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舆论失去方向更可怕(2012-08-04 08:48:01)
作者:宋澎 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8名女子羽毛球选手被取消比赛资格的报道,这几天充斥国内报端(说实在的,在英国,远没有国内炒得凶)。让人不解的是,国内的声音里竟然大部分是指责我们自己的,这一点实在很蹊跷。犯错的不是中国一家,8名高水平选手在一次比赛中同时“消极比赛”,这难道仅仅是运动员的问题?不!一定是赛制出了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全由运动员承担? 羽毛球在奥运会中能否长期立足,的确一直是个让国际羽联担心的事情。国际羽联在没有充分规则层面依据的前提下,如此痛下杀手,恐怕和这种担忧有关。但事实是,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把事件的影响扩大了。 追求比赛的最后胜利,是参加体育比赛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运动员会利用规则,最大限度想尽办法达到目的,就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用绊摔、拉拽甚至搂抱来阻止对方进攻一样。又有谁会像说我们的羽毛球队员那样,说过这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这次羽毛球事件之所以闹得动静如此之大,国内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无限高尚地上纲上线,使所有人都觉得,责任完全在我们自己。 我认为,是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我也不是在鼓吹为获胜不择手段,而是说羽毛球赛场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被有些人放大了”,包括我们自己。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一些媒体越来越喜欢用西方的眼光看世界,不管是中东问题,还是奥运会报道,总在天真地谈论“精神”、“道德”。但是那些让别人遵守职业道德的人自己却喜欢游走在道德的边缘,并不时越界。作为媒体,在相关机构没有最后发布决定的时候,提前披露也是一种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昨天在国际羽联正式公布处罚结果前5个多小时,英国的BBC就宣布国际羽联要取消8名选手的参赛资格。此时,涉及的国家还没完成申诉。BBC的报道有对国际羽联施压、影响最终结果的嫌疑。但是,有人谴责过这种行为是失德吗? 不仅是盲从,走到国外我们还发现,有些国内媒体确实在刊发稿件时显得很幼稚,就像没过脑子。奥运会开幕前,美国某些人因为其奥运代表团的着装是中国做的,甚至采取了极端的焚烧做法。这件事情已经表明,西方正在把经济衰落的原因往中国推,造成很多欧美人对于中国的产品产生某些成见。但是本届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一些中国记者还在大写特写伦敦奥运上的产品、纪念品中,有9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的。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国的产品,大部分仅仅是一些纺织手工产品,在美英等国的商品中占比很小吗?我们不理解,开赛以来中国代表团成绩如此之好,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没人写,丁宁的痛哭却连篇累牍。 天真幼稚都是很好纠正的,最麻烦的是拉大旗式的高谈阔论,它的危害最大。今天又看到国内某媒体发表评论,大讲“祖国荣誉高于金牌”。看似非常高尚,其实有所偏颇。穷其一生的运动员,为了比赛结果(一生的梦想)在场上耍些“手段”,在体育比赛中很常见,也是可以理解的。怎么能如此穷追猛打?不应该因为当地媒体提出质疑,我们就自己挖地三尺,深刻反思,弄到无地自容的地步。 在国外你会发现,西方媒体可以讨论国内问题,但凡是国际事务,他们的声音出奇地一致。有人想过为什么吗? 昨天在举重赛场,两名留学生在吕小军夺得男子举重 77公斤级比赛金牌后,面对国旗激动得不能自已。这让我们深受感染。奥运会金牌也是祖国荣誉。很多坐在家看电视的人会不以为然地说:“金牌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国旗在奥运会赛场升起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激动,在场和不在场是不一样的。 每天晚上收工回驻地的路上,中国记者总是在热烈地议论今天的赛事。但是大部分同车的外国记者,却是沉默不语——兴奋、自豪来自本国运动健儿夺取的成绩和目不暇接的精彩瞬间。奥运会上没有金牌显然不是一种荣誉。 质疑中国奥运会上的金牌数量,多是有人对中国竞技体育成就的嫉妒。我们为什么要附和他们?在国际事务中,没有什么比舆论失去方向更可怕。 摘自 淡烟疏雨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