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河的记忆 来源: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2012-03-0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我专程来到故乡河拱村云中河建设工地游览。 欣喜地看到云中河治理改造工程已初具规模。 云中河畔人声沸腾,机器轰鸣,一幅具有时代气 息的"不是苏杭胜似苏杭"的水乡美景呈现在眼 前。随着"7451"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云中河 景区将成为忻州市的一张精美的名片名扬四 海。此时此刻我作为云中河儿女心潮澎湃思绪 万千,儿时云中河的画卷在脑海中慢慢展开。 云中河的传说 儿时听老辈人讲:很早以前,河拱村的堡寨 和北赵村的台坡是连在一起的,人称土龙。台坡 是龙头,堡寨是龙尾,云中河经过多次改道迁移, 流到河拱村南后,被这条土龙挡住了去路,只好 绕过台坡向南再向东北流去。由于河道弯曲,一 遇大雨河水暴涨,常常给两岸老百姓带来灾难, 甚至危及古忻州城的安全。古人根据对当地地 形的勘察分析,认为只有从土龙中腰挖出一个缺 口,让云中河水顺势而下,才能避免洪水对两岸 老百姓的危害,确保老百姓的安全,于是就开始 了历史上最早的云中河改造治理工程。 当时的河务官员调集了大批的劳工,在土 龙中腰进行了人工开挖。数月后当工程进行到 最后阶段,蹊跷的事情发生了,白天挖开的土龙, 第二天又恢复了原状,如此反复数日,工程毫无 进展,眼看雨季就要来到,大家都很焦急。当时 的河官是个有心人,在晚上收工之后,他趁着夜 色悄悄来到施工现场,想一探究竟。当走到工地 附近时首先听到缺口底部不断传来叭叭的像是 芦苇生长的声音。再往前走又听到了有声音在 不停的说:白天挖晚上长、白天挖晚上长……他 上前仔细查看,看到白天挖开的土龙正在随着说 话声音不断合拢增高。哦!原来是这样。于是 第二天他就把施工人员分成三班,人歇工不停, 白天晚上轮班挖掘,挖到最后发现土龙下面有根 水桶粗的芦苇根南北相连,人们拿砍刀斧头费了 很大劲才把芦苇根砍断。据说被砍断的芦苇根 里还流出了像血一样的红色液体。 自此,古人的云中河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云 中河河水从河拱村和北赵村中间顺势向东偏北 方向流去,畅通无阻,奔腾不息。现在,如果你有 兴趣到云中河景区去玩儿,河两岸堡寨和台坡的 边沿还能隐约看到当年开挖时留下的痕迹。 夏日的云中河 时光穿越到五十年代末,炎炎夏日,当你 来到云中河畔,一股清凉之风扑面而来。河边 的防护林青翠欲滴,婆娑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 摆动,河槽两边茂密的蒲草郁郁葱葱,绿茵茵 的蒲棒悄悄地露出头来,秋蝉、蚂蚱,还有许多 叫不来名的小昆虫在草丛中蹦来跳去,唱着各 自喜爱的歌曲。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悠 闲地游动,河虾在水中相互追逐戏耍。每当天 气炎热时,村里的孩子们结伴来到河里,一边 戏水一边抓鱼玩沙堆。累了就走到蒲草茂密 的地方,把中间蒲草压倒作为地毯,两边的蒲 草拢回来绑到一起做成简易凉棚,然后钻进这 纯天然纯绿色的凉棚中乘凉,久久不肯离去。 倘若遇上暴雨天气, 云中河则是另一幅 面孔,咆哮的洪水奔腾而下,一人多高的浪头 此起彼伏,呼啦啦的洪水声几里外都能听 到。大片的农田被汹涌的洪水冲毁,洪水中 常常夹带着从上游冲下来的房屋材料、树木、 树枝甚至还有躲避不及的放牧人的羊儿。 冬天的云中河 六十年代初期,冬天的云中河一改夏日滚 滚洪流奔腾而下的景象,变得平静而略显荒凉, 洁白的河冰铺满河道,干枯的蒲草零零星星露 出冰面,在萧索的寒风中轻轻摇摆。 为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生产队每年都要 组织村民在河面上架桥,当年架桥的方法就是 在河两岸垒砂垫土筑起引桥,在河中间流水处 架独木桥,跨度在二三十米,引桥和独木桥相 连,这种桥只能供单人步行,车马还得从冰面通 过,行人不慎掉下桥的事儿时有发生。 冬天的云中河是小朋友们的天然溜冰场, 是附近村中孩子们的乐园。那时,因为冬天白 天短也为了节约粮食,大家一般一天只吃两顿 饭。学校也一样,半下午孩子们都放学了,放学 后孩子们都拿着自制冰车、冰锥、桶箍和陀螺, 成群结队来到云中河,这三样是那个时代孩子 们的主要玩具。来到冰面,大点的孩子们玩冰 车比赛,也有的在冰上推桶箍,小点的孩子玩转 陀螺。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了,村口上传来了 父母的喊叫声,孩子们才带着满身的泥水依依 不舍地离开云中河。 多少年来云中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无私地 奉献着伟大的母爱。沿岸儿女依托云中河兴建了 许多水利设施,引云中河水灌溉土地,云中河用她 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农田,养育着千千万万 的儿女生生不息。 六十年代初期,忻州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 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许多人粮食极度缺乏,大家 没粮吃就吃瓜菜,瓜菜吃完了,就吃树叶树皮。当 树皮吃完了人们想到了云中河的蒲草根,纷纷跑 到云中河挖蒲草根,晒干磨面吃,许多人就是靠吃 蒲草根度过了大灾之年 再后来云中河上游建了水库,云中河从断流到 干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用砂需求越来越大, 云中河就变成了天然的采砂场。许多人因此而住 上了高楼大厦,更多的人沾了河光发了砂财,过上 了富裕的生活。由于无序开采,云中河变得满目疮 痍,坑坑洼洼垃圾遍地,变得无景可看,无美可言。 可喜的是,如今的云中河,赶上了太平盛 世,赶上了" 3581 "发展战略,赶上了" 7451 "重点 工程建设,赶上了转型跨越发展的大好时期,云 中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忻府区经贸局退休干部) |
|
来自: 黑老赵 > 《资料14 忻州景观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