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的政治制度

 宇宙之右 2012-08-04

西晋的政治制度

西晋的政治制度上承曹魏,别有创新,有些为东晋南北朝所奉行,深刻地影响了西晋一代及其以后的政治。
' l
)三省制度的初步确立
西晋代魏,同曹魏代汉一样,以王朝禅代的方式和平地进行,曹魏时的显贵大都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司马炎称帝后,模仿古代名称,杂采近代制度,同印设置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名号,号称八公,以宠待勋巨贵戚。其中太尉、司徒、司空虽沿汉魏仍有宰相之称,但除了司徒还拥有掌管州郡中正对士人乡品的品第职权外,与其他五公一样,几乎都是尊宠虚衔。由于曹爽及司马氏父子先后操纵曹魏政权时,都利用尚书机构发号施令,使汉魏以来权力日益上升的尚书机构在西晋时取得了朝廷大政的决策权。尚书台(省)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主掌,西晋初尚书台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度支、屯田六位尚书,后又改置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六尚书分掌三十五曹,各曹以郎中负具体责任。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职权上,都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真正宰相,有时皇帝还特置录尚书一职以委任权宠,全权处理尚书台事务,太常等九卿及地方官员,均奉尚书台命令行事。曹魏设置的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中书令不仅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而且参议政事,地位、声望都较曹魏时期大为提高。门下省长官侍中、散骑常侍等既保持其在皇帝身边为皇帝提供政策咨询的权力,又获得审查尚书机构上行下达的文案的职权,权

几.玛渔勺j 勺”’气‘韭

西,的统一与瓦解

力增重,这样,三省基本上取代汉代的三公九卿,成为中央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构① 。
( 2
)分封制的演变
分封制是西晋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内容。早在魏延熙元年(公元264 年),司马昭任相国执掌朝政时,尚书仆射裴秀便奏行五等爵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及县公、大国侯、次国侯、大国伯、次国伯、大国子、次国子、男共八阶,封授勋旧,司马氏党羽“自骑督六百余人皆封”② 。其中司马兹弟、魏太傅司马孚食邑万户,地位等同子魏宗室诸王,其余县公食邑1 800 户,封地75 里;大国侯食邑1 600 户,封地70 里;次国侯邑1 400 户,地方65 里,以下爵位每降一阶,食邑户数减200 户,封地减去5 里,至男爵食邑400 户,封地10 里。裴秀本人即封为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干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③ 。属次国侯。泰始元年(公元肠5 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刚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鉴于当时人议论以为曹魏宗室诸王力量弱小,使司马氏才得以顺利取代曹魏,晋武帝将其祖司马鼓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干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④ 。司马炎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枚封为齐王,均为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 万户。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

参祝总斌《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 第15 ,一188 贾,283 2 知贾,337

扎从扎

中国社会科学《 晋书》 卷二十《 晋书》 卷二十《 晋书》 卷+叫

出版社,l , 90 1 ( l 月第1 版.

五《 裴秀传

晋书》 卷二十丘《 裴秀传晋书》 卷十四《 地理志上

① 瓦② ③ ④

48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人。司马氏创业的勋臣贵戚均加封进爵,为公为侯,封邑达1 万户者为大国,5 000 户者为次国,不满500 。户者为小国,大司马石苍、车骑将军陈赛、尚书令裴秀、侍中荀黝、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骡骑将军王沈、司空荀领、镇北大将军卫灌均封为公。
泰始元年分封以后,因宗室诸王均留居京城洛阳,未到封国。制度规定的王国军队仍未建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司马炎因齐王司马敌声望很高.担心身后将出现皇位继承人之争,想让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再次制定分封食邑制度。司马宗室诸王封国仍分大国、次国、下国三等,而下国亦“制所近县益满万户”, 三等王国皆置中尉统领王国军队,大国诸王除嫡长子世代继承王爵外,其他儿子均“各以土推恩受封”为公;功臣封公者,封国制度如小国王,亦以中尉领兵,郡侯封国内也可以置11 。。人的军队① ,于是诸王多回到自己的封国中,其因职未归封国者,大国置守土100 人,次国80 人,下国60 人。晋武帝曾就这一制度询问中书监荀黝的意见,荀韵认为:诸王当时大多担任各地都督,若让他们各归封国,将使西晋控制地方的力量削弱;而且分割郡县,充实封国,将使被移徙的百姓怨声载道;王国置军.也会削弱国家军队的数量.晋武帝根据荀黝的意见,对都督制作了一些调整,使之与分封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详见下述。
晋武帝平定江南后,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下令罢减州郡所领军队,少数边郡虽仍有军队,也被大大削减,诸王国军队成为地方主要的武装。太康十年(公元289 年),淮南相刘颂又上书,认为诸王封国方圆千里,但军力不足,“法同郡县,无成国之制”, ① 《 晋书》 卷二十四‘百官志》 。

西.的统一与瓦解

“宜令国容少而军容多”,增加王国军队数量① 。
西晋分封制度并未实现晋武帝巩固司马氏政权的初衷,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引用在西晋士族制度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寒族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晋末八王之乱中,长沙王司马又、东海王司马越均凭其“国兵’起事,参与最高权力的争逐② 。
3 )都督制的定型
西晋沿袭汉魏.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全国统一后,共分19 州、173 郡,州置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从事等;郡以太守主事,若为诸王封国所在,则郡称为国,太守则改称内史,属官有主薄、记室、录事等。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有主薄、录事史等属员。
为了加强中央特别是司马皇室对地方的控制,西晋将曹魏时已采用的都督制进一步制度化。早在司马氏代魏以前;司马氏子弟即已以都督或监军的身份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战略要地,为司马炎顺利称帝建晋提供了条件。西晋建立后,曾试图在宗室诸王封国内建立军队,但初无成效,因此都督制得到广泛推行。宗室诸王及一些功臣被授予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等名号,出镇地方,掌一州或数州军事大权。都督若加使持节可以不经票报朝廷而杀地方二千石以下官员。若为持节则平时可杀无官之人,战时权限同使持节者;假节者可以在战时杀犯军令者。由于都督掌地方军事,州刺史虽拥有将军名号,也只专掌民政。

国《 晋书堵四十六‘刘项传乡.
国参陈寅格《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万绳楠整理,黄山书杜1 , 87 4 月第1

中二,南北朝政治史

咸宁三年,晋武帝改定分封制度,遣宗室诸王各归封国。为了解决“诸王已为都督,若遣之国,则胭方任”等间题‘.按中书监荀颤的意见,“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实行“转封”① ,即一方面将诸王都督辖区转到其封国所在地区,一方面将诸王的封国转封到其时本人任都督的辖区内。前者如同年扶风王司马亮改封汝南王,出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琅邪王司马伦改封为赵王,督邺城守事,勃海王司马辅改封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后者如东莞王司马油当时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遂改封为琅邪王.汝阴王司马骏因当时任镇西大将军、使待节、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遂徙封为扶风王。诸王封国在其都督区内.使他们得以长期留任,如赵王司马伦坐镇邺城达14 年之久。这种诸王封国与其都督区相合的制度在西晋末因政治渐乱,不再严格执行,但都督制本身却并未废除,东晋南北朝各代均加沿用,在东晋成为士族专兵,凌驾皇权的重要手段,南朝各代又借宗室诸王以都督身份出镇地方,来加强皇权,而这种制度在南朝也与西晋末八王之乱一样,成为皇室内部冲突的祸因② 。
晋惠帝末,由于战乱,州刺史加军号者也得以领兵,置长史、司马等属官.以椽、属分曹主事.西普末至东晋初,军府椽、属逐渐改称为参军事。历东晋南北朝,州刺史及一些郡太守例带将军号,设置军府属官,刺史无军号则被习称为单车刺史,于是州既有掌民政,由州刺史从该州人士选任的别驾、治中等僚属,又有由中央尚书吏部任命的长史、司马、参军事等属官,形成州刺史

① 《 晋书》 卷三卜九超荀前传》 。
② 参唐长孺《 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 ,载《 砚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中华书局l 83 5 月第l 版。

西晋的统一与瓦解

下军事、民政分属不同机构的双轨制·
( 4
)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
三国魏初,魏文帝曹巫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采纳陈群的意见,郡置中正,根据当地士人的品行、才于及家世评定为九品.作为吏部授人任官的依据,由中央官员兼任的中正逐渐影响到吏部的用人权。司马麟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人仕途径。到西晋时,九品中的二品(一品从未有人,形同虚设)逐渐取得了作官的优先权,特别受重视,被称为上品,其余各品则被看作是寒士下品.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在魏晋禅代之际荣宠不绝的官僚贵族手中,士人品评中品行、才干两项已不被重视,唯计门资定品,家世官爵即所谓“门第”、“阀阅”成为品评的主要依据,上品因此基本上由朝廷显宦子弟把持。西晋初年刘毅上奏陈述九品有“八摄”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僧”.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① 。与刘毅同时的段灼也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间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也。”② 得上品的官僚贵族子弟极易步人仕途,而且升迁迅速,他们一入仕,即可担任尚书郎、秘书郎、著作郎、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等职闲位重的宫职,这些官职也由此被称为“清官”、“清职”。晋武帝初年虽多次下诏征用“寒素”,试图加强皇权对官员选拔的干预,改变寒门下品升进无路的状况,但终难扭转现实。如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 第二首中感叹的那样:“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胃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① 《 晋书》 卷四十五《 刘毅传井。② 《 晋书》 卷四十八《 段灼传劲。

中国.f 南北栩政治史

太康元年(公无280 年),晋武帝在灭吴之后颁定的“户调之式”中,不仅允许官员据官品占有土地和人口,而且规定“士人子孙亦如之”① ,给予在政治上已享有实际权利的“士人”以经济上占有人口并免除摇役的特权。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② ,门阀士族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