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货币的贬值方法

 昵称9464643 2012-08-05
 
 

中国古代货币的贬值方法

冯京三  崔建平

    

    称量货币,其价值和实物基本上是平衡的。比如,一斤铜钱的价值就等于一斤铜的价值,因此,中国古代有句话:穷不穷,家有两担铜。这也就是说,家里有两担铜,即使没有铜钱也不穷。

    中国古代,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也就相对好,其形制也相对稳定;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市场上流通的钱币就开始变形,开始贬值。在中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贬值方法就是“减重”。

    什么是“减重”?就是减轻铜钱的重量。比如:把一个钱斫成二个钱,当二个钱用,在五铢钱中,綖环钱和剪边钱就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二种著名的减重钱。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著名的减重钱还有“鸡目五铢钱”,“榆荚钱”,“董卓无文小钱”等等。

     鸡目五铢:就是钱的形状只有鸡的眼睛这么大。

     榆荚钱:就是钱的形状薄小的像榆树的花荚。

     董卓无文小钱:类似鸡目五铢。只是鸡目五铢有文字,董卓的小钱无文字。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人,公元189年,董卓掌握了汉宫廷军机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依仗猛将吕布,横行朝廷内外,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董卓执政期间爱残酷的刑法,推崇相互告发,造冤案,又滥发货币,积聚财富,造成通货崩溃,激起了民怨。后来,王允利用貂蝉,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于192年诛杀了董卓。董卓死后,其部下互相火拼,皇室外逃保命,各地军阀纷纷雄起自立,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由此可见,每一个减重的劣币后面,都是老百姓遭殃的历史。

    除了减重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发行虚价大钱,比如:三国东吴发行“大泉当千”钱,一枚钱当一千个铜钱用,实质上,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减重。

    称量货币的贬值是看得见的减重,纸币的贬值就不太容易看清楚了,因为,纸币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符号。称量货币贬值时,人们集存废铜金属都能保值;纸币贬值时,人们拿什么来保值呢?这是后话,另文再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