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事、做市、做势”

 雪峰读书 2012-08-06

    很喜欢这张图片,虽然中间的小布什笑得有点憨,但如果用中国的老话“面有心生”来讲

可以发现这些曾经可以左右世界的人的笑容里没有背负太多的东西,这是我喜欢的因由,

也希望多年以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我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鈥溩鍪隆⒆鍪小⒆鍪柒

 

     

    常常思考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发现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绝大多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和企业创办人的思想和格局有关,当领头人的思想滞后或开始固化,就会让一个团队失去目标,失去活力。。。

 

    央视十套有段片花里的几句话一直很喜欢: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当你决定去驰骋更广阔的天地时你的思维高度是一定需要提升的,有一天一个朋友问我:怎样才可以不犯错。我笑着说:那就在该犯错的时候把错都犯了,在该犯错的年龄不犯错也是错误。

 

    前几天在一场课程里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走入社会需要做三十年的事,太早去颐养天年是种罪过,太老还要去努力是种苦难,第一个十年要做应该做的事,第二个十年要做喜欢做的事,第三个十年就做享受做的事,身边许多人因为搞错了顺序,以至于才华横溢却蹉跎人生。

 

   做企业也一样,不同时期,也要做不同方向的努力。

   小企业小老板喜欢“做事”,

   小老板的特点是作风踏实,永远站在一线,在“管事”阶段;认为一个刚出生的BABY是需要全天候呵护的,也会拿出点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来,明白新的创业者需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可华而不实地空喊口号和目标,小老板的优势往往是产品,他们多是行业的打工精英脱离处来自己创业的,对生产技术精益求精,对企业局部管理扎实到位,可是当面对小富即安的心态和纷杂错综的人际关系时就会陷入泥潭,一筹莫展,这样的小老板缺乏建立企业架构和树立企业文化的意识,发展的后劲和空间不足。

郑州很多历史悠久的小摊小店都是这样的,名气很大,却规模很小没有发展,有时一个小小的搬迁的变故就销声匿迹了。

 

    中企业中老板喜欢“做市”,这个阶段企业完成了生存之忧甚至已经小有名气,一些寻求更大目标的老板开始讲究管理,愿意尝试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喜欢集思广益,也喜欢拿自己的公司来做试验,凡是由这些老板把持的公司,从早到晚不停地开会,领导者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行动力,进入“既管人又管事”阶段;中老板做的是项目,喜欢在各个不同的行业之间跳来蹦去,一个项目没有理顺另一个项目就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可是很多的项目最终都会变成了鸡肋,当这些中老板认为是选项错误时,却有别人迅速的在那个行业脱颖而出,根本原因是对市场掌控的深度和高度不够造成的。

我身边很多这样的企业家,一个赚钱的项目拖着其他不赚钱的项目,往往因为注意力的分散又错过了把优势项目做大的机会,这样的老板体力又累,心力又累,挺大的壳子却现金流拮据,如果不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企业最终会走向不覆之地。

 

    大企业大老板喜欢“做势”:这一类老板大多是纵览全局的人物,眼光看得远,胸襟放得开,不争一城一池之得失,通过能量的累积成为行业标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摆脱了杂务,实现只“管人”的阶段;可以说是这个商业时代的英雄,一方面关注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一方面懂得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大老板做的是资源整合,最重视无形资产的增值与服务,人才的搜寻与培养,人脉的延伸与维护,他的思维不会被现实的环境所左右,能够洞察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市场态势与走向,不像中老板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客户之间,不停地推销自己的思想观念,更不像小老板那样一步也不肯离开车间门店,而是不断的走进人群,相信人群之中有智慧,在不断清空与汲取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开始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成就感,用练就的人格魅力感召更多的追随者,凝聚更大的能量从而就像潮汐涌向海滩时一样势不可挡。

 

    以前听老师说,脑袋过了身子就过了,市场只在你的意念之中,理解不能深刻,多年商海浮沉发现每一个卓越的企业都是从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开始的,韦尔奇,郭士纳,张瑞敏,柳传志,马云。。。枚不胜数,当你用心的去解读时,他们身上彰显出许多相似之处,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或许这些就是我们寻找的成功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