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茶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园林空间 2012-08-06

油茶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1、早期发展的林分产量较低
我国油茶大多数于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大面积林分为40年前左右实生造林,品种劣,树龄老化,平均产量在3.5公斤左右。由于投入不够,对于低产林改造积极性不高,需要国家站在发展产业高度给予重视。现在只有少数地方为了振兴油茶产业出台了一些政策,对于产量提高和满足加工原料的需要产生了良好作用。
2
、新品种在生产中应用还很不够,缺乏联系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纽带
10年造林新品种应用较多,但个别地方仍有实生苗造林。事实证明有性良种不是很好。从产量看丰产林可达到50公斤,而实生林分只有丰产林分的1/10,而且结果期迟,很不合算。目前许多地区由于考虑造林成本,用实生苗进行造林或采用经过初选的后代实生苗进行造林,给今后产量提高带来难度,从长远看反而劳民伤财。今后油茶发展一定要采用新品种,并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
3
、品种苗木市场混乱;
 
  科研院所直接支撑的育苗基地种苗纯度、质量较好。但相当大比例为个人或企业育苗,大量假苗、劣苗进入生产,将产生长远的危害。也有个别科研单位或育苗户为出售苗木夸大品种产量。有的育苗户随意命名品种进行行骗,如称特大果品种在数个省进行行骗,实际为广宁红花油茶。
4
、品种苗木推广区域混乱;
   
品种区域性调运混乱,如试验表明湖南有些品种在分宜表现很差。这几年湖南育苗和江西育苗均存在盲目跨区域调运现象。
5
、原料生产与加工能力不均衡
   
中小型加工企业及生产线增长过快,原料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影响产业均衡发展;加工企业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与原料分布区域不一致。
6
、新品种新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广一度弱化,缺乏专门的集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的专门机构。
   
“八五”、“九五”期间除亚林所等少数单位继续进行良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等项目研究外,生产区省级科研院所基本停止研究工作,导致育种资源流失、基地破坏,短期内很难进行恢复。
   
中国林科院是我国从事油茶的权威研究机构,包括高产新品种、规模扩繁技术、高油酸新品种、有机栽培技术、质量控制与茶油保存技术等与提升产业密切相关的先进的技术均由中国林科院独立完成或主持组织产区各单位完成。由于没有任何监管职能,对于研究的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应用真正落到实处无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7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油茶的支持不够
从技术研究、基地生产和品种推广等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技术进步对油茶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支持力度很小。
8
、造林成活率还不够高,降低了群众发展油茶积极性
近几年,油茶生产性造林成活率不够高,这与技术指导未能到位和技术培训不够有关。经过科研单位直接指导的示范点造林都稳定在90%以上,未经科研单位直接指导的很多地区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情况,如有一个县2001年结合退耕还林营造油茶林,结果20多万苗死亡,接近全军覆灭,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挫伤了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已通过国家良种审定的油茶品种

1
、 亚林1  编号:国S-SC-CO-011-2007
品种特性:树势旺盛,冠形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3.5%。果大皮薄,红色桃形。抗病力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75.0g,每亩产油35.0kg。鲜出籽率为45.98%,种仁含油率47.35%,果油率为8.63%
2
、 亚林4  编号:国S-SC-CO-012-2007
品种特性:树势旺盛,树冠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5.23%。果大皮薄,红球形。抗病性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97.6g,每亩产油45.6kg。鲜出籽率46.04%,种仁含油率50%,果油率为9.23%
3
、 亚林9  编号:国S-SC-CO-013-2007
品种特性:树势旺盛,冠形开张,分枝力强。自然座果率为45.5%。果大皮薄,果实红球形,抗炭疽病力强。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油86.6克,每亩产油40.45千克。鲜出籽率49.45%,种仁含油率48%,果油率为8.89%
4
、 赣永编号:国S-SC-CO-005-2007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2kg/m2 ,鲜果大小为62/500g,鲜出籽率63%,干籽出仁率35.7%,干仁含油率44.1%,鲜果含油率9.3%,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58.6kg
5
、 赣兴48  编号:国S-SC-CO-006-2007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6kg/m2 ,鲜果大小为64/500g,鲜出籽率40.5%,干籽出仁率26.6%,干仁含油率56.7%,鲜果含油率10.1%,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72.6kg
6
、 赣无1号编号:国S-SC-CO-007-2007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3kg/m2 ,鲜果大小为44/500g,鲜出籽率56%,干籽出仁率37.7%,干仁含油率54.4%,鲜果含油率13.4%,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67.3kg
7
GLS赣州油3  编号:国S-SC-CO-008-2007
品种特性: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9.2%,干出籽率48.78%,种仁含油率52.02%。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8
GLS赣州油4  编号:国S-SC-CO-009-2007
品种特性: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5.8%,干出籽率52.4%,种仁含油率50.66%。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9
GLS赣州油5  编号:国S-SC-CO-010-2007
品种特性:树冠开张,分枝均匀,栽植十年后进入盛果丰产期,亩产油50公斤以上,果皮红色,鲜果出籽率45%,干出籽率57.33%,种仁含油率48.81%。用于食用植物油生产。
10
、 赣石84-8  编号:国S-SC-CO-003-2007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26kg/m2 ,鲜果大小为55/500g,鲜出籽率56%,干籽出仁率71.4%,干仁含油率62.7%,鲜果含油率17.2%,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122.8kg
11
、 赣抚20  编号:国S-SC-CO-004-2007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果皮红色,平均冠幅产果量0.17kg/m2 ,鲜果大小为44/500g,鲜出籽率30.8%,干籽出仁率60.1%,干仁含油率62.7%,鲜果含油率11.8%,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79.2kg
12
、 湘林1 编号:国S-SC-CO-013-2006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161kg/㎡,鲜果大小为26/500g,鲜出籽率46.8%,干籽出仁率52.07%,干仁含油率38.47%,鲜果含油率8.869%,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48.15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88.81%。
13
、 湘林104 编号:国S-SC-CO-014-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37kg/㎡,果实青红,鲜果大小为77/500g,鲜出籽率40.5%,干籽出仁率66.61%,干仁含油率49.56%,鲜果含油率8.755%,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55.98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90.21%。
14
、 湘林XLC15 编号:国S-SC-CO-015-2006 
品种特性: 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293kg/㎡,果实红球、桔形,鲜果大小为19.7/500g,鲜出籽率40%,鲜果含油率5.81%,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7.57kg。油质好,油酸、亚油酸含量达90.18%。
15
、 桂无2  S-SC-CO-011-2005
品种特性: 具有早实丰产、适应性广、抗炭疽病等特性。四年平均产油量53.24公斤/亩,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产159.07%,;果油率10.2%,鲜出籽率47.0%,干出籽率27.0%,种仁含油率53.60%。
16
、 桂无3  S-SC-CO-012-2005
品种特性:早实、丰产、油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四年平均产油量53.25公斤/亩,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产159.07%;果油率10.97%,鲜出籽率51.0%,干出籽率28.5%,种仁含油率54.73%。
17
、 桂无5号 国S-SC-CO-013-2005
品种特性:生长快,结果早,适应性强。四年平均产油量43.36公斤/亩,比参试无性系平均值增产111.3%;果油率8.37%,鲜出籽率49.5%,干出籽率26.3%,种仁含油率51.32%。
18
、 湘林XLJ14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国R-SF-CO-005-2006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0.873kg/㎡,果实红青球形,鲜果大小为29.9/500g,鲜出籽率42.5%,鲜果含油率7.5%,连续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2.73kg。油酸、亚油酸含量89.75%。  
19
、 湘5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编号:国R-SF-CO-006-2006  
品种特性:树体生长旺盛,树冠紧凑,平均冠幅产果量1.051kg/㎡,果实青红、青黄球形,鲜出籽率41.9%,鲜果含油率7.06%,干仁含油率44.88%,四年平均亩产油量达36.8kg。油酸、亚油酸含量90.33%。 
2008
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的品种:
1
、长林40号,主要表现为长势旺,抗性强,光合效率高,六年生时,单株产果量就能达到8kg以上,单株产油量可达到或超过0.5kg,按照2×3的株行距栽培,栽植第六年亩产油量就能超过40kg,盛产期能达到65.9 kg。果近梨形,青带红,中偏小,干出籽率为25.2%,出仁率为63.1%,含油率为50.3%,叶矩卵形,长枝条,发芽中期,始花期为10月下旬,花期持续30天。主要鉴别特征是:果有条纹,树体直立。
2
、长林4号,长势较旺,枝叶茂密,光合效率高。果桃形,青带红,较大,干出籽率为26.9%,出仁率为54.0%,含油率为46.0%,产量高而稳,只是皮稍厚。六年生时,株产果量5-6kg,栽植第六年可以达到的亩产油量可以超过35kg,盛产期能达到60.0 kg。叶宽卵形,枝条较粗,发芽晚,始花期为11月初,花期持续20天。主要鉴别特征是:叶脉白色隆起。
3
、长林3号,长势中等偏强,枝叶稍开张。叶幕层中等。花期与长林4号相近。果实中等偏小,色泽偏黄,桃形或近橄榄形,有尖头。干出籽率为24.0%,出仁率为56.7%,含油率为46.8%,产量较稳定,能基本保持连年结实。六年生植株的平均产果量约4kg,亩产油量可以超过20kg,盛产期能达到54.6 kg。叶近柳叶形,枝条细长散生,发芽晚,始花期为11月上旬,花期持续25天。主要鉴别特征是:幼果见尖,枝条开张。
4
、长林53号,长势偏弱,但粗枝大叶,枝条硬,而叶子浓密,叶面积指数平均大于3.5,光合效率高。果梨形,黄带红,大果,干出籽率为27.0%,出仁率为59.2%,含油率为45.0%,六年生的植株单株可采茶桃4-5kg,亩产油量可以超过25kg,盛产期能达到74.7 kg。叶厚宽卵形,枝条粗壮,发芽晚,始花期为11月初,花期持续20天。主要鉴别特征是:树体矮壮,粗枝,大叶。
5
、长林18号,叶子浓密,光合效率高,花期早,成熟早,果实中等偏大,红色,俗称大红袍。六年生的株产量可以达到3kg左右,亩产油量可以超过20kg,盛产期能达到41.6 kg。干出籽率为25.2%,出仁率为61.8%,含油率为48.6%,叶短矩卵形,枝条中等,发芽早,始花期为10月上旬,花期持续25天。主要鉴别特征是:叶面平,花见红斑。
6
、长林23号,长势较旺,果实一般于1020日前后成熟,10月下旬始花。球形果,青黄色,向阳面橙红色。大小中等。高产。六年生的植株单株产果量约3.0kg,亩产油量也可以接近30kg,盛产期能达到61.6 kg。干出籽率为22.0%,出仁率为57.2%,含油率为49.7%,叶短矩卵形,枝条中等粗细,发芽中偏晚,始花期为10月下旬,花期持续30天。主要鉴别特征是:1/5叶基,全缘。
7
、长林27号,长势中等,枝条直立,粗壮,分枝较少,枝条较为稀疏。叶片宽大,广卵形。10月下旬始花。该品种对立地条件和肥培管理要求较高。土质肥沃、疏松,合理施肥,才能保证其长势旺盛,并大量结实,盛产期能达到70.4 kg。适宜于土壤肥沃的地点推广应用。果球形,红色,中等大小,干出籽率为21.4%,出仁率为69.7%,含油率为48.6%,叶宽卵形,枝条粗壮直立,发芽晚,始花期为10月下旬,花期持续25天。主要鉴别特征是:粗枝,大叶,直立。
8
、长林21号,长势中等,早花早熟,果实近桔形,中等大小,黄绿色。由于树体长势不够旺,株产量也较低。六年生的植株,株产可达2kg左右,平均亩产油量约15kg,盛产期能达到70.9 kg。干出籽率为30.1%,出仁率为69.3%,含油率为53.5%,叶卵形,枝条中等粗细,发芽特早,始花期为10月初,花期持续20天。主要鉴别特征是:叶背灰白,早花,早熟。
9
、长林55号,长势较强,开花和成熟都特别早。由于果实成熟早,种仁含油率也高。桃形果,以青色为主,略带红。早春发芽也最早。只要提前育好砧苗,4月上中旬就能开始嫁接。嫁接成活率高,长势好。六年生的植株单株产果量约1.5kg,亩产油量也可以接近15kg,盛产期能达到58.9 kg。干出籽率为21.8%,出仁率为68.2%,含油率为53.5%,叶宽矩卵形,枝条细长密生,发芽特早,始花期为10月初,花期持续25天。主要鉴别特征是:叶面扭曲,特早发芽。

五、油茶优良新品种栽培技术
(一)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
1
、土壤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发展。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条件:
1PH值为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为最好。
2PH小于4大于7的土壤和不透气的死黄泥土均不宜油茶生长。
3)土壤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要求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土壤含水率旱季应不低于15%,土壤中石砾含量以不超过20%,孔隙度应在50%以上,以壤土、轻壤土、轻粘土为好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O5应不低于60g,每kg土壤含K2O不低于0.4g
4)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少于40cm不宜作宜林地,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O5应不低于60g,每kg土壤含K2O不低于0.4g
2
、地势和坡向
1)坡向:南坡、东南坡最好,东坡也较好,在平缓的北坡、西北坡,也可以种植。
2)坡度: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在15度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度。
3)海拔高度:普通油茶在200800m之间生长良好,小果油茶在200800m之间生长较好,攸县油茶在100300m之间生长较好,浙江红花油茶在600800m左右生长较好。
3
、气候
林地选择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并且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二)整地
1.
目的
造林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2.
时间
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3.
整地方式
可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坡度、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整地、带垦整地和块状整地的方式。
1)全垦整地
全垦整地适于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挖垦的方向应自下而上,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30cm左右。为了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全垦后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行行距挖开一条30cm左右的排水沟。
2)带垦整地
适用于造林地坡度在1625度的山场使用。利于水土保持、也可进行短期间作。整地方式有以下两种:
a
、水平阶梯整地
水平阶梯整地应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修建,此法虽用工多,却是一种一劳永逸,保水、保土、保肥的整地方式。此法的原则是“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湾取直,外低内高”。具体操作为,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垦带采取由上而下挖筑水平阶梯,阶梯坡面约35度左右。阶梯内侧挖成深宽各20cm左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阶梯宽度视坡度、造林的油茶物种和营林目的而定。一般生产性的普通油茶,带基宽度为3m左右。树体高大的越南油茶、广宁红花油茶等可宽一些;树体紧凑、树冠狭小的攸县油茶,可窄些;计划长期间作的可以适当宽些。
b
、斜坡带状整地
挖垦的方法与全垦相同,只是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条不垦的草带而已。
3)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然后以心土覆在穴面。此法虽然省工,但因整体范围小,改善林地条件的作用不如全垦和带垦整地的效果好。
(三)油茶新品种定植技术
1
.密度:造林密度根据油茶物种和经营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株行距2×3m每亩111株左右。
2
.施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深施复合肥75公斤或土杂肥2000公斤,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
3
.苗木选择:造林的苗木规格、苗龄,因育苗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但用于造林的苗木一定要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苗高30cm以上为宜,苗龄一般为2年生或1年生高15cm以上的特优苗木。
4.
苗木品系的选择:油茶为异花授粉的树种,而且异树授粉的授粉率高,若选无性系进行栽植,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多个无性系(通常要求5个以上)混合配置,而且无性系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最好一致,以利于授粉和便于采摘。
5.
栽苗:栽植时间主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苗木培育情况而定。一般在雨季或雨季前夕,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为宜。栽植深度要适宜,不能埋叶或露根,根系舒展,主干正立,踩紧压实。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若需长途运输的苗木,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带宿土或用黄泥浆,然后包装运输。栽苗时应将多个无性系打乱顺序栽植或进行间隔栽植,这样有利于授粉,提高座果率。
(四)油茶新品种林分抚育管理
1
、幼林抚育
油茶从种植到开花结实,一般需45年时间(采用良种嫁接苗,管理得当,还可提前12年挂果),这段时间,称为幼林。为了培育健壮、饱满的树冠,根系发达的油茶个体,必须在幼林期抓紧搞好抚育管理。
新品种栽植后头一年三伏天不能进行松土除草,以5月或9-10月份为宜。并不宜间种西瓜等藤本类作物。
幼林抚育的主要任务是松土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幼树整形、病虫害防治等。
栽植后的头几年,要加强抚育。抚育的次数,要根据林地、幼林生长情况而定。新栽植的油茶园,最好每年抚育两次,直到成林。栽植后的次年春,要将林地内缺株的或生长差的,进行补植,补植的苗木最好和林地植株同龄,以便生长整齐,林相一致。
2、成林抚育管理
要促使大面积油茶高产稳产,就要抓好成林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垦复、修剪、施肥、灌溉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1)清园除杂:全面清除林内零星乔木和灌藤、茅、刺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2)调整林分: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林分,间伐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调整到100株左右。
3)垦复抚育:“3年一深垦,1年一中耕”。根据山场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全垦、带垦、穴垦和阶梯式垦复等不同方式,以利保持水土。缓坡全垦的油茶林地间种黄豆、花生等作物,实行以耕代抚。
4)修剪: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隐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对火烧后萌发的丛生枝应以疏删为主,每蔸选留1-2根好的培养,其余砍去。
5)施肥:主要在冬、春、夏结合垦复抚育进行。油茶成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6)灌溉:在夏秋两季,正是油茶壮果长油阶段,迫切需要水分。应注意解决灌溉问题。
7)断根培蔸:3月份在树冠外围挖30cm深的窄沟,截断老残根,再复土培蔸,促其萌发众多新细根,增强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收能力。
8)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实行以营林措施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就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健全检疫制度、严格检疫工作;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9)间种绿肥: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
10)放养蜂群: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主要靠昆虫传递花粉,所以在油茶花期,在林内按0.5巢箱/亩的放养量集中放养蜜蜂,随着昆虫活动的增加,其授精率也会明显提高。
(五)采收
油茶果实的采收是油茶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油茶管理上的最后一环。油茶是以取籽榨油为目的,所以采收相对来讲,不要求那么严格。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要现场进行预测估产,做好采收计划和劳动力安排,高产新品种一般在1020日前后开始采收。采收的时间应严格掌握,不能过早,过早采收茶果没有成熟,出油率低;采收过迟,延误了季节,茶果势必脱落失散,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适时采收,除了从季节上决定成熟期外,还应当注意观察茶果成熟的特征。茶蒲已经发红或发黄,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显油时,便已成熟,应及时抓紧采收,采收时必须注意保花保果,要一个一个的山头、作业区完成,以防漏采。果实采回以后,一般堆放在晒场即可,采收要在几天内集中完成,否则,果实开裂,茶籽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油茶新品种苗木培育
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如用种子育苗繁殖则后代变异大,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现生产上一般不用实生苗造林。为了保持油茶优良特性,实现高产稳产,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无性系苗造林非常有效,目前采用由韩宁林研究员发明的芽苗砧嫁接方法培育良种嫁接苗。此外还可扦插育苗。常用的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如下:
1
、砧种的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
2
、砧木的培育
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克)在冰库或冷藏柜贮藏,保持02℃,在一年以内可随时取出培育砧木。冬春或夏初嫁接可用一般沙藏法贮藏。播种时间根据嫁接时间而定,可以分批播种。在播种前10天适当淋水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时即取出播于沙床或营养土容器中,深约3cm,覆沙后稍加压实,以利于胚茎生长粗壮。一般嫁接前35天(夏季)至45天(冬春)浸种播种。播种后注意保持充分湿润,促进胚茎生长。待胚茎长到5cm左右就可以嫁接。
3
、圃地选择
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5.5-6.5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4
、整地作床
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每亩施土杂肥20担,或复合肥100公斤作底肥,然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后即开始作床,苗床宽以1.2米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苗床干湿适宜。
5
、搭荫棚
嫁接前搭好荫棚,荫棚的透光度要适宜,夏季少于30%,冬季6070%
6
、选取接穗
供采穗的母株应为优良品种类型、优良单株或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稍作接穗,粗细一般0.25-0.32厘米。接穗以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积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沙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采用75ppm2.4-D150ppm萘乙酸或100ppm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小时,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7
、嫁接方法
1)嫁接时间:芽苗嫁接时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均能嫁接。但以4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梢、夏梢和秋梢萌发前1520天嫁接成活率高,萌芽快,管理时间短而成苗率高。
2)起砧、洗砧:将沙床育苗的裸根苗细心取出后,用清水洗沙土,盖上湿布;容器育苗的苗砧去表土露出根茎,洗净根茎。苗砧放在室内操作台上备用。
3)断砧、劈砧:用利刀或剪刀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1.5cm处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约1cm
6)套砧:用口径略大于砧木直径的铝箔片裁成长约3cm,宽1cm,将砧木套住,反向双折。
4)削穗:根据穗条上叶片的大小剪去1/31/2的叶片,对于小叶可以不剪。然后用单面刀片在接穗下节叶柄下方12mm处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15度、长约1cm的双斜面,正交会于髓心,形成30度尖削度的楔形。再从上节叶柄上方23mm处截断,成为带一芽一叶的接穗,然后置清水器中待用。每削3050个穗随即接完。
5)接合: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叶柄一侧皮层即可。再将套筒轻轻一提,使砧穗紧接。接后即淋水保湿。
8
、芽苗栽植
嫁接后的保湿,是成活的关键之一。嫁接后的苗木可栽入密封的保湿容器内,也可以直接栽于密封的苗床里,当大部分接穗萌芽开叶,便可拆除保湿罩,2030天愈合以后,即移栽到荫棚圃地。亦可将苗直接栽于圃地,用塑料布覆盖保湿,以形成封闭的条件,可省去移栽的手续。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15厘米深的浅沟,苗子靠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已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筒为宜,栽后洒定根水。
9
、芽苗管理
1)除萌去杂:从嫁接后4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2)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3)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若遇高温干旱,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可将薄膜两头揭开,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4)病害防治,主要做好杀菌和地下害虫的防治。
5)移床扩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进行移栽,每亩栽3-4万株。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
6)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甲级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主干上有分枝,乙级苗高20-25厘米。
    
根据芽苗砧苗木造林经验,我们近年提倡采用苗木高30-50厘米的优质苗木(二年生苗)造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