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老堰潭

 上至善若水 2012-08-06
先前,我老家所在的村庄有百十户、近千口人、上万头(只)牲畜。村庄有水井、磨房、牛屋,还有一方老堰潭。
  
  我老家的村子坐落在一个圈椅样的山窝里,左右各有一条小山岭,其后是一座渐次升高的山坡,整个村庄极像大型影剧院的看台。村前是大片的田地,田地之外有条大河。整个村子较为方便的出路在村口的右前方,村子唯一的水井就在出路的起始点。与水井相邻的就是整个村庄唯一的一方大池塘,父辈们都叫它堰潭。
  
  老家村口的堰潭开建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爷奶们讲先辈们建村子时就开挖了它。那堰潭四方四正,有两三亩地大小,每个进出村子的人都可以看见它。堰潭埂就是出村的大路。只是堰潭在上,水井在下。堰潭在“圈椅右扶手”之外,水井在“圈椅右扶手”之端。堰潭上边是一二十亩旱地,下边有三五亩水田。水井旁的潭埂上长着一棵高大的鬼柳树,树冠像一顶展开的大伞,树荫照着整个水井和半个堰潭。堰潭的南边是一条小河沟,小河沟的流水就从西南角长着三几棵笨柳树的地方注入堰潭。堰水深处有一人多,水欠则引之,水满则闭之,从没干涸。
  
  村口的老堰潭是村子的大洗盆。平日里,村里人下地干活回来,总要先拐到村口的堰潭洗刷一番,洗去满身的泥土,淘净挖回的野菜、猪草;村口的老堰潭是村子的大沤坑。日常,哪家收割了新麻、新伐了做家具的木料,都要将其沉到堰潭里沤一阵子;村口的老堰潭是村子里驴、牛大牲畜的大茶碗。一年四季,村中的驴、牛大牲畜都要每日到堰潭饮两次水。驴、牛们前腿刚刚涉入潭水,便吱吱地海饮起来。以至于我第一次看到时,曾担心驴、牛们会不会一口气把一潭水饮干,所以至今还时常清晰地听到那吱吱的饮水声。
  
  老堰潭的主要功用并不是灌溉田地,而是供全村洗刷家具、淘洗猪草、浇灌树木、牲畜饮用及至和泥脱胚、盖房起屋等。村人约定俗成的有“三不准”,即不准在塘内洗澡(当然管不住小孩们),不准在塘内洗衣服(尤其是小孩尿布、大人内裤)、不准向塘内倾倒垃圾。
  
  虽然村人有约定俗成的“三不准”,但鹅们鸭们才不管这些,好像村前的堰潭就是它们的家。玩野了的鹅鸭似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它们能在堰潭疯玩一整天。玩累了脑袋往翅膀下一拱,就浮在水面上睡起觉来,向来没有想家的时候。鸡还好一点,到了天黑时大多都会自个归宿儿。而鹅鸭则不然,不撵叫,它们向来不知自个儿回家。不回家不打紧,打紧的是黄鼠狼和偷鸭贼可是要在夜晚下手的。于是,每天天一擦黑,各家的小孩儿必做的第一任务,就是去堰潭撵叫自家的鹅鸭。自家的小主人来撵叫它们,它们也不买账。往往是这边撵了游那边,那边撵了跑这边,越用石子、坷垃搉,它们越是游的欢实。很多撵叫鸭子的孩子们,有很多回就蹾在堰潭埂上吭吭大哭。
  
  村口的老堰潭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年的春节之前。那个时候各家都要自家的屋里人(家庭主妇)或孩子们,把坐了一年的桌椅板凳、盖锅的锅拍子(草莛轧制或木板合制的锅盖)及其藏了很久的萝卜白菜等,都拿到这堰潭洗刷一番。不见木纹的桌椅板凳、锅拍子(以往家具多不上漆),经过一番浸泡、洗刷总能干干净、白白亮亮。萝卜白菜虽然还要在下锅前再用井水淘洗一遍,但它们已经一清二白了。新年总是美好的,虽然天气寒冷,但为迎接新年而洗涮的大人小孩儿总是格外地开心。大人小孩儿一开心,整个堰潭也就跟着热闹起来啦。
  
  一年四季,除了寒冬腊月冰封之时,村口的堰潭就像皮影戏的白色幕布,时时倒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各样影像:有学生上下学的、有村民抗着镢头、犁耙或驱赶牛羊出工的,有撬着装满红薯断秧、青菜叶子和杂草、大倭瓜小红薯箩筐走回村子的,更有收工的牛把儿扛着犁耙跟在牛后走着吆喝着返家的,偶尔还有骑车串户的干部、挎包提篮走亲戚的……总之,只要有人从堰潭埂上走过,那堰潭边显得格外活跃和兴奋,村口坡嘴头等待的老人和小孩儿也跟着高兴。
  
  如果说奔腾的河流属于山野,那老家村口平静的堰潭则属于家园。村口的老堰潭是一个村庄四大基础设施(水井、堰潭、磨房和牛屋)之一,没有堰潭,村庄的房屋、院落、树木、牲畜乃至一应的家具等,便不能顺利的诞生和完好的存活。所以,没有堰潭的村庄算不上完整或完美的村庄。
  
  啊,村口的老堰潭,你一如祖母的眼睛,深情的望着过往的人们。你望见过荷锄晚归的祖父,看到过母亲过门的花轿,也见证了村庄的沧海桑田。如今家乡村口的老堰潭早已被填平,成了楼房林立的停车场,但整个村子却成了空巢,几乎人迹罕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加地想念家乡村口的老堰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