胜,董以朴秀名,国色天姿,不可相掩;又皆落余手中,不谓非天缘凑合。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安得徼二公之灵,书林画苑,末光长耿,则乐过神仙,正不必从赤松黄石游焉。
—引自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 续记》
释文
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净。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朱砂炼阳气,水银烹金精。金精与阳气,朱砂而水银。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乌髓。掇来归鼎中,化作一泓水。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阴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木汞一点红,金铅三斤黑。铅汞结成丹,耿耿紫金色。
家园景物丽,风雨正春深。犁锄不费力,大地皆黄金。
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
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檄榄。
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斗柄运周天,要人会攒簇。
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时虚比。
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
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合真精。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坎离不曾闲,乾坤经几时。
沐浴防危险,抽添自谨持。都来三万刻,差失恐毫厘。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王维诗意图 手卷

钤印:董其昌印
题识: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右丞诗意。玄宰画。
后纸邓旭( 生卒年不详 )题诗:城外停云处,山前旧草堂。交游无市事,笔墨有林香。细竹凉宜酒,飞花闲到床。何时归卧此,长啸任倘佯。会翁老父台命笔。邓旭。 钤印:邓·旭、游戏人间
鉴藏印:唐作梅、北枝生、绿溪山庄收藏之印、秀水唐氏、士燮
说明:五方鉴藏印的主人唐作梅,是乾隆时期嘉兴著名藏书楼绿溪山庄后人。曾为武进令。刻有《绿溪山庄帖》。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绝 扇片

题识:其昌书。
钤印:一印未辨
鉴藏印:黄氏墨萱堂藏(朱)、雪农藏扇(白)、飞花落研田(白)
释文:与君相见即相亲,闻道君家在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可怜盘石邻泉石,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诗四首 册本 (四开)

款识:1.浮云不共此山齐,远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其昌。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
2.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
3.万树天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映绿波中。其昌。
钤印:[其昌] [知制诰日讲官] [玄赏斋]
4.黄河远上戌楼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至玉门关。
钤印:[太史氏] [董其昌]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草书《池上篇》 立轴

钤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赏斋
释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出挟,勿谓地偏。足以客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挥木,姑务巢安。如思在坎,不知海宪。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是饮一杯,或吟一篇。妻絮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我将终老乎其间。白太傅池上篇。其昌书。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诗册 册页

题识:董其昌并识。
钤印:玄赏斋、董玄宰、昌
藏印:唐宗灏印、裴景福收入北陶阁秘籍、盘陀珍藏
说明:壮陶阁裴景福旧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草书五言诗 立轴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丙辰(1616年)作 行书《为丁云鹏贺寿诗》 立轴

钤印:董氏玄宰、十世甲科、玄赏斋(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董其昌》113印,1308页)
题识:万历丙辰春,华亭史官友弟董其昌撰并书。
按语:丁云鹏是晚明杰出的画家,擅人物,工山水,尤长于佛像。周亮工尝称“画家工佛像者当以丁南羽、吴文中为第一,”评价极高。董其昌对他也甚推重,经常在他画上题跋,友谊一直保持到晚年。此轴为丁云鹏七十寿而作,所云:“岩壑何寥廓,云霞互蔚蒸……自昔无兼体,惟君具国能。前身虽画史,多劫或诗僧。”并非全是恭唯之话。本轴书写流丽,情韵兼长,作大幅而界乌丝栏,在董书中殊少见,可见其用心。保存亦精,且经多次出版,是极为难得的佳作。万历丙辰董其昌时年六十二岁。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丁未(1607年)作 行书“观少保薛稷书画壁” 手卷

题识:丁未冬孟泊舟于鸳湖枯笔书此。董其昌。
钤印:玄赏斋、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
藏印:痴道人、怀秋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 立轴

钤印:玄赏斋、宗伯之章、玄宰氏
款识:董其昌。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32年作 书法五言诗卷 手卷

款识:卫幕衔思重,潘与送喜频。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富贵当如此,尊荣迈等伦。郡依封土旧,国与大名新。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委曲承颜体,骞飞报主身。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壬申二月望日书,其昌。
钤印:[宗伯学士] [董玄宰] [玄赏斋]
收藏印:[承裕堂藏氏珍藏] [介休曹氏鉴藏书画之章] [曹鸣铎字振之] [忠良三公后裔] [履平珍藏] [怀古人] [定斋曹逢吉印] [鲁白斋家藏] [西鲁介山曹子勤之章] [彝陵守直]
说明:1.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2.曹鸣铎,清代人,是曹沂后代,时为承裕堂主人。承裕堂乃刻书室名,乾隆五十六年刻《律表三十六卷》《纂修条例表》。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丙寅(1626年)作 草书五言诗卷 手卷

题识:丙寅六月之望,其昌。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藏印:长沙刘氏、臣大年家藏印、刘氏舜伯珍藏、斐卿、闲踏天门扫落花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款识:其昌。
印鉴:宫端学士(白)、玄宰氏(朱白相间)、玄赏斋(朱)
录文: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入绿波中。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癸酉(1633年)作 小楷孝经 册页

题识:董齐昌并识。癸酉四月七日。
钤印:董齐昌
藏印:何子彰审定印、冯洽之印、何氏家藏、子彰珍玩、长宜子孙、得树轩、何厚琦、奉天东边道尹
说明:冯洽、何厚琦题跋。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阴符经”“荆门行” 册页

题识:1.其昌并识。
2.其昌。
钤印:董其昌、玄宰、思、白
藏印:吴廷书画之印、宝鼎斋图书记、方仰斋曾见来、臣体祖印
说明:此作原为吴廷旧藏。吴廷,字用卿、号江村,“余清斋”斋主。明末清初徽州西溪富商,精于鉴赏,富收藏,其族人吴桢、吴羲均有名于时。吴廷交游甚广,董其昌、陈继儒等均与其交好,并有频繁书画往来。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24年作 行书《天马赋》 册页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天启元年(1621年)作 行书叶向高《龙神感应记》 手卷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玄宰(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董其昌》86印,1306页)
题识:前史官华亭董其昌篆额并书。天启元年嘉平之望。
签条:董其昌书龙神感应记真迹。
玉别子镌:乾隆御赏董其昌书龙神感应记真迹
按语:《龙神感应记》,叶向高撰,董其昌书。向高万历、天启间名臣,字进卿,号台山,曾官南京礼部右侍郎,因数次上疏论矿税之害,忤首辅沈一贯,久不得升迁。万历三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任首辅,屡陈时政得失,皇帝不能省,遂乞归。天启元年复出,朝士倚之,为魏忠贤所忌,旋罢去。《龙神感应记》乃记其天启元年应召北上途中经历。是年九月,黄河因大雨水位暴涨,清口为淤泥所塞,向高舟不能行,一筹莫展。乡人告以此地龙神极灵,设位祭之,必应所求。向高本不信,无奈之下,姑一试。方祭,一人被神附体,明言次日可行。诘旦,清口果然水涨,舟行甚速,向高以此脱险。遂撰文以记,并请董其昌书之。
董其昌一生留心仕途,自万历二十六年被排挤出京后,虽长期乡居而时时关注朝中官员的升迁。叶向高复起,能为他书写文稿,其昌自然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所以此卷写得极为用心,不仅字字规整,结体完美,而且气沉力厚,一改平日草草任逸的名士习气。他自己说:“吾书无所不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而此卷正是他极“作意”的楷书,确是珠圆玉润,遒美无比,说它是董书上品,绝不为过。
十分巧合的是,在书写此卷后不久,董其昌即于次年初春蒙召进京,从此官运亨通。这是否是冥冥之中得到神助,还是新得重用的叶向高的荐举,不得而知。但董其昌从此步入事业与人生的坦途,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卷旧为清宫所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被列为上等,后被溥仪携出,抗战胜利后散落民间。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重订清宫旧藏书画录》均有著录,十分珍贵。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手卷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 册页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款) 草书七言诗卷 手卷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22年作 书法手卷 手卷

款识:米元章好书,所作天马赋,行草已见数本。惟擘窠大字卷,在长安朱太保希孝家,亦分宜物,既入内府而以代侯伯月奉者,太保尽从诸颈贵购之,后为禳李黄中承所藏。余尝婆娑赏玩,今又转入金沙于氏矣。吴门有石刻,乃文博士官江西时所摹于真迹者。余收为此卷。米云章云:小字如大字,取势为主是也。其昌,壬戌二月十八日,舟次高邮甓社湖识。
      祁豸佳题跋:余于戊辰(1628)岁会□□先生于西湖之连山草堂,曾为余书天马赋,数丈始竟,落笔如飞,真有虎跳龙卧之慨。因与余论擘窠法甚详。兹卷以径寸书,纯用臂力,能做大书笔势,所谓不使一宝笔者也。海岳亦应避舍矣,戊寅(1638年)春季获馆并识。祁豸佳。钤印:祁豸佳印、止祥氏
       孟浩然题跋:书家自右军父子而外,鲜能无疪亦犹质文之治,不能无敝也。米元章超逸入神,然评者云:有子路侍孔子气象。米亦自云:臣书刷字,此亦有所短。□□先生学米,每以轻俊宛转,去其短而袭其长,真善学古人者也。因观匏庵所藏天马赋识之。丙申仲春,浩然。

钤印:浩然之印
       鉴藏印:石渠宝笈、乾隆预览之宝、乾隆鉴赏、宜子孙、慎先心赏、沉庵铭心之品、夏山楼藏书画记、随斋宝藏
       引首:龙跳鹤游。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唐人诗卷 手卷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出师颂》句 立轴
钤印:大宗伯印、玄宰氏、玄赏斋
题识:索靖出师颂。以米襄阳笔法参合为之。董其昌。
鉴藏印:啸梅过目
释文:茫茫上天,降祚有汉。兆基开业,神人攸赞。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草诗集 册页 (十六开选四)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钤印:董氏玄宰、大宗伯印、玄赏斋(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董其昌》120印,1309页)
题识:奉史南都,叶少师有赠别之什,次韵和之,似白阳老公祖览正。董其昌。
释文:驱车宛叶逐游尘,春出秋归似雁臣。闻道晚来差丧我,论才少且不如人。石渠经拟雠同异,金屋恩须问故新。入洛愧虚先达荐,初衣仍返会稽薪。
按语:董其昌此轴,洒散虚和,清润散淡,而又精神内敛,肌骨劲健。董书每多率意,用笔、结体常有不稳处,此作则甚“作意”,若精金美玉,令人摩挲赏玩无厌时。天启五年,董氏奉命任南京礼部尚书,是轴约书于其时,其昌时已七十一矣。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1625年作 行书颜鲁公送明远叙 手卷
款识:颜鲁公送明远叙。明远沈阳人真卿昔在平厚即分从事及来江……之时之记忆背临十得一二。乙丑三月九日思翁。
钤印:[宗伯学士] [董氏玄宰]
卷尾题跋:1.六朝书迹取多险怪……句每有异同也。嘉庆庚辰三月十七日叔未张廷济。
钤印:[张廷济印] [张叔未]
2.吾乡董思白书法正楷宗……法度呈见淮绳,己未嘉平云间后学程十髮记。
收藏印:[十髮]
收藏印:[传砚楼藏] [苍梧平生心赏] [邓氏苍梧传砚楼鉴藏] [邓苍梧藏] [曾藏潘氏彦均室] [张大壮] [田桓印信]
说明:邓苍梧,澳门著名收藏家,斋名传砚楼。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册页 册页 (七开选二)
题签:董其昌行书册,鉴泉藏。钤印:剑泉(半朱半白)
款识:其昌。
钤印:董其昌印(白文)、太史氏(白文)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 立轴

款识:董其昌。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朱文)、董氏玄宰(白文)、玄赏斋(白文)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手卷

款识:董其昌。
钤印:董其昌印(白文)、知剌诰曰谓官(白文)
收藏印:山阴陈年(朱文)、半丁审定(白文)、半丁平生真赏(朱文)、国斋李慧(白文)、莫自鸣馆(朱文)、陈半丁年藏书画印(朱文)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十洲志 册页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行书节录《全唐文》 册页 (二十四开选十五)

款识:董其昌书。
印鉴:董其昌印
吕世宜题侧尾:怀恽书《实际寺碑》,步步规橅圣教,思翁出以跌宕之笔,不为束缚,可谓独具手眼……咸丰二年(1852)八月八日不翁观并题。
钤印:臣世宜
吕世宜册页面板:思白先生法书。樵庵珍藏,不翁题。
释文:一、焚叶为香,聚沙为塔,虽飞轩毂,未尝留步,月宇香楼,怡然忘返。高宗天皇大帝,乘干抚运,出震披图,虚己求贤,明待士。总章元载,梦覩法师,倏降纶言,远令虔辟……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阇梨,慈树森疏,悲花照灼。拥藤井于莲台,駈铁围于宝国。
二、《实际寺碑》,余始参竹蓖子话,久未有契,一日于舟中卧念香岩击竹因缘,以手敲舟中张布帆竹……乃知大学士所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是悟境,不可作迷解也。
说明:吕世宜(1784-1855),字西村,晚年号不翁,福建人。道光二年(1822)举人,性爱金石,精书法,衷于搜藏碑版。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传) 1619年作 行书虎丘诗 册页 (二十四开选八)

款识:己未秋日书,董其昌。
钤印:董其昌 玄宰
鉴藏印:桐仙真赏(3次) 桐花仙馆珍藏
备注:“桐花仙馆”为江苏仪征刘师培祖上斋号。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临米芾行书 手卷

款识:临米元章真迹。其昌。
钤印:宗伯学士 董玄宰 玄赏斋
鉴藏印:御赐宝藏 诚府珍玩书画图章 曾在高名凯家
备注:1、康熙三子允祉旧藏。
2、高名凯为原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语言文字学专家,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此件董其昌行书手卷乃临米之作,为绫本手卷,纵29厘米,横530厘米。作品的右上方钤有一枚“御赐宝藏”印,左上方钤:“诚府珍玩书画图章”图书。“诚府”是康熙三子允祉的府第(允祉,康熙帝第三子,受封诚亲王。为好学之士,其学识渊博,曾参与编篡了著名的《古今图书集成》。他也十分酷爱书法,受其父康熙影响,尤喜董其昌),由此可见此物为清宫旧装原裱的,乃是当年康熙帝赏赐给皇三子允祉的。在包首的两头有水晶的堵头,为纯天然磨制,非常的精细,一望可知为皇家之物。在卷首的左下方钤印为“曾在高名凯家”(高名凯,原北京大学教授,语言文字学专家,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由此可见,这件作品先是清宫散出,后经名家收藏,可谓流传有序。
       玄宰书法艺术之高妙,堪与海岳相伯仲。此作用笔偶参用米意,八面出锋;又不失家法,轻盈爽利;既临其形,更现其神,尽显原作风骨。用笔一丝不苟,点画精到,墨色淋漓,线条遒劲,气势酣畅,用笔结字章法布局变化多端,善于造险而又能“化险为夷”,给人以一种气势酣畅、痛快淋漓之感。其将米海岳书法的那种形态、神韵、气势与境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同时又尽显自家风貌,充分体现了其在用墨与结构上的精研,并巧妙地将米氏的奇崛陡峭化为董氏的儒雅温婉的风貌神态,是为大师气度。董其昌传世作品不多,类似这种大字行楷临古作品,且经清宫内府旧藏的珍品更是凤毛麟角,流传至今,实在不可多得。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草书五言诗                                                           董其昌 书法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1555~1636)行书 五言诗 立轴
 
识文:选胜从初地,伤秋问故宫。周遭悬径仄,明减远湖空。人阅台游鹿,碑看墨戏鸿。共携齐士传,展读乱云中。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款)(1555~1636)行书 临米芾天马赋 手卷
识文:天马赋。方唐牧之至盛,有天骨之超俊,勒四十万之数,而随方以分色焉,此马居其中以为镇。目星角以电发,蹄踠踣以风迅。鬐龙颙而孤起,耳凤耸以双峻。翠华建而出步,阊阖下而轻喷。低驽群而不嘶,横秋风以独韵。款识:_米元章好书,所作天马赋行草已见数本,惟擘窠大字卷在长安朱太保家,既入内府而以代侯伯月俸者,太保尽从诸勋贵购之。后为黄中丞所藏。余常婆娑赏玩,今又转入金沙于氏矣。吴门有石刻乃文博士官江西时所摹,予即临此卷,观者必讶,谓我本家笔安在也。其昌。钤印:_大宗伯印(朱)?董氏玄宰(白)?玄赏斋(朱)
鉴藏印:_大碧山馆主人审定(朱)?斗垣寓目(白)?南海黄伯癸曾藏金石书画印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1555~1636)草书 七言诗 镜片
 
识文:_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1555~1636) 行書唐五律詩冊
 
識文: 閶闔連雲起,巖廊拂霧開。玉珂龍影度,珠履雁行來。長樂宵鐘盡,嚴光曉奏催。鈐印:董其昌(白) 董玄宰(朱)鑒藏印: 臣亨豫印(白) 汴生(朱) 松年所藏(白) 邵亨豫印(白) 汴生(朱) 亨豫審定(朱) 蘭翠軒(白) 邵(朱)著錄:《古緣萃錄》卷五,卅一,邵松年編著,光緒甲辰澄蘭室石印。
說明:1.邵亨豫、邵松年收藏。 2.廣州市文物商店舊藏。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1555~1636) 行書宋謙文詞及自作詩 
 
識文: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几、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松菊裁教滿。客來便請,隨意家常飯。若肎小留連,更濁酒,三杯兩醆。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宋謙文驀山谿詞。董其昌書。珍木文禽玉佩環,清都絳闕色琅玕。香山居士蓬萊院,借與王郎夢裏看。綠溪青嶂是秦餘,靈境今歸藏史居。素友詎迷初得路,頑僊寂讀未焚書。款識: 其昌書舊作。鈐印: 宗伯學士(白) 董玄宰(白) 玄賞齋(白)鑒藏印: 祕晉齋藏(白)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2) - 李梨 - 李梨
 董其昌 书法 三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